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早年随处可见的街机游戏,如今几乎消失殆尽,也只有在稍微大一点的城市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残存的游戏,不过经营模式进行了革新,刷卡模式更加与时俱进。
对于早年的玩家来说,不投币很难找回当年那种 *** 。
现在我们在电玩城看到的街机游戏,几乎都是几千合一的盗版,玩家们一般称之为“月光宝盒”。
这种街机主板已经在国内流行了很多年,而且设计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方便,让这些厂家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远销国外。
如今在那些比较落后的国家,随处可见一块蓝色的门帘,一群瘾大技术差的小屁孩,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游戏屏幕。人人都是痴迷的表情,喊打声、吵闹声、小混混,和我们八九十年代的氛围一模一样。
似乎都是我们玩剩下的了。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我们玩到的何尝不是别人玩剩下的呢?
中国街机游戏起步比较晚,在80年代中期才有游戏从中国香港进入沿海城市。当时国内的消费水平和游戏机消费完全不成正比,不仅仅游戏机价格出奇的高,游戏币的价格更是让人咋舌:一块钱一枚,八十年代的一块钱啊!
因此当时能开游戏厅的人至少都是“万元户”,而能玩游戏的人,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资产的。
最先使用的游戏代币,正是大家熟悉的:中西币
当时的游戏机设备还不是特别完善,很多零件并不支持调整。使用的代币都是统一的“中西币”,无论是尺寸大小重量都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游戏厅通用。
“中西币”当时是和游戏机一起进入国内的,生产中西币的是80年代香港一家代理工厂,所有的游戏币全都打上“中西”字样。
为什么刻“中西”,就是为了给玩家一种高端的错觉,而且当时的游戏币全都是用铜打造出来的,很有分量。
最初进入国内的游戏机,还有一种比较非常罕见的“右手摇杆左手按键”。后来即使纠正过来了,仍然有不少人保持了这种习惯,双手交叉玩。
九十年代中期,大部分的城市已经开始定制专属的游戏币,像是大家熟悉的888、天龙、华业、师龙、威利、超群、威桥、新华、BBM......
此时的游戏代币铸造材料仍然是铜,不过给人的感觉很粗糙。
毕竟那时候的工艺有点不太好,随着玩家们使用次数越来越多,渐渐磨得比较光滑,如今还有很多人收藏这些游戏币。
随着时间推移,最原始的铸造材料“铜”,最终还是被合金给取缔了。后期我们玩到的游戏币,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比较好奇的是,后期的投币器越来越高端,是可以随意调整的。但游戏币外形和材料无论怎么改变,尺度和重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很多游戏厅仍然是“通用的”。
估计这种尺寸是最完美的,最不容易失误的。
毕竟我们曾经也见过尺寸相对比较小的“小中西币”,投币之后经常吃币,每次投币都要祈祷:千万别吃币啊!那时候有些玩家把家里的“小钱”拿来投币,虽然可以投进去,但是却玩不了,重量不够。
乡下地方的游戏厅,基本上使用了一辈子的“中西币”,根本无法杜绝“西边买币东边玩”的现象。于是附近的几家游戏厅也达成了共识,游戏币价格必须一致。
(但是偏远地方就没办法了,消费低价格定得也低,一块钱十枚。不少玩家在这里“进货”,然后拿到一块钱四枚的游戏厅消费。)
当然老板也不是傻子,要是看到一个小屁孩一个劲儿地在那玩,却清晰地记得他没有买过币,肯定会疑心地上去问问。小屁孩经不住拷问,有可能就交代了,但老板最多呵斥一下,拿他没办法。
当时胆子最大的玩家,往往会去很远的游戏厅撬锁,拿到游戏币之后再去附近几家游戏厅“消费”,反正都是一模一样的“中西币”。
先假装买几枚币,然后假装去玩水果机,假装赢了币,退币之后找老板退钱。
(有的地方赢了之后不退币,直接关机退钱,这种就没办法了。)
游戏币,是我们童年的重要回忆,每一枚币上面都充满着玩家的汗水和 *** 。不知道多年后,你是否还珍藏了那么几枚侥幸的游戏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