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55年,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之际, *** 主席曾表示,整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不屈精神的,就是上甘岭战役,希望能搬上荧幕。擅长拍摄军事题材片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并由经验丰富的沙蒙、林杉任导演进行创作。
影片杀青 主题曲却悬而未决
1956年夏天,按照 *** 主席的意愿,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上甘岭》,已经拍摄完成。尽管影片杀青了,可导演沙蒙的心中,却一点也不轻松。
原来,沙蒙根据搜集到的真实事迹,设计了影片《上甘岭》最经典的一场戏:以王清珍为原型的护士王兰,在烽烟四起的坑道中,用乐观的歌声鼓舞志愿军战士。然而,在这个场景中,王兰演唱的是一首什么歌,直到电影拍完,导演沙蒙依然没有头绪。
就在沙蒙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自己在延安时的老战友——作曲家刘炽。
刘炽是新中国第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家喻户晓的作品,有着“旋律之王”的称号。因此,电影《上甘岭》插曲的创作陷入困境时,沙蒙第一个就想到了刘炽。
刘炽
为了尽快让刘炽谱曲,沙蒙和几个同事一起熬了好几个晚上,终于写出了一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歌词。歌词写好后,沙蒙找到了老战友、作曲家刘炽,请他来帮忙谱曲。歌词大概是这样的:“祖国啊,我的母亲。你的儿女,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
关键时刻 搬来乔羽救急
拿着这版歌词,刘炽念来念去,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更找不着调子。他对沙蒙说:“这首歌词意境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不但谱子难写,而且即便写了,也难于流行。”听刘炽这么一说,沙蒙有些着急。刘炽接着说:“这样吧,我给你推荐个人来写,他肯定行。”刘炽推荐的这个人就是乔羽。
1956年,刚刚29岁的乔羽,在中国文艺创作界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此时的他,已经创作出《龙潭故事》《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传播度极高的乐曲。
1956年夏天,乔羽游走在赣南、闽西原中央苏区一带搜集素材,准备创作一部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剧本。收到沙蒙的电报时,乔羽的创作正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
乔羽本想婉拒,可没想到沙蒙导演的电报一封接一封的寄来,电文一封比一封长,随着电报一同寄来的,还有电影《上甘岭》的剧本。在最后一封电报上,沙蒙一连使用了三个“切”字和三个感叹号。这封情真意切的电报,深深地打动了乔羽,收到这封电报的当晚,乔羽就坐上了火车。
在赶往长春的路上,乔羽一直在研读电影《上甘岭》的剧本,他在思考: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远离家乡、远离故土的志愿军战士们,最想要听到的,应该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独辟蹊径 “一条大河”成就一代经典
来到长春,沙蒙一见到乔羽,便将自己遇到的难题和盘托出:为了这首插曲,整个剧组停工坐等,一天下来,设备、人工也要耗费2000块钱!要知道在1956年,一名普通的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4元。同时,沙蒙告诉乔羽,他对这首插曲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就是希望等这部电影没有人看了,但这首歌还有人传唱。
对于沙蒙的要求,乔羽心里也没有底。翻来覆去地观看样片后,乔羽依然没有半点儿头绪。按照普遍的创作习惯,既然是战争题材的电影插曲,理应搭配一些雄壮宏大的唱词,可是这次,乔羽想要另辟蹊径,来一首“不那么战争”的歌曲。
有一天,长春下了一场大雨。雨停后,乔羽下楼散步,雨后碧空如洗,空气中氤氲着不知名的花香。雨水汇集成三三两两的水洼,小白楼的倒影在水面清晰可见。在这一刻,乔羽忽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到长江时的感受。
乔羽 歌曲《我的祖国》词作者
我是北方人,我没去过长江,不知道长江是什么样子的,去那一看,那长江漂亮啊,高兴极了。所以就写了这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歌词总算是写出来了,但是能不能通过,乔羽心里并没有把握,因为这首词距离上甘岭“太远了”,从表面看,也没有太强的政治性。当沙蒙前来“催稿”时,乔羽忐忑不安地拿给他。沙蒙拿着不到三百字的稿子,一声不吭,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最后一拍大腿说:“行,就它了!” 然而,令乔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沙蒙却“变卦”了。
沙蒙找到乔羽,直言问他: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中的“一条大河”是不是指长江?得到乔羽肯定的回答后,沙蒙又问:那为何不直接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样不是更有气势吗?
乔羽 歌曲《我的祖国》词作者
万里长江波浪宽,太具体,什么都被限制住了,我的“一条大河”就是一条大河,你说是哪里就是哪里。
乔羽把稿子铺在桌上,翻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不断思考沙蒙的话,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使用“一条大河”。
乔羽告诉沙蒙:“万里长江”或者“长江万里”的气势确实要强过“一条大河”。可这样一来,《我的祖国》就变成了一首专门歌颂长江的歌。对于那些没有生活在长江流域,甚至一辈子也没有见过长江的人来说,心理上难免会产生距离,从而对这首歌失去了亲切感。但是“一条大河”不一样,不管你生在何处、长在何地,家门口总会有条河流,只要一想起这条河,就会想起故土、想起家乡。
乔羽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导演沙蒙,最终歌词依然定为“一条大河波浪宽”。
锦上添花 《我的祖国》红遍大江南北
歌词出来后,沙蒙把它交到了作曲家刘炽手中,刘炽一下子被词中描绘的诗意场景打动了。刘炽认为,这是一首写给全国人民的歌曲,所以它的曲调也应该是全国人民都喜爱的。于是,刘炽便把自己关在房间,足不出户,潜心创作。
为了不让别人打扰自己的创作,刘炽还在房门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刘炽死了!”。
刘炽 歌曲《我的祖国》曲作者
我写这个《我的祖国》,写的我们战士们纯美的灵魂。要不然他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世界和平,他可以远离自己的祖国家乡,到艰苦的地方,到人都不能生存的地方。
考虑到无数志愿军英雄在面临牺牲时,没有对生命的短暂而痛苦凄切,而是饱含深情地怀念自己远方的祖国、故乡、家人,刘炽决心以“纯洁、深情、火热、优美”八字作为曲调底色。
仅仅一周的时间,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歌曲《我的祖国》诞生了。1956年12月1日,电影《上甘岭》上映后,插曲《我的祖国》更是乘着电影的翅膀,飞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