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5年前,有几个收古东西的人来到家里,看中了这一对石狮子,给我5万块钱,让我卖给他们,我没有卖。后来,我害怕被偷,就想了个办法把这对狮子保护起来了。”图中的老人姓常,今年74岁,家住晋南中条山下的农村。和常大叔相遇纯属偶然,因为摄影师去他所在的村子拍摄另一座老宅子时,恰巧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作为老宅子邻居的常大叔。“我家的院子也是老宅,目前是村里唯一一座还在住人的百年民居,前几年常有收古东西的人光顾,但我没有卖掉家中的任何一件东西。”常大叔颇为自豪地笑着说。
常大叔居住的这座农家院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原为二进的四合院,后来拆掉了前院的几间厢房。“院子是我的祖爷爷从他的舅舅手里接下的,祖爷爷的舅舅没有儿子,去世后就把家业传给了外甥,然后就这么一代代地传下来,传到了我的手里。”常大叔告诉摄影师,这座院子因为保存得比较好,还拍过电影,目前也在文物部门备了案,不让拆不让建了。图为常大叔所住的老宅大门。
常大叔的老伴在多年前去世,由于儿子在北京工作,最近两三年他都在 *** 着照看孙子,平时难得回家一次。或许在北京住得时间长了,对文物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或许对老宅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次回家的常大叔发现,家中的一间厢房漏雨了。“这不,我赶紧找了两位匠人,把漏的地方堵上。”常大叔一边配合着匠人和水泥一边说,房子不住人就非常容易漏、容易塌,“虽然这院子作为文物,我已经没有权利拆建了,但必要的修缮我还得做,不能任由它破败,毕竟这是我家的祖宅。”
“隔壁的范家宅院也是县级文物,还立了保护碑,作为这么近的邻居,你家和他家有啥关系吗?”摄影师问。“范家是五代行医的,医术都很高明,在咱这当地甚至黄河对岸的河南、陕西都很有名,每天看病的人都能把巷子堵了。”常大叔介绍,范家兴旺了,常家的子孙却因为吸大烟,导致家道败落,把院子卖给了范家,“要往根上说,范家的这座宅院还是常家的呢。”图为范家宅院。
“老常说得对,范家宅院的老主人叫常大旺,在清朝的时候,人家可是州府里官员,管着晋南,包括现在的临汾、运城各县的教育呢。”听着常大叔的介绍,在房顶上忙着堵漏的一位匠人也插了几句话,“这个情况,村里的老人基本都知道,可是常家败了,房子成了别人家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富不过三代啊!”
虽然世事难料,旦夕有祸福,但年届七旬的常大叔却看得很开,他说:“我住的这座院子早晚都是国家的,因为我的年龄大了,儿孙也都在外面生活,以后指定也不会回来了。所以,只要我还在这里住一天,我就会好好保护这座院子。”图为常大叔家的老宅院内景。这是一种很标准的具有浓郁晋南特色的传统四合院。
聊起保护的问题,常大叔似乎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突然对摄影师说,5年前,有几个收古东西人的来家里,看中了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说这对狮子是一公一母,很少见,给5万元让卖给他。“5万块钱对我一个农民来说,也算不少了,但我觉得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咋也不能卖,就把他们打发走了。”图为门口的这对石狮子。按照常大叔的说法,左边站着的是公狮子,右边卧着的是母狮子。
“咱们晋南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多,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是没有把东西卖给收古物的人,到了晚上东西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你不怕吗?”摄影师问常大叔。“我咋不怕啊,所以我就想了一招儿,没两天就把大门的墙重新砌了,把狮子的一半砌到了墙里,这样谁也偷不走了。”常大叔笑着说,“这次回来,我还准备用上高科技,专门安个摄像头,不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