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少年经历多幸运,
枫桥涛声续古音。
引用经典古风乱,
立足岭南起风云。
紧随潮流立前沿,
音乐无疆拒俗尘。
曾经有内地媒体想去采访黄霑先生,得到的回复是:“大陆有陈小奇,不必到香港。”
一代词坛泰斗对陈小奇有如此高的评价,足见陈小奇当年在内地流行乐坛的影响力,而他是怎样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则要从陈小奇幸运的少年经历说起。
1.少年经历多幸运
陈小奇曾经参加过两次高考:
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喜爱音乐并自学成才的陈小奇报考了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前身),结果野路子出身的他,在乐器考试时没有过关。
第二年陈小奇卷土重来,结果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极低的分数,让文化底子并不薄的陈小奇产生了质疑,于是去教育部门查分,结果不出他所料:历史给他少算了80分,地理科目也给他少加了20分。
重新核算分数后,陈小奇成功的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这次神奇的找分经历,对于陈小奇来说是幸运的,但不幸的是,如此离谱的错误不知已经埋没了多少个陈小奇这样的人才。
4年后中文系毕业的陈小奇,本应该分配到广州的花城出版社当一名文学编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单位没有能给陈小奇申请到名额。当时可以接纳陈小奇的单位是专业并不对口且少有问津的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虽然工资待遇并不高,但单位承诺给他分一套房子,面对这一诱人的条件,陈小奇便阴差阳错的加入了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
上班时陈小奇已经结婚了,他的妻子当时在《南国戏剧》等杂志社担任编辑,岳父也是一名知识分子曾创作过多部客家山歌剧和广东汉剧,或许和这样的家庭背景有关,陈小奇刚到单位就被安排担任戏曲编辑,虽然专业仍不对口,但却为日后民族音乐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2.枫桥涛声续古音
1983年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萌芽,陈小奇应邀帮同事填写歌词,歌名叫《我的吉他》,一经推出反响很好,从此陈小奇便多了一个业余的职业——填写歌词。此时,中文系毕业的陈小奇深厚的文学功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小奇一天最多能填写10首歌,最忙时他在楼上填词,刚填好词,歌手就拿着下楼去录音,尽管创作的数量多速度快,但是并没有降低创作质量,而且还打造出了红遍全国的经典国风歌曲。
陈小奇最有影响力的国风作品非《涛声依旧》莫属,这首歌最早创作于1989年,陈小奇在读唐诗《枫桥夜泊》时,尽管知道诗词中提到的是乡愁,但是却突发奇想,尝试着把情愁融入其中,而这次创新性的旧瓶装新酒,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涛声依旧》。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首歌的首唱歌手其实是一位香港歌手,但在出版发行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力,直到1991年,陈小奇遇到了南下广州的北方帅哥毛宁,在歌厅看了这位年轻歌手的表现后,陈小奇确信毛宁才是这首歌的最佳人选。可谓是“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毛宁版本《涛声依旧》一经推出便红遍岭南,1993年的春晚演出更是让这首歌家喻户晓,陈小奇也凭借这首经典力作奠定了他内地国风先驱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有了后来黄霑的高度评价。
关于《涛声依旧》的轶事:
陈小奇当初是凭借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打造出寒山寺外的涛声和客船,多年后实地考察,寒山寺外其实只有一条小河沟,若是以实景创作的话根本无法打造出如此浪漫的歌词意境。
歌词最后提到的“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更像是接受传统文化长大的陈小奇,对新生文化的困惑,所以他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自己设问,将答案留给未来。
3.引用经典古风乱
陈小奇还有很多精彩的国风作品,比如大家熟悉的《九九女儿红》等,而且这些国风作品还化用了古典诗词:
《梦江南》歌名本身就是古代词牌“忆江南”的别称;
《桃花源》歌名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烟花三月》的歌名引用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歌词借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巴山夜雨》的歌名和歌词“推不开的西窗,涨不满的秋池”均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朝云暮雨》的歌词“今夕是何年”引自苏轼《水调歌头》;歌词“你是长江钓不完的碧雪,只让我在蓑衣里编织着从前”化用了柳宗元的《江雪》;
《大浪淘沙》歌名取自词牌“浪淘沙”,歌词“九万里长江,穿过千重山,轻舟已飞过,猿声还是那样暖。”化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白云深处》的歌词“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引用了杜牧的《山行》;
《敦煌梦》的歌词“秦时月汉时关,驼 *** 摇醒古敦煌”化用了王昌龄的《出塞》;
《月下故人来》中歌词“岁岁年年花月夜 轻舟依然在,江月犹照人 真心终不改”化用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而“你是三分明月夜的那二分无赖”化用了徐凝的《忆扬州》......
但是这样的作品读多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一些作品将经典古诗词生搬硬套在一起,串联起来却毫无生气,《天苍苍地茫茫》就是最典型的作品:
天苍苍地茫茫
风萧萧 水寒寒
壮士一去不复还
天苍苍地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歌是陈小奇20多年前的创作,但是却是当下大量国风歌曲的通病:那就是古韵词语堆砌,胡乱拼接诗词,最终导致文字词不达意,语句毫无逻辑。更有甚者没有分析了解诗词意境的情况下,就直接将全篇诗词当做歌词进行谱曲,并作为流行音乐来演唱传播,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粗制滥造的音乐不仅没人听,而且还连累经典的古诗词失去了应有的韵味。
面对国风歌曲乱象,大众歌迷们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谱曲旋律没有准确反映出歌词情感起伏的规律,对歌词情感意境的表达都是似是而非的。”
面对如此窘境,我们急切呼吁:文化宣传部门应对当今流行音乐,特别是国风音乐的审美和创作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4.立足岭南起风云
陈小奇还以市井百姓视角创作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歌词十分接地气,且有深刻含义:
《三个和尚》以古老童谣故事为载体,写出现代社会的生活哲理;
《风雨人生走一程》写尽人到中年的艰难处境,但酸楚中仍透露着无奈的坚强;
《人往高处走》写的是出门在外打拼闯荡人们的心酸历程,以及不可磨灭的人生理想;
《大哥你好吗》为远走他乡的朋友送出祝福,表达内心的牵挂;
杨钰莹的代表作《我不想说》则是陈小奇专门为打工族电视剧《外来妹》创作的主题歌,成为了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陈小奇凭借着众多的经典流行音乐创作,在九十年代初掀起了岭南音乐旋风:先后捧红了毛宁、甘苹、陈明、张萌萌、林萍、伊扬、光头李进、廖百威、陈少华、山鹰组合、容中尔甲等歌手,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半个内地乐坛的歌星都是陈小奇打造出来的,引用黄霑老师的一句诗正可谓是:“天下风云出我辈”
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源自于陈小奇本人对音乐创作的极高追求,他曾经提出“为经典创作,为音乐生活”的口号。
在节目采访时陈小奇表示:“流行音乐为经典而创作,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过去唱片公司会把关,会挑选出最好的歌手,挑选其最适合演唱的歌曲进行制作,当时是“精歌细作”。”
一个音乐时代的逝去,面对今天的乐坛陈小奇同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这一代人和现在年轻音乐人不太一样,我觉得我们多少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里面,有一种艺术追求在里面,这是一种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有,后来我感觉慢慢淡薄了,大家想着要出名,只要出名怎么写都可以,就像 *** 一样,赌赢就可以了。”
他认为现今作品创作最大的问题是缺失了对于经典性的追求。
5.紧随潮流立前沿
陈小奇的成功同样得益于站在流行音乐最前沿,有着最先进的音乐运作理念:90年代初他在唱片公司率先提出成立企划部门,负责对歌手进行定位并宣传包装,对于刚刚起步的内地乐坛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突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打造民族风格歌手容中尔甲时,陈小奇要求出场表演一定要身着藏服,让观众加深藏族歌手的身份和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设,近40年前就提出这样的理念,可见其思想还是极其前卫的,所以陈小奇也被称作是流行音乐市场化操作的先行者见证人。
对于音乐创作或者文学创作而言,限定的主题和思想,往往会让作者束手束脚,无法得以施展,但是对于有着现代化的创作理念的陈小奇却能够迅速找到定位,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陈小奇填写的奥运主题歌曲《拥抱明天》,没有口号性的语言,歌词营造出的画面感十足,将百年奥运、圣火融入自然的融入其中,歌曲听起来既有新意又有动力。
他为母校中山大学创作的校歌《山高水长》,歌词张力十足,从开篇学校的发展到最后延伸到家国天下,充分展现出陈小奇的文学功底和创造力。
陈小奇还为许多城市打造了宣传歌曲,不仅突出城市鲜明的特点,还写的极其雅致,不落俗套:
为花溪市打造的《闲敲棋子入花溪》气势如虹,另一首《情在花溪》则浪漫典雅;
为朱江市打造的《珠江月》盛情柔美;
为九寨打造的《敬你一碗青稞酒》恢弘大气;
他还为阳江(《永远的眷恋》)、湛江(《让美丽地久天长》)等城市打造了都市歌曲名片,都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6.音乐无疆拒俗尘
陈小奇的父亲早年写过许多潮剧剧本,而岳父也曾创作过多部客家山歌剧,或许是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陈小奇也尝试着创作了许多民族音乐和地域性音乐:
他填写的《山沟沟》充满了西北地域色彩、《高原红》则将藏族元素与流行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七月火把节》《走出大凉山》更是将彝族的文化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他还创作了《一壶好茶一壶月》(潮语)、《乡情是酒爱是金》(客家话)、《民以食为天》(粤语)等数十首方言歌曲。
自80年代陈小奇从事音乐创作以来,一系列的音乐作品取得了辉煌成绩,无数的官衔、荣誉、嘉奖也纷至沓来,但是这些光环没有让陈小奇迷失自我,捧红无数女歌星的陈小奇,可谓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198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结发妻子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期间没有和任何女歌手传过绯闻。
歌词文化品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灵魂,当今乐坛缺少这样有文化品味的词人、音乐人,更缺少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好男人。
陈小奇代表词作:涛声依旧、九九女儿红、烟花三月、拥抱明天、我不想说、三个和尚、大哥你好吗。
当代填词人排行榜 第六十位
词作意 境 指数:★★★☆
词作影响力 指数:★★★★
历史文人模板: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诗风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流传后世,其中以《枫桥夜泊》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