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公元前141年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
第二年,公元前140年,刘彻下诏征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才。刘彻亲自主持考试,题目是“古今治国之道”。参加考试的有一百多人。
其中广川(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董仲舒的答卷引起了刘彻的注意。
董仲舒年轻时专攻春秋,刘启在位时,担任博士,一举一动,循规蹈矩,严格遵循礼教。学生们都像尊重老师一样尊敬他。
就是在此次对策中,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大一统的主张。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他说:“春秋有大一统的理论,大一统者,是天地之间的正常轨道,是从古至今,通畅无阻的大义。而今教师的来源不一,每人的议论见解,又迥然不同。一百个学派,就有一百种治理国家的方法,结论也不一样。以致在上位的,不能坚持一个方向。法令制度,屡屡变迁。在下位的,则苦于不知道如何遵循。我认为,凡不在六经——(《易经》、《礼经》、《乐经》、《诗经》、《尚书》、《春秋》)之内的其他各家学派的学说他,以及和孔丘思想相违背的学说,都应该根绝,不准他们和儒家学派的学说同时并存。哪些邪恶荒唐的知识消灭之后,政令和纲纪,才可以统一,法令才可以明白,人民才知道行动规则。”
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刘彻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任命董仲舒为江都国国相。江都王刘非是刘彻的哥哥,他一向骄傲残暴,董仲舒用礼教进行辅佐,经常对刘非进行规劝,很受刘非尊重。
宰相卫绾也上奏,认为:“各地所推荐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人士,凡是研究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言论的,都是乱政之辈,都应该一律罢黜。”刘彻同意。
这项对策考试,有刘彻主持,但当时刘彻刚刚十七岁,所以不能排除这项决策是宰相卫绾为首的儒家主张官员所搞的政治欺诈术,利用年幼的皇帝,达到排斥异己的目的。然而最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从此中国结束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人的思想开始严格地被儒家学派控制,随着岁月的增加,各项控制越来越严密,终于完全失去想象的空间,奄奄一息。
根据柏杨先生的说法,借助此次对策的机会,儒家学派,抓住机会,借刀杀人,用政治手段,置其他学派学者于死地。可是儒家学派没有单独存在的能力,他必须和权势结合,并且付出结合的代价,不久就沦为既得利益当权派的大手和帮凶。横行霸道几千年,至今余毒难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