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马金凤98岁(马金凤经典唱段合集哔哩哔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马金凤98岁(马金凤经典唱段合集哔哩哔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马金凤98岁(马金凤经典唱段合集哔哩哔哩)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

苍天呜咽,大地含悲,山河共泣,亲朋落泪。

6月4日上午,国宝级豫剧大师、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青岛举行。岛城小雨淅淅沥沥,绵延不绝,就连晴朗多日的省会郑州、古都洛阳也在今晨雨落,似乎诉说着人们无尽的悲伤与哀痛和万般的不舍与思念。

作为中国戏曲舞台生涯最长的艺术大家,马金凤先生于5月29日在山东青岛去世,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在无限缅怀老人家的同时,过去十七年中采访她的经历,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为她拍摄的一帧帧照片,愈发清晰。

(马金凤饰演的穆桂英形象 河南省剧协供图)

【一】崇拜

17年前的2005年,我开始从事文化新闻采访,得以和戏剧大家接触,马金凤先生是其中之一。

那时的马金凤先生,虽然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经常出现在省会郑州的舞台上,各种演出活动中以及重要会议现场。

(生活中的马金凤 马金凤家人供图)

最初见到她,只是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远远观望,心里写满了“崇拜”二字。毕竟,我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欣赏她演绎的“穆桂英”。

众所周知,马金凤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担纲主角,34岁带团扎根河洛沃土,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

马金凤先生是中国豫剧的见证者、践行者、推动者,她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更是豫剧艺术的一座丰碑。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深深印刻在几代人的心中,成为豫剧艺术的不朽经典。

因此,当偶像级别的大师出现在我的眼前,不得不说,内心是激动的、亢奋的。

(生活中的马金凤 马金凤家人供图)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大师之后,写完稿子,晚上就给远在老家的父亲打电话,分享喜悦:今天采访,见到马金凤大师了!

“辕门外三生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每每听到这个经典唱段,总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听得多了,铭刻于心,以至于现在随时都能哼唱出来。

这是熟悉她的结果,这是豫剧艺术的魅力,更是马金凤先生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精神桥梁。

(舞台上的马金凤 河南省剧协供图)

【二】委托

在不同的场合,见到马老,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但对她的第一次采访,是通过电话的形式。

那是2006年8月2日,素有“曲剧皇后”之称的张新芳去世的日子。当时,84岁的马老在青岛儿子家中度夏。

电话拨通,表明来意,马老直接了当:可惜了,真可惜了!她(张新芳)可是我们河南最好的曲剧艺术家!

(年过九旬依然挂帅出征 河南省剧协供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新芳在开封工作,而马老在洛阳工作。因为经常参加省里的会议,俩人也就认识了。她俩说得来,都觉得对方人好。

在这次采访中,马老告诉我,她们俩真正的了解,是在1962年。

“由于天天唱戏,我的嗓子出了毛病,住进了省人民医院。巧的是,张新芳也是由于嗓子出了问题,在这里住院治疗。俺俩就成病友了!”

“那时候,俺俩天天在一起,说戏,说表演,拉家常,还说了很多家长里短的事儿。说到有趣的事儿,乐得我们哈哈大笑。那时候,住院的病人知道俺俩在这儿住院,天天都有人上门,让我们唱一段。妹子说,‘姐,咱唱吧’,于是,我们就开始为病友演唱,我唱豫剧,她唱曲剧,把病友们给乐得一个劲儿鼓掌。”马老说,这段住院的日子,使她们成了要好的朋友。

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她们两个保持着联系,还经常在舞台上见面。

马老说,没有张新芳,就没有曲剧的今天,她为曲剧、为河南的戏剧事业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她走了,我失去了一位好妹子,心里难受得很啊”!说到这里,电话里那头的马老哽咽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马老托我办件事。

“我远在青岛,走动也不方便,不能参加妹子的追悼会了。不过,我已让弟子送去了花圈,表示我的悲痛心情。另外,你们去她家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她的家人,如有什么要求,请他们及时告诉我。”

马老是大艺术家,我就是个小记者。她的这一委托重如千钧。

于是,第二天我就赶赴张新芳老师家中吊唁,并将马老的问候带给其家人。

(生活中的马金凤 马金凤家人供图)

【三】玩笑

第一次面对面采访马老,是2007年4月6日。

这一天,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省会郑州的黄河迎宾馆举行。作为参会记者,我向会议主办方提出了采访马老的请求。

很快,工作人员就通知我,老人家接受采访,但年事已高,一定要控制时间。

上午的开幕大会结束后,我来到老人家的房间门口。

用手轻轻一敲,只听到老人家说:是记者吧?稍等一下!

门开了,身穿中式大红对襟上衣的马老师,出现在面前。对于我这个小记者来说,分明能感受到她强大的气场。

让我意外的是,房间里只有她一人。

“马老师,就您一个人啊?!”

“别看我85岁了,但我好着呢,现在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酸、腿不疼。”说起现状,马老对自己比较满意。

(大象新闻记者梁新慧2007年4月6日采访马金凤后合影 大象新闻记者 沈翔摄)

第一次面对马老,我很激动,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走遍天南海北、演绎诸多人物、历经人间沧桑的马老,也许感受到了我的紧张。于是,她笑着问我:小伙子,你家是哪儿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犹如外婆般亲切。

得知我是中牟人,马老开玩笑说:中牟厉害啊,在大宋朝的时候,那可是天子脚下,穆桂英出征都要从你们那地方过!

听了马老这句话,我们俩都哈哈大笑。

(年龄大了,马金凤集中精力为年轻人授课 河南省剧协供图)

【四】愿望

当时,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全国上下都被喜迎奥运的气氛所笼罩。

我采访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奥运。

“马老师,您对北京奥运会有啥期待?”

“最大的愿望,就是明年到北京奥运会现场演唱,让外国人也听听咱豫剧。” 说到奥运,马老显得格外兴奋。

随即,她放慢了语气。“这只是我的想法,现在还没有确定呢!”

马老说,咱们国家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个大喜事儿,她想带着十代穆桂英同台唱“出征”,这十代穆桂英,最小的只有六七岁,最大的就是她这位穆桂英。

为什么一定要是2008年?

马老告诉我,于国家来说,2008年是奥运之年,而对于她本人而言,正好是自己从艺80周年。

“要去那个地方唱戏,肯定不容易,如果去不成,也没啥!”马老笑着说,为了弘扬豫剧,为了宣传河南的优秀文化,她时刻准备着。

当时,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马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马老对我说,她永远不提“退休”俩字,“我的身体好,我就一直唱下去;真是不能唱了,我还可以教;如果不能教了,我还可以说戏嘛!我要把老一辈留下来的财富和戏德,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好好地继承下去”。

(教书育人,把豫剧传承给下一代 河南省剧协供图)

“很多人都有关门弟子,我永远不关门,也没有关门弟子,我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想学戏的人,啥时候来我就啥时候教!”马老这这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后来,马老又收过很多次徒弟。当然,最让我难忘的,应该是2012年2月7日晚,由省文化厅、省广电局主办,河南电视台承办的《薪火相传梨园情——2012年河南省地方戏曲拜师盛典晚会》,在河南电视台1500平方米演播厅隆重举行,包括马老在内的13位艺术大家,在诸多省领导的见证下,现场收徒37名,中原戏曲传承后继有人。

(在第二届中国豫剧艺术节闭幕式上,马金凤荣获“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 大象新闻记者 邱琦摄)

【五】平静

马老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是艺术生命最长久的艺术家。

民间有句俗话:“看了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而马派也的确是当今豫剧界流传最广的旦角流派之一。不仅如此,马派的一出“挂帅”还被众多的姊妹剧种移植,从豫剧到京剧再到越剧、河北梆子等,成为全国各大剧种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站在舞台上表演,她带给人民欢乐和笑声,到了舞台下,她又是群众的贴心人。这样的艺术家,人人称赞,有口皆碑。

大多数时候,马老都是走上舞台为别人表演,而在2012年9月28日,马金凤走上第二届中国豫剧节闭幕式的舞台,接受组委会授予她的 “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来自台湾的83岁的张岫云。

马老因豫剧而年轻,豫剧因她而璀璨。她拥有四代观众,她寄托着五大名旦的历史挂牵。

马派艺术溪成河,河成江,江成海,她仍然在挂帅,这一年,她演绎着九十登台的梨园神话。

人们说,她是不老仙。

(马金凤在“庆龄枫叶奖”颁奖典礼上 大象新闻记者 沈翔摄)

而2013年6月23日晚上,她则走上河南卫视《梨园春》特别节目——“庆龄枫叶奖”颁奖晚会的舞台,再一次接受颁奖。

这一天,91岁高龄的马老和同样年过九旬的一代国画大师刘石平,共同获得“庆龄枫叶奖”。各界名家云集,纷纷道贺。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枝为马老献上了戏歌《牡丹之歌》,京剧名家梅葆玖、尚长荣,著名剧作家闫肃,名嘴杨澜、朱军以及王立群、于丹、姜昆等文化界人士还通过短片忆往昔,讲述与马金凤大师的故事,并送上衷心的祝福。

在众人的祝福和称赞中,于丹的话打动了不少现场观众:“小时候我就爱听《穆桂英挂帅》,一直记得,马金凤老师的每一句唱腔都铿锵有力,似乎女英雄就是要用豫剧来歌唱的。而正因为豫剧界有着马金凤老师这样的金凤凰,才能在今天还拥有这么多热爱它的老百姓,热爱它的戏迷。”

站在舞台上为人民表演,她慷慨激昂。走上舞台接受荣誉,她如湖水般平静。

“我就是一名演员,为人民唱好戏是我的天职。”当晚马老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马金凤与梅葆玖 河南省剧协供图)

【六】姐弟

时间来到2016年。

这一年的4月25日,京剧大师梅葆玖逝世,享年82岁。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儿子,梅葆玖是唯一继承父亲京剧艺术的子女。

梅先生去世,我第一个想采访的人就是马老。

这是因为,在河南提起梅葆玖,就不得不提豫剧大师马金凤,因为他俩多次同台演出《穆桂英挂帅》,还以“姐弟”相称。

2007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九州大戏台》“走进河南戏曲综艺晚会”在郑州举行,京剧大师梅葆玖与豫剧大师马金凤联袂演出《穆桂英挂帅》,这也是两位艺术家第一次在河南共同演绎这段“梨园佳话”。

《穆桂英挂帅》是豫剧名段,后被改为京剧。演出中,马老驾轻就熟,梅葆玖配合默契,两人天衣无缝的演出,让观众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实际上,早在2004年10月,在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的演出中,梅葆玖就和马老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合演“京豫两下锅”的《穆桂英挂帅》,编曲一个过门就从京剧转成豫剧,其中的流畅彰显出梅葆玖和马金凤宝刀不老的艺术魅力。

此后的2009年11月16日晚上,同样是在长安大戏院,“纪念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系列演出”的最后一场演出上演。时年87岁的马老和75岁的梅葆玖,再次同台表演《穆桂英挂帅》的精彩选段,将演出活动推向最 *** 。

2012年2月7日晚,《薪火相传梨园情2012年河南省地方戏曲拜师盛典晚会》在河南电视台1500平方米演播厅举行,包括马老在内的13位艺术大家现场收徒。这一晚,梅葆玖作为见证嘉宾出席活动。

(梅兰芳与马金凤 河南省剧协供图)

【七】佳话

熟悉马老的人都知道,《穆桂英挂帅》是马老的代表剧目,为什么梅葆玖多次同她一起演出这部剧目呢?

马老告诉我,1953年,她在上海慰问演出,有幸见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

“当时他连看了三场《穆桂英挂帅》,非常喜欢。他说他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没想到豫剧还有这么个‘宝贝’。因为当时他年龄大了,再演‘小穆桂英’不太合适,就想移植这个戏。梅先生晚年推出的《穆桂英挂帅》就移植于豫剧。”

后来,马金凤拜梅兰芳为师,从化妆到表演,梅兰芳对她进行详细辅导。

“咱豫剧这个戏的成功,与梅兰芳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梅先生教导我演戏要演心理,不能演表面。对艺术要认真、一丝不苟,除了睡觉,要时时刻刻想着戏,想着学习。本事是从哪儿来的——是学习来的,不是天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马金凤同梅葆玖也熟悉起来,每当马金凤去看望梅兰芳,梅葆玖都会等候在家,时间久了,两人就以姐弟相称。

在这次采访中,马老告诉说,他与梅葆玖合作演出《穆桂英挂帅》,也算是圆了梅兰芳先生当年的梦想。而梅葆玖生前在接受我采访时也说:“我跟马金凤老师说,趁现在还唱得动,多跟观众见面。有可能的话,这两个剧种应该多在一起合作。”

2016年4月25日傍晚,当家人把梅葆玖去世的消息告诉马金凤老人时,她久久无语。

“我失去了一位好兄弟,心里很难受啊!”接受我采访时,马老充满了悲伤。

(马金凤现身“中国豫剧百团争霸”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总决赛 李扬摄)

【八】常客

两个多月后的7月6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灯光璀璨,名家云集。由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发起的“中国豫剧百团争霸”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总决赛在这里举行。

舞台上,历经半年选 *** 的“中国豫剧十大新星”开始了激烈的比拼。

舞台下,我一看,阵容华丽:王善朴、杨华瑞、张宝英、常小玉、王希玲、虎美玲、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金不换、苗文华等众多梨园名家莅临现场,全国各省市的豫剧团团长也来到现场。

更让观众大呼意外的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95岁高龄的豫剧大师马金凤也亲自到场,为豫剧事业的薪火相传再次“挂帅出征”。

演出中,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赵葆秀和豫剧名家贾文龙、汪荃珍、王惠,京豫互唱《红灯记》,更有《朝阳沟》《焦裕禄》等经典唱段。

马老还与6位小擂主一起献唱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现场观众连声叫好,阵阵掌声响如雷鸣。

当时,95岁的马金凤是豫剧“五大名旦”唯一健在者,在中国豫剧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马金凤在家里收到描绘自己的艺术作品 马金凤家人供图)

尽管年事已高,但她平时收到的活动邀请,不计其数。由于身体原因,也不适合长途奔波,所以,她婉拒了大部分活动邀请。但面对《梨园春》“中国豫剧百团争霸”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总决赛,马金凤大师依然赶赴北京,参加总决赛,还亲自“挂帅出征”。

那天在后台,我采访马老,问她为何对这个活动情有独钟。

还记得马老说,这项活动,是为了发掘中国豫剧新生力量,打造中国豫剧青年领军人才,也给全国各地的青年演员尤其是基层演员提供一个展示展演的平台,激活了基层戏曲市场的活力,让更多青年人关注戏曲、了解戏曲、参与戏曲,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为中国戏曲培养了很多年轻观众,让豫剧事业后继有人,《梨园春》唱出了戏曲人的文化自信,唱响了电视人的使命担当。因此,参加这次活动,义无反顾。”

自从《梨园春》于1994年诞生后,马老就成为节目组的常客。

其实,她是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豫剧的发展弘扬传承,坚定地做事,无悔地付出,无论西东。

(演唱会开始前,马金凤一早就来到现场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摄)

【九】“中”

最后一次面对面采访马老,是在2019年7月9日。

这天晚上,“国风豫韵 出彩河南”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艺术实践公益演唱会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来自首都各界的2000余名观众,座无虚席,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喜庆。

作为此次演唱会的一大亮点,92岁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91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98岁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91岁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不但来到了现场,他们还同时走到舞台上,让现场观众兴奋不已。

(马金凤对李树建赞不绝口,连说三个“中”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摄)

“马老师,您觉得李树建唱得中不中?”主持人庞晓戈现场采访马老,马老大声说“中”!

“您觉得李树建演戏演得中不中?’’庞晓戈又问马老,马老高声说“中”!

“他把豫剧带领得中不中?”庞晓戈再问马老,马老提高嗓门说,“中”!

马老一连三个“中”字,主持人康辉用“中气十足’’来形容,而庞晓戈则总结,这三个“中’’是对李树建最好的褒奖和鼓励。

活动现场,四位国宝级老艺术家不但点赞李树建,还分别为李树建带来了墨宝,马老为李树建送上了“树业建功’’四个字,这既是对李树建的褒奖,也是对李树建的期望。

大师站台,让李树建格外感动。

“我一定要把豫剧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国际戏曲舞台上讲好中国 *** 治国理政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党的事业、中原更加出彩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情尽意、尽忠尽孝,永远做一个本事比名气大的普通演员。”

其实,当晚演唱会开始之前,马老就坐着轮椅提前来到了现场。看到她入场,无论是戏剧演员、工作人员还是新闻记者,都纷纷求合影,而她来者不拒,持续了足足十分钟。

和蔼可亲,是马老留给所有人的印象。

(马金凤出席河南戏剧界学习贯彻 *** 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摄)

【十】深爱

十七年来,无数次采访马老,无数次与马老一起出席活动,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平易近人,她的虚怀若谷,她的谦逊睿智,真可谓大师风范后辈楷模。

犹记得,2020年10月23日, ***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给中国戏曲学院郭汉城、杜近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老中青少四代师生回信,对他们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

五天后的10月28日上午,河南戏剧界举行座谈会,远在青岛休养的马老通过短视频,表达自己的心情:“看到 *** 总书记的回信,我可激动。作为一个演员,把戏唱好,把学生教好,这是我的任务。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宣传豫剧是我一辈子的事儿,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能忘了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犹记得,2019年3月25日下午,“河南戏剧界学习贯彻 *** 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省文联举行,那天我去现场采访。刚落座不久,看到马老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现场,顿时掌声四起。

原来,马老不顾97岁高龄,专程从青岛赶到郑州。

“我是年龄最大的参会者,但大家不要迁就我,需要我做啥,尽管说。我永远向大家学习,如果有啥做得不到位,也请大家帮助我进步提高。”马老一席话,掌声雷鸣。

(座谈会后,大家一起合影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摄)

这次会议之后,大家争相与她合影。不少人都说,只要是马老出席的活动,现场都像过节一样喜庆。

(座谈会后,马金凤拉着李树建的手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摄)

随着年岁的增长,马老已经难以到场参加活动,但只要是豫剧的事儿,戏剧的事儿,文艺的事儿,她就通过录制短视频的方式,向活动表示祝贺,以实际行动表达支持。

马老为人民奉献了一辈子,她深爱着观众,而观众也深爱着他。

(马金凤和观众挥手再见 马金凤家人供图)

马老虽然去世了,但她留下的艺术与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戏曲人薪火相传,守正创新,不断推动戏曲事业的健康发展。

行文至此,落笔为终,潸然泪下。

先生千古!

更多马金凤98岁(马金凤经典唱段合集哔哩哔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