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正常人的血糖是相对稳定的,存在的一个动态波动,但保持在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围内。
一天中,人体的血糖是怎样变化的?
糖代谢正常并且生活规律的人,血糖一般在凌晨2~3点最低,但一般不会低于3.3mmol/L,凌晨4~5点以后逐渐升高,这时候的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之间。
到了早晨,吃过早餐以后,随着食物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血糖逐渐升高,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血糖达到最高水平7.8一8.9mmol/L,最高也一般不会超过11mmol/L。
等到餐后血糖升到一定程度,这时候体内的胰岛素开始发挥作用,让血糖慢慢降下来,这时候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慢慢降到7.8mmol/L以下,慢慢恢复正常空腹血糖水平。正常人的血糖在一天中,基本保持着这样的规律,在三餐后的2个小时内升高的比较明显,然后其他的18小时,就基本是处于空腹血糖水平的范围内,变化的幅度并不是特别大。
总的说来,一天的血糖变化情况,就是吃饭之前的血糖会偏低,吃饭之后血糖会偏高,但正常人的血糖,大致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的:
空腹3.9-6.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小于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随机血糖小于11.1mmol/L。
一天之内波动幅度在2 ~ 3mmol/L,而每日间的波动幅度仅为0.8mmol/L左右。这种血糖波动的原因与饮食有关系,与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有关,还与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有关系。
不过,进食量及食物品种、运动量多少、情绪好坏、睡眠质量等等,也会引起血糖的变化。但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一般血糖都会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但以上说的是胰岛功能正常,糖代谢正常的健康人的血糖情况,如果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情况,比如说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的胰岛功能很难发挥正常的作用,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去降低身体内的血糖,那么,这类人群一天中血糖的浮动就远远要超出正常标准,可能会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不同的情况。
对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人群,如果不积极治疗,就会出现血糖波动大的情况,而且血糖也没有太多规律可言,比较难把握。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葡萄糖耐量减退(IGT)——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渴多饮、小便增多等症状。
与正常的血糖变化相比,糖尿病人的血糖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出波动大,血糖高。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身体已经不能产生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只能靠注射胰岛素,所以血糖完全是靠外援来控制的。
今天主要说说占90%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还保留着部分胰岛功能,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就会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后血糖更加明显。
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比如低血糖会低于3.9,但高血糖的时候可能会高于11,一天之内血糖波动幅度甚至达到7mmol/L。
不论是低血糖,还是高血糖,对于人体的的伤害都是很大的,而且血糖波动过大比单纯高血糖的危害还要大,势必会伤害到身体各个器官,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所以,糖尿病友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比如控制饮食、积极运动、坚持用药、监测血糖、定期体检等等,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防治并发症。
糖尿病血糖目标
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中提到了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其中空腹血糖在4.4-7.0mmol/L间,随机血糖(非空腹)小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
不过,对于不同的人群,血糖控制的标准不同:
对于青年人或老年患者,如果没有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空腹血糖最好低于7,餐2血糖10以下。当然,如果病程较短,身体各方面情况比较好,也可以按照正常人群的血糖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的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就可以。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更为严格,空腹血糖要求控制在3.3-5.3mmol/L之间,餐后2小时的血糖控制在6.7mmol/L。
同时,糖尿病人还需要关注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血胆固醇,体重指数等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