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上海青年创业英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上海青年创业英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上海青年创业英才)

成立短短5年,位于张江的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迅速成长为国内创新药领域、特别是聚焦抗体药物的领军企业,获得临床准入的项目超过20个,这个数字和效率放之业内可以说令人惊叹。

在迈威生物大步向前的进程中,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大涛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坦言,创业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在中国做创新药,现在是一个历史性的时代和机遇。我希望在退休时能自豪地告诉后人,我们做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5年间针对六七十个不同靶点推进的新药项目研发,把超过20个分子送进临床阶段,另外还形成具备开发条件的分子超过30个——这就是迈威生物的效率。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和2021年,在4000多家涉足抗体药物的企业中,迈威生物所获抗体Ⅰ类新药的临床批件,居然占到全国的1/20。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可以说凝练了迈威生物的发展精髓。在刘大涛带领下,这家企业构建了一支极富执行力的团队,打造出世界级的新药筛选平台,并以体系化、批量化模式,持续探索并找出最具价值的新药分子。迈威生物的新药筛选平台,在获得高亲和力、高成药性抗体分子方面,效率较传统方式大幅提高。潜力分子被选出后,再经历成药性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多重试验,就能成为可用的抗体药物,造福病患。

刘大涛坦言,希望将迈威生物打造成为一家伟大的生物创新药公司。为此,在研发之外,企业必须在项目推进、临床组织、生产转化、商业营销等各个环节布局,形成全产业链能力。刘大涛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唐春山一道,将锐气十足的创新与稳健从容的运营结合在一起,把资源集中在最具有价值的项目上,从而在企业运营中也做到了“以快制胜”。

刘大涛是辽宁人,在沈阳药科大学获得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上海,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后进入上药集团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曾担任上药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2017年,他与工作了17年的上药集团告别,与唐春山联手创办迈威生物。迈威生物的高效率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刘大涛在行业内的厚积薄发。5年来,迈威生物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2亿元,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如今,只有那些有望成为国内第一的抗体药物分子,才会被迈威生物列为研发方向;而未来,他们将更关注“全球首创”,也就是当基础研究取得新发现后,要力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此成果转化为临床新药的企业。

人们都说,生物医药的创新是九死一生。但刘大涛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构建体系化的创新能力,让创新风险变得更可控。在他的指引下,迈威生物摒弃了通过少量研发投入、集中资源主攻少数项目、寄希望于单点突破的模式,转向全面构建创新平台、延展研发战线、在各个靶点普遍尝试,从而将单个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散,使得研发的成功从“局部偶然”变成一定概率基础上的“整体必然”。

过去一年,除了在研发上高歌猛进外,迈威生物还在科创板IPO,并实现了首个产品获批上市,从而全面开启商业化进程。对刘大涛来说,圆创业梦需要的各块拼图,已基本掌握在手中。他认为,之前20年,中国相当于走过了国外生物医药产业三四十年的道路,创新药物的开发体系已基本成型,人才土壤已极具厚度,特别是在新兴的抗体药物领域,国内外的差距更小;而在“从1到10”,也就是找出有用分子、完成小试中试、推向临床的环节,中国的效率甚至领先发达国家。这让刘大涛作出了“当前在中国做创新药是一个历史性时代和机遇”的判断。

随着国内创新药物评审标准日趋与国际接轨,获证的门槛和难度越来越高,企业估值普遍明显回归。但刘大涛提前就预见到了这一趋势。他说,大环境的变化,会倒逼企业提升自己;而那些坚持创新、能真正拿出高质量成果的药企,其实更容易脱颖而出。这段时间以来,迈威生物一直在进一步“修炼内功”——提升研发效率,控制运营成本,优化生产工艺,加快国际化进程。刘大涛希望,未来中国创新药将面向全球,走出去不仅能造福海外患者,还可以让中国创造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作者:张懿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更多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上海青年创业英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