本
文
摘
要
有那么一句歌词唱出了大部分国人的心声:“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歌词虽然说很简单,但是这其中所蕴含着的人们的愿望还是很真实的。
不管是平头老百姓还是至高无上的君王,对于长寿这件事都趋之若鹜,对于一般人来说长寿就意味着能享福,享受子孙围绕着自己的那份平淡却又真实的幸福。
但是福泽绵延还是需要上天垂青,绝大部分的人能够安然的活到老就算不错,掌控至高权利的君王希望能尽量长时间掌控权力,便诞生了许多为了长生不老而求仙问道的事情。
在这些君王的操作下,在我们眼里看来就是作死的方法成为了君王的眼中长生不老的渠道,这些所谓的仙丹最后起了反作用,不过那些追求长生的人却在这方面留下了一些很有用的教训。
人老两道坎
多福多寿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个人的追求,追求长寿亦可以会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刻在了骨子里的愿望,在漫长的岁月中先辈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得出了关于长寿的一条结论。
那就是“人老两年坎,迈过得福寿”,这里将两个年龄比作了两道门槛,只要能迈过这两道门坎就证明长寿与你有缘,也将成为一名长寿之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道坎究竟是哪两道,换句话说究竟是哪两个年龄呢?这两个年龄分别是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会有疑问了,这两个岁数到底哪里不好,为什么偏偏是这两个年龄呢?
其实说起来这里面可是大有来由的,之所以会是这两个时间节点,是因为这两个时间节点正好是两位圣人的享年,两位圣人分别是孔子以及孟子。
孔子与孟子的故事
作为我国古代唯一被冠以圣人之称的孔子孔圣人,华夏儿女对其“仁”的主张记忆颇深,可以说中华文化标杆就是孔子以及他的儒家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不怎么让称王称霸的诸侯们感冒,因为当时社会急需变革,法家思想成为了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备受追捧的主流思想。
不难发现战国七雄其实都曾经经历过变革,魏国有李悝、秦国有商鞅,在当时的环境中求变才能有发展、求变才能保证生存,法家思想一度成为了治国安邦的主导思想。
但是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法家思想中过于压迫百姓的那一面被放大了,希望能过日子的百姓自然是不会答应。
因此,自汉武帝时期国家太平了之后,他便一改原先的无为而治思想,转变成了儒家思想主导的国家。
儒家思想对于民生的重视,使得儒家思想很快就在汉朝被广泛的接受了,儒家思想的包容并蓄使得历代君主索性继承汉武帝的思想,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而正统思想推行了下去。
尽管孔子已经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作古,但是其声望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变得愈发的权威,圣人孔子的形象以及孔子的地位都可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民族精神的。
这一点无论是帝王贵胄,还是平头老百姓皆是如此,我们对孔子的思想耳濡目染,对其仁的精神可以说是敬畏有加。
由此我们便明白了,作为圣人的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如果你能比孔子的生命都久的话就说明你也是一个福寿之人。
八十四岁这个门坎也与儒家代表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人正是孔子的继承人孟子,作为孔子学说的传承者孟子在战国时期靠着自己的活跃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成为了历史上继孔子以来的另一位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孟子被后人尊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存在,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福寿能比孟子高的话,就更加说明了你是一个福寿之人,这就是俗语的由来。
这一句俗语科学与否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不把这两个年岁与历史人物之间相互绑定,单单拎出来讨论的话一个问题就产生在了我们的眼前,古人的俗语真的就不科学吗?
其实不然,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战争和天灾等多方面的影响,人们的寿命普遍都很低,能达到四五十岁的朝代都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一般古人的寿命在三四十岁之间,因此才会有六十不惑、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古代很少有人能活到六十岁或是七十岁的,而能影响人寿命的因素太多了,其中最致命的便是疾病因素。
现代一些被我们视作小儿科的病症,比如感冒、重感冒,感冒一般情况下靠着药物缓解治疗只需要几天便可让患者恢复。
哪怕是高热的重感冒患者靠着持续治疗或是抗生素的辅助,也就是半个月左右便可痊愈,但在古代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一旦染上感冒发高热的话,大夫恐怕都会跟家里人说准备好后事把。
在古代缺少医药尤其是缺少抗生素的情况下,一些小感染就有可能能要了一个人的命,这是一个极其常见的现象。
除此之外,在古代由于生产很多时候是要看天吃饭的,若是遇上灾荒年份的话就很容易引发饥荒。
大饥荒爆发的时候饿殍遍地,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不管你是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在大饥荒的冲击下都难以逃脱,这更加影响了当时人们那本就不长的寿命。
再加上频繁的战争等其他因素,人们的平均寿命能高才怪呢,当今时代下我们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了许多。
七十古来稀的情况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件了,所谓的长寿俩门坎的俗语在当下失去了它的作用,尽管俗语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在它之上承载着的感情确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老两年坎,迈过得福寿”更像是一种比喻,代表着古人想要获得长寿,不论任何时代人们追求福寿、追逐幸福的想法都是值得尊重与肯定的。
如何跨过这两道坎坷,一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二就是向孔孟一样胸怀宽广,如此才能自得其乐万事如意。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