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场雪
我知道这场雪迟早会来
迟早会将一些日子
照耀得洁白无瑕
多好的一场雪
我开始忽略寒冷
忽略四周扰乱心灵的
各种声音
一些柔软的小物质
轻轻飘进情感的深层
多么柔软的一段时光啊
我开始弯曲在你的膝下
像一杯水,静静等待
被你端起,然后
含入口中的温暖
多好的一杯水啊
跌跌撞撞的流淌中
我已变得浑浊不清
但此刻我所捧给你的
是我一生中最纯净的部分
多好的一场雪啊
把我缠绵进一座朴素的
房子里。让我有幸
成为你杯子里的一汪水
让我暖暖地产生很快
就要贴近你的唇的想法
作者简介
云亮,本名李云亮。诗人、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界》《山花》《天津文学》《星火》《时代文学》《山东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著有诗集《玻璃心》(与人合集)《四种抒情》(与人合集)《云亮诗选》《深呼吸》,长篇小说《媳妇》《少年书》《韶华记》《情事录》《煮豆歌》《特殊统计》等。
云亮诗观
诗是强大的,也是微不足道的。诗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有静若止水的安宁。就我现在的写作态度而言,我希望我的诗歌像泉水,是在生存的重量下自然喷涌、流淌之物,与铺天盖地的雨水有别,与钻孔深吸的井水有别。拿出做诗的架子,诗肯定会像面对老师的学生,有一种刻意表现的味道,有一些虚假的成分在里边。诗歌使原本清晰的我变得模糊,使我对模糊生出一种真实可靠的信赖。像蚌孕育珍珠一样对待诗歌写作。
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赵兴林
(《扬子鄂》1992年12月30日)
《玻璃心》是青年诗人云亮与其他诗友的诗歌合集。辑录了云亮二十首诗作,捧读这些情感的结晶,我似乎清晰地窥视到诗人多年来积蓄的心智与锋芒。我很难对其诗说点什么,只是那流溢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葱郁感觉,委实让我不吐不快。
直面当代诗歌的流向,我无意斥责那些大片大片波起浪伏、喧嚣尘上的灵魂,客观地说,在他们的诗歌种植园里,我几乎拣不到一粒皈依生命本体的如盐般精洁的东西,多的是飘浮苍白的幻觉,顾影自怜的吟咏,急功近利的铜腐。诗歌在生机勃勃的表象下,或多或少渗入了丝缕的悲哀。也许,这本是一个不幸的年代。
云亮《玻璃心》中的诗,以其夺人的光焰,为我们烛亮了愈渐流失的精神家园,诗中,时时呈示出一种“人”的大写,一种大精神的宣泄。面对这样的诗,我想,真正关注诗且眷恋诗的人,都不会吝惜感激的泪水。
云亮不曾忘却那块封闭的土壤以及土里刨食的父老乡亲,是她的贫瘠养育了他,还有他勃发的诗情,这株熟稔农人的“庄稼”,常常“想起你们/你们这些从泥土里拱出/又将没入泥土的人”,想起“你们堆积在诞生过我的瘦谷”。默默无语的生,悄没声息的死。缘自农人的特质折射出诗人浓郁的忧患意识,诗人无法淡然这种水 *** 融的亲情,是它感召、辉映了诗人的天空。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诗人对泥土质朴的尊崇:“在你们的仰望里/我不能高大起来/不能平静地铺开心事/打捞一首诗歌”(《想起你们》),云亮竭力将深切的依恋植入泥土,植入他的生命之源,抑或农人太多的酸涩积淀了诗人的深沉与博大。接过土地厚实的馈赠,也接过了不容推脱的责任。当他步入收获的原野,让“玉米躺在手里”,看它“金黄的胴体闪耀着太阳的光芒”,诗人就这么“静心久久地注视”,“看出每颗籽粒就是农人滴下的一粒汗珠”(《捧起玉米》)。刻骨铭心的体验,使云亮的艺术触角探及到了一个一般人极难至此层面。
云亮正置韶华,徜徉爱河,自有其独到的感觉。爱情的忠贞,他深信上苍的报答,“你一定在喧闹的人群里/突然找到我/把目光无私地给我/用很令我动心的表情说话/或者干脆不说/此刻 除我之外/谁也不会得到你星星点点的热情”,而“周围的人会在你的感觉中变矮/或者完全抹去”(《写给清荣的三十一行》)。恬适清新的诗句,清除了我们欣赏的障碍,又有谁怀疑此种风情和执著,灵气浮动的文字,也透出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定。恋情的纯真,诗人一次次还归童稚,“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跌进你深深地温柔/最好摔坏一条腿/最好永远站不起来”(《给我一个机会》),诗的张力在此抵达一种言犹未尽的极限。而通读该诗,并无高深的技巧,不动声色的述说,口语话语言的表现方式,我已不自觉地被带入一方爱意朦胧的境地。在爱情诗的开拓上,云亮蕴藉着相当的潜力。
人,到底是什么?一步之遥,暗藏了数不清的未知,而过去了的依然有几多译不出的谜结。历经理想与现实的冲撞,顿悟了的诗人沉默起来,怀揣深深的失意和孤独,这个世界能听到他的声音么?能承认他的拥有么?他开始思索人与自然的古老命题。“流向哪里/这无意制造了我的世界/鸟巢吐落羽毛道尽一种孤独/漂泊的风咽不下流浪的苦诉”(《黄昏》),孤独衍生了痛苦,这种痛苦是泪水所无以衡量的,在它面前,诗人真切看到了生命个体的“卡夫卡城堡”。我们可以谅解诗人对自身的怀疑,大彻大悟后的他,正视人类与生俱来而又不可剔除的苦难,诗人领悟了一种冥冥的苦旨,之后是对自我的超越。生命,基于痛苦的关注,愈显其分量的甸实。“即便这样我们也不会夺路而逃/作为一棵庄稼/我们相信那些粮食/在农人嘴里献身时产生的意义/即便很朴素”(《诗路》),厚重的悲壮色彩,迫使人们认可了云亮所建构的精神家园,这无疑也不同程度的证实了D·H·劳伦斯的“生活是虚幻,艺术才是真实的”名言。云亮有磐石般的信念,或许春华未必秋实,那又有什么呢?人生的意义只在于争取获得竞争的机遇,以得到与人生来言最富本质意义的幸运,而不是过分关注竞争的结果--那些属于身外之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