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小两口外出打工快手热门话题(农村小夫妻进城打工),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小两口外出打工快手热门话题(农村小夫妻进城打工)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小两口外出打工快手热门话题(农村小夫妻进城打工)

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人们可选择的致富机会越来越多。对农村广大的剩余劳动力而言,外出务工已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必须选项。家住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汪湖镇的张根芝、王佃英是一对70后夫妻,他们厌倦常年外出务工的生活后,选择回农村老家从事了一项被冷落的老手艺。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短短几年时间,他们不但让事业步入了正规的发展道路,还年收入近20万元,也因此发家致富。图为张根英妻子王佃英在用老木质织布机纺织老粗布。(图片来自东方IC)

1976年出生的张根英(站立者)是家里的独生子,其6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在那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生活不宽裕是全国农村家庭的普遍写照。由于家里上三代都有利用老木质织布机纺织老粗布的传统,迫于生活的需要,心灵手巧的张根英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天长日久也慢慢学会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初中毕业后,已经是大小伙子的张根芝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迫于生活的需要外出务工了。由于文化浅、学历低,除了一身力气几乎没啥技能,张根英只能跟着别人从事一些最基本的劳力工作。在多年的打工生涯中,张根英在窰砖厂用小推车推过砖坯,跟别人下海打过鱼,也干过电气焊,还做过太阳能热水器代理等等。图为张根英妻子王佃英在利用老木质织布机纺织老粗布。(图片来自东方IC)

结婚生子后,张根英依然靠出门打工挣钱养家。但随着家庭开支的增大,打工挣的钱边挣边花,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积蓄。同时,由于常年和妻子两地分居,也致使他无法照料家庭。另外,随着老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需要张根英在身边照顾,现实将他逼到了必须得重新选择的地步。(图片来自东方IC)

张根英考虑到:常年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与其一辈子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给自己打工,让自己当老板呢?随即,他又陷入了“自己究竟能干点啥”的困惑中。经过一番思考后,张根英想到了应该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入手,还尽量做到“越冷门越好”。一天,当他看着家中落满灰尘的木质织布机后,张根芝灵机一动,又重新干起了家传四代的纺织老粗布这门手艺。(图片来自东方IC)

据悉,老粗布又叫“老土布”,是以纯棉为原料,用木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质地柔软,吸汗,透气性好,抗静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化纤面料的兴起,老粗布也渐渐失宠,以致于眼下到了几乎无人继承的地步。(图片来自东方IC)

刚开始创业时,张根芝把自家50平方米的小院盖上顶棚作为车间。令他和妻子没想到的是,随着生产步入正轨,市场对老粗布产品的需求非常强势,订单不断,这让他们两口子大喜过望,干劲儿更足了。图为张根芝和妻子王佃英在整理老粗布产品。(图片来自东方IC)

2016年9月19日,张根芝参加在济南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带去的展品半个小时被抢光,收入了一万五千多元;2016年11月4日,张根芝参加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带去的两小箱2000多元的产品很快销售一空。图为张根芝和妻子王佃英在整理老粗布产品。(图片来自东方IC)

尝到甜头后的张根英夫妇想到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他们就在镇里租赁了一座3层、450平方米的门市房,一层展厅,二层车间,三层作为库房。如今,张根英夫妇加工的衬衣、睡衣、床单、被罩、枕头、拖鞋、靠枕等产品,都实现了批量订单生产,月纯收入一万多元,年收入近20万元,他们也由此发家致富,不用再到处漂泊打工了,未来美好可待。(图片来自东方IC)

王佃英在整理老粗布产品。编后语:机会多了,就不要盲从了,因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有想法、有脑子的人;无论干什么,一定要心怀匠心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方可长远;民族的,就是最好的!传承民族手艺,既是责任和使命,也是机会。若喜欢,敬请转发图集,关注上方“北疆记录者”,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图片来自东方IC)

更多小两口外出打工快手热门话题(农村小夫妻进城打工)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