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格纳曾说:“培养灵巧地、戏剧地朗读歌词的能力,并把这种朗读运用到歌唱上,乃是学好歌唱的基本功。”
朗诵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练声方法,它使用歌唱时的状态,充分灵活的利用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咬字器官,使之在自然和正确的条件下受到一定的功能性锻炼。这样会使歌唱者的声音从音质、音色和控制力上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通过对歌词的朗诵,能理解作品的涵义,把握作品的情感。这里所说的朗诵,是指初学声乐的人,为锻炼发声器官,锻炼咬字吐字能力,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打开喉咙,加大音量,使得每句歌词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1.朗诵与歌唱的关系
歌唱艺术的语言是在人类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共同特征又有特殊性的一种语言。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兰皮尔蒂曾说过:“歌唱的嗓音是从讲话发展出来的,讲话和歌唱在一定意义上有一致的地方。”
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朗诵相比于自然语言较为夸张,又韵味十足,很接近于唱又容易于唱,所以训练歌词的朗诵,对声乐学习有很大帮助。朗诵和歌唱都是共同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朗诵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朗诵的音乐化,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2.朗诵对歌唱的发声位置、气息、共鸣的意义
歌唱的声音与朗诵的声音在生理关系上是一致的。歌唱的基础来源于说话,需要在朗诵的基础上,配合共鸣和气息支持,也就是朗诵、共鸣、气息三者协调起来,就会获得一个丰满的歌唱声音。
由于初学者缺乏正确的声音概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且大多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唱歌的时候盲目追求声音的响亮,因此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舌根紧、压喉头等等。此时如单纯采用练声曲练习,就会出现保持气息,稳定共鸣等更多更复杂的要求。朗诵可避免这些问题,朗诵时的发音状态是正常说话状态的扩大,艺术化的朗诵与音乐化的歌唱在声音位置和气息运用上都有相类似的要求,而且发声状态比较自然,所以发声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
由于朗诵过程不受旋律影响,可以使得练习变难为易,化繁为减,能较快地建立起正确的歌唱基本状态。学生通过朗诵,能够尽快找到歌唱中字母在口腔中发音的位置,在歌唱时自然地放松口腔里的肌肉群,有效地帮助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再配合气息的支持,达到好的共鸣状态。
3.朗诵对歌唱的咬字吐字的意义
歌曲作品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音乐性,既存在言语特征,又充满情感色彩;有了语言,音乐的形象才变得更加具体了,有了音乐,语言才变得更加生动了。在歌唱中语言是基础,因此学生在练习歌唱时就应该注重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让说与唱完美结合。
莱曼说:“歌曲是音调和歌词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所以在歌唱时应该保持象在朗读时一样,说出每一个要唱的字。”所以,学生首先要对歌曲进行单字的朗读,把歌词每个字的声母韵母拆开来加以分别练习,再重新整合,这样的训练会使发音比较圆润均匀。然后对歌词进行大声、连贯、拖长的朗诵,一字一句的体会“字头正确,字腹过韵,字尾归音”的结构和音调,体会朗诵时歌词中的语调,停顿,强弱等方面,都能帮助歌唱者结合旋律表现特点培养流畅的语感。在朗诵的过程中要有 *** ,要情感投人,充分发挥表现性。在朗诵中体会了“字正腔圆”的要领后,再应用到歌唱中,根据朗诵的发声位置来调节歌唱的发声位置,使朗诵的发音能有机地成为歌唱发音的过程。、
4.朗诵对把握作品情感的意义
现在,很多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声音上,特别注重歌唱的基本技巧方面,如,气息的运用,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产生,喉咙的打开,音高的稳定等等,对歌曲的词句部分往往就忽略了,一首歌曲的歌词,背不下来记不住,上课的时候不能脱稿,更有甚者没有去理解歌词,对于词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情绪、意境都是茫然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处理好歌曲的。
而理解歌词涵义,正是朗诵歌词的重要一步。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需要反复朗诵,在朗诵中对歌词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然后背诵出来,融会贯通,方能更好的把握歌词的内涵,领悟它的情感,体味它的意境,同时建立自然的语感,这样才能深刻的表达作品内容,准确的表现作品风格。
语言是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歌唱技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歌唱和朗诵都是通过声音所形成的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朗诵是自然地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练习,对歌唱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朗诵歌词,会不知不觉中掌握声乐的发声技巧,激发学习声乐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