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供春紫砂壶介绍(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什么意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供春紫砂壶介绍(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供春紫砂壶介绍(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什么意思)

“天下泡茶利器唯紫砂”,紫砂壶从明代起源后一直受到爱茶者喜爱,其素朴的外表,其独特的矿料,以及其赋予的人文色彩,让所有爱壶者追崇。

谈到紫砂壶必然要谈起一款壶,它是紫砂壶的鼻祖,壶名称:供春壶。

何为供春壶?关于供春壶的记载在明代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这样描述:“淘细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尚现节奏,视以辨真”。

这里就要说说一个故事了:在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吴仕为考进士携书童住进 *** 寺内苦读诗书,其书童供春看到 *** 寺的僧人用一种当地的土做成钵,他就依照银杏树的树瘿外形用此泥做成了壶型,使用的工具是茶勺,后来他做的这款壶就成为宜兴紫砂壶所有款式的鼻祖,后人为纪念他而将此类壶称为“供春壶”。据考证吴仕是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考中进士的,因此供春学做壶的时间大致也应该是在1514年前。

那供春他做的原版壶有没有存世呢?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把称为“供春壶的原版壶”保存在场馆里,那这个壶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一个人收藏家储南强先生,是他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从苏州一个地摊上买下此壶,当时此壶是缺壶盖,为了给壶补盖,他请了宜兴当时著名工手补做了一个南瓜盖(见图1),后来大家觉得盖型与壶身不匹配,他又请人补做了一个灵芝盖(见图2),为证明此壶的真伪,储先生先后去了此壶的收藏者绍兴的傅家,宜兴的费家,还有吴家,最后得知此壶最早收藏于沈钧和家,而此壶也曾经差点被抢到东洋某国去。到了1955年储先生把此壶捐献给国家历史博物馆。

可这壶真的是供春做的真品吗?现在我奇远想说的是:它是赝品!为何能如此肯定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WQY

首先关于壶的铭刻,此壶壶底刻有“供春”两篆体字,根据历史记载从明代工手时大彬时代(1573——1648)才开始在壶底留工手的名号,而且所题刻的字体是魏碑体,具有很明显的唐代字体风格,篆体不曾见出现,而壶底款是从清代开始以章款的形式留印在壶底,而这些章款基本以篆体为主。供春它既然是鼻祖,他完成此款壶是在1514年前,而壶底留款在1600年之后的事了,所以说他做的供春壶不可能留有篆体字的壶底题款。

第二点:壶的容量不符合历史,因为供春是用手捏,茶勺在壶肚里挖和压做出供春壶,根据工具和手的大小,他做的供春壶容量最少也要超过600毫升,不可能是历史博物馆里如此精巧的小容量壶。

第三点:壶的泥料不符合历史,根据历史的记录和逻辑推理,当初金山寺僧人就是取此矿分化之土手工捏制钵,那时还没有对泥矿进行系统碾磨和分离,那此供春壶的泥料一定很粗,不可能如此细腻,就是到了时大彬时代他做的壶泥料目数还很粗,这点有关历史文献和时大彬存世的现壶完全可以得到佐证。

第四点:关于壶的原收藏家吴家,其吴大X本人就是供春壶制作的 *** 者,他做过很多 *** 的供春壶,而且他做的 *** 品其壶上都留有“供春”的篆体字。

第五点:此壶的壶身纹路不符合历史,供春壶的壶身是模仿寺庙里银杏树的树瘿,而此存于历史博物馆里的供春壶其壶身纹路是松树皮的纹路(图一)。

所以我奇远认为放在国家历史博物馆里的这把供春壶是清代的 *** 品,非供春本人做的供春壶(图一)。

图一

关于供春壶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我们所有爱壶者都知道紫砂壶需要泡养,只有泡养过的紫砂壶,你才会发现它的真正之美,一把好泥料的紫砂壶经过泡茶后会出现很绚丽的包浆。对于供春壶的使用我们应该采用“先外后里”之方法:先把此壶放在茶盘上,壶内盛满清水,每天用茶水淋其外表,大约一个月后再彻底清洗其外表,它所有沟缝里的茶垢不清洗,然后再把它开壶后正式使用。

供春壶传统款式一般有两种:

1---灵芝盖的供春壶。(奇远品牌的工手纯手工完成此壶)

容量:260毫升左右,老段泥

2--南瓜蒂为盖的供春壶:(奇远品牌的工手纯手工完成此壶)

容量:260毫升左右,老段泥

更多供春紫砂壶介绍(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