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历史的女人——第1759期)
正月里来是新年,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来真勇敢,
他带上队伍上呀横山,
红军打胜仗!
……
这是陕北民歌《刘志丹》里的第一段唱词。当然这首歌有多种版本,这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在其他版本里,歌中的第三句为:“刘志丹来是清官”,第五句是:“一心要共产”。它之所以版本众多,就因为在民间被传唱得太多,因此也被多次改编,或者被老百姓很随意地理解和“再创作”。这从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刘志丹在陕北民间的极大影响力。
不错,作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刘志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不仅具有卓越的革命思想,超远的战略眼光,而且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在中国工农红军遇到重大挫折,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时,他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疲惫不堪的红军各路主力提供了落脚点。这个在当时非常重要,因为红军从此结束了长期漂泊,并在延安进行了“凤凰涅槃”。
因此,刘志丹同另外几位赫赫有名的革命家、军事将领,比如段德昌、叶挺、左权、杨靖宇一样,让人们产生许多联想,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那么在建国后的将帅授衔中,是不是会成为开国元帅?
刘志丹的革命功绩不可置疑。他牺牲后,他出生的保安县便被更名为志丹县,这在中国并不多见。在诸多革命者中,享此殊荣的也仅仅是左权、赵尚志等少数几人。然而,刘志丹33岁牺牲之后,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儿女命运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刘志丹同许多革命志士一样,也拥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本文就来了解下刘志丹同志的爱人:她16岁嫁刘志丹,31岁丧夫后,为爱坚守63年,把唯一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医学界的栋梁!
(一)她曾是个不识字、没有名字的乡下女孩
她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子,但她也曾经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甚至没有名字的乡下女孩。她于1905年12月13日出生在陕西省吴旗县九嘴坡的一户姓同的农家。她家乡的名字很奇怪,而她连一个奇怪的名字都没有,这在当时贫穷的农村也并不稀奇,那时许多农村女人都没有正规名字,都叫张氏、李氏之类的。她家同隔壁县即保安县金丁镇的刘志丹家是世交,其祖父同锡瑞和刘志丹的祖父刘士杰关系要好,因此她自小就和刘志丹被两家爷爷定了娃娃亲。
不过,虽定了亲,两个孩子从小是没有见过面的。直到刘志丹15岁时,他才见到了13岁的未婚妻。既然大人定了的事,两个小孩也没什么好说的,就稀里糊涂认命了。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有许多包办婚姻,男女双方结婚前根本就不见面,结婚时,对方不管长啥样都得认。见完面,刘志丹接着去上学,而他的未婚妻接着在家务农。
三年后,刘志丹18岁时,两家就把亲事给办了。也是天作之合,两人对这桩婚事都很满意,刘志丹还给16岁的媳妇起了个名字叫同桂荣。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刘志丹很喜欢对方。因为他自己叫刘景桂(志丹是他的字),于是就给妻子的名字里也嵌入一个“桂”字,寓夫妻同“贵”共荣、同甘共苦之意。并且刘志丹还手把手教妻子读书认字,学文化。
同桂荣自然对有知识有文化且长相英俊的刘志丹非常满意,夫妻俩其乐融融。然而学业要紧,蜜月期之后,刘志丹便慨然放下儿女情长,离家继续到外面求学了。临别时,同桂荣想给“阿哥”留个纪念,但无以相送,于是就想给刘志丹做一双鞋。但她年龄小,在家也主要是到田地里干活,针线活其实并不在行。看着小“阿妹”笨手笨脚的样子,刘志丹还自己弄张纸,在脚上比划着剪了个鞋样给了妻子……
(二)同桂荣说:愿杀就杀吧,问啥我就说不知道
婚后第二年,即1922年,刘志丹便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离家更远了。他在学校表现很突出,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做过坚决的斗争。参加革命后,他同妻子更是聚少离多了。
1925年,刘志丹入党后,又到千里之外的黄埔军校学习。因表现出色,第二年,他便带着由黄埔生组成的两个连的兵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后来,他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多年来,刘志丹为革命在外奔波,同桂荣在家操持家务,孝敬公婆,任劳任怨,让刘志丹免去了后顾之忧。这期间,刘志丹很少回家,偶尔回一次,也都是工作需要。有一次,刘志丹回来数日,同妻子分手时,他表情凝重地说:“干革命是有风险的,当然也会连累到家人。如果有一天敌人把你抓走了怎么办?”
同桂荣尽管不会说那么多大道理,但她明白丈夫是为天下老百姓干革命的,于是就接道:“如果抓了我,要杀就杀吧,问啥我就说不知道!”
刘志丹一把将妻子搂在怀中,柔声道:“你跟着我受苦了……”
他们的灾难很快就来了。1934年,反动派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为了保留革命火种,时任陕甘边军委主席的刘志丹带着部队同敌人周旋,他们到处转移。敌人抓不到刘志丹,就对他的家人下手。
好在有老百姓得知消息提前通知了同桂荣,她带着家人连忙躲了起来。敌人没有抓到人,便一把火烧了刘家的房子,并且还毁掉了刘家的祖坟。
当时同桂荣带着5岁的女儿,以及公婆、婶娘等一家老小十几口人,逃进了深山老林里。但敌人还是不会放过他们的。有一次,同桂荣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紧急之间跑到了一个悬崖边。看着敌人要追上来了,她咬咬牙:“我是刘志丹的婆姨(妻子),就是死也不能让敌人抓住!”于是她纵身跳下了悬崖。
幸运的是,同桂荣跳下山谷后被半崖上的灌木丛架住,才捡了一条命。等她 小心翼翼爬下山谷时,衣服已经成残破不堪,浑身伤痕累累的。后来,她跟女儿躲在一个山洞里,一直呆了8天。这些天里,他们一家人就靠着几把炒面充饥。多年以后,她的女儿刘力贞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洞里阴森潮湿,到了晚上,风在外面吼,野狼在山崖上嚎……”
后来,在游击队的帮助下,同桂荣和女儿才脱离险境,到了陕甘宁根据地。
(三) *** 说:刘嫂子给我做的那双鞋,又合脚又暖和,可舒服啦!
到根据地后,同桂荣正式参加了红军,这才跟丈夫刘志丹有了一些团聚的机会,并在刘志丹的指导下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她主要从事妇女组织工作和后勤,给红军做军鞋,做棉被,搞宣传,动员妇女姐妹们送子送郎参军入伍等。她还经常照顾伤员,在家里掩护过谢子长、阎红彦等红军指挥员,并为战士们治病疗伤。大伙儿夸她“真是老刘闹红(干革命)的大帮手”。
那时,同桂荣还经常在部队宿营地帮助炊事员做饭。每当红军领导人开会,她就做自己的“拿手饭”剁荞面招待大家。同志们高兴地说:“刘嫂子又给咱们改善伙食啦!”平时,她身上总带着针线包,抽空就为大家缝补衣服。一旦有了布,她就给志丹做件新衣服;然而,经常是刚做好就被刘志丹送给了别的同志。刘志丹开玩笑说:“你们的嫂子用新衣服优待小弟弟哩!”
同桂荣干的工作很复杂很琐碎,但她都很认真热情,后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刘嫂子”。一般的战士这样叫就算了,但后来 *** 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也叫她刘嫂子,而他们都比同桂荣和刘志丹年纪大。
1935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天气已经相当寒冷。一次同桂荣注意到 *** 同志和大多数人一样,只穿着一双单鞋。她心想这么冷的天,作为一个南方人,肯定受不了北方的严寒,大概是没有棉鞋穿了吧。于是她就问 *** 是怎么回事。 *** 果真说, *** 本有一双棉鞋,但他的脚在长征途中冻坏了,如今天一冷,脚就肿胀得很厉害,原先的棉鞋实在穿不进去了。
做为党和军队的领导人竟然连双合脚的棉靴都没有,同桂荣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便让 *** 拿来 *** 同志的鞋样,然后加班加点,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做好了一双棉鞋。 *** 见到新鞋后,高兴坏了。直到建国后,他还惦记着这件事。一次主席邀请同桂荣吃饭,提起往事,他还感激地说:“刘嫂子,你给我做的那双鞋,又合脚又暖和,舒服极了!”
不只是给 *** 做棉靴,当时同桂荣给红一方面军的许多干部都做了棉鞋,她的“刘嫂子”可不是被人白叫的。
当然, *** 也受到了同桂荣的不少照顾,她的女儿李敏出生时,还是同桂荣接生的呢。
同桂荣比 *** 大4岁,俩人亲如姐妹。同桂荣喜欢听 *** 讲长征故事,而同桂荣忙碌时, *** 就帮她照看女儿。1936年冬季的一天早晨, *** 要分娩了, *** 立刻派警卫员去请同桂荣来接生。 *** 见同桂荣带来了早就缝好的婴儿小被子、小衣服,高兴地说:“有刘嫂子在,我就放心了!”后来, *** 的母亲带病从江西到延安,同桂荣帮老人熬中药、梳头、洗衣服等,对老人非常体贴。
(四)刘志丹说:你是爸爸的好闺女,我走后,你要听妈妈的话啊!
在陕甘宁根据地的日子,是同桂荣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她也为有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丈夫而骄傲。
那时的刘志丹在老百姓眼里真的是极有威望。宋任穷后来曾回忆过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刘志丹带着队伍到神木,当地老百姓听说后都来看他。有个老太太因眼花看不见,便让人带着挤到刘志丹跟前,她拉着刘志丹,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是从头摸到脚!刘志丹静静地站在那里,那一刻,他懂得了什么是人民的军队;他懂得了,干革命,老百姓的支持是何等的重要;当然他也明白了,自己是如何受老百姓的爱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革命领导人,却在33岁时壮烈牺牲了。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4月14日,他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的战斗中,不幸中弹。他中弹后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管我,赶紧请宋政委(宋任穷)来指挥战斗,坚决消灭敌人……”
刘志丹的牺牲令 *** 同志都极为震动。周恩来同志听说后,为之悲伤落泪,说了“重大损失”四个字,并为刘志丹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 也对刘志丹的早逝颇为痛惜,为之亲笔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刘志丹牺牲时,同桂荣因病正在医院治疗,大家不忍心把这个噩耗告诉她。直到9天后,组织上为刘志丹举办公祭大会,周恩来才专门到医院告诉了同桂荣。听到这个消息后,同桂荣一下便昏厥了过去,因此错过了丈夫的追悼会。
这是同桂荣此生受到的最大打击。尽管在这之前,她已经两次经历过失去亲人的伤痛。同桂荣共生育了三个孩子,但最终养大的就一个女儿。她的第一个儿子在1923年出生,但半年后就夭折了;第二个儿子在1935年出生,又是只存活了几个月,便因病而夭折了。这两次失去亲生,都是她永生的痛。然而,丈夫刘志丹的英年早逝才是她最刻骨铭心的!此时,她才31岁,面对此后的漫漫人生,同桂荣陷入了极大的孤独之中。
在大家的劝慰下,同桂荣终于走出失去亲人的悲伤,擦擦眼泪,拉起还不到7岁的女儿,继续走下去。从此,她誓不再嫁,为爱人坚守了63年!
刘志丹唯一的子女刘力贞出生于1929年11月。当时他的长子已经夭折6年之久,因此刘志丹对这个女儿十分珍惜和呵护。只是他忙于战斗和工作,照顾女儿的任务都留给了妻子同桂荣。事实上,刘力贞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因战事离开了她,父女分别长达5年之久。因此刘力贞自小也吃了很多苦。比如,她5岁时便因父亲的连累,被反动派追杀,被母亲带着在荒山野岭度过了半个多月……
后来刘力贞被母亲带到根据地后,才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多了点。在同父亲一起的短短两年,让她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的幸福,足以让她用一生来回顾。
1935年秋,6岁的刘力贞跟着队伍一起转移。那时她尽管年龄小,但在父亲的指导下,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就能独自骑马了。这天,她跟往常一样单独骑着一匹马跟着红军行军。
可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回事,小力贞的马突然惊了,噌的一下向前窜去!马在胡乱地奔跑着,可把战士们吓坏了。可刘力贞丝毫不惧,表现得十分冷静。她不哭不喊,只是爬在马背上,死死地抱着马鞍不放。战士们好不容易才制服了那匹马,刘志丹走上前一把抱着女儿,竖起大拇指道:“这女子厉害!不愧是我刘志丹的闺女,有胆量!”
后来,刘力贞一直记着父亲夸赞自己的这句话,她发誓要做一个厉害的女子。
在根据地时,因为生活的艰苦,小孩们是没有玩具的。有一次,一个战士捉了一只鸽子给刘力贞玩。她玩着玩着,也许是她太胆大了,竟然做起了伤害鸽子的行为,抓起鸽子拔毛玩。
刘力贞正开心地拔毛时,被父亲看到了。于是轻易不发脾气的刘志丹火了,他出手就是一巴掌,并把女儿骂了一顿。战士们都来劝说刘志丹,小孩子不懂事,玩玩嘛,何必当真。刘志丹却严肃地说:“要让小孩子从小懂得爱,没有爱心的人,和豺狼有什么区别?”
小力贞那时候知道什么是爱啊,她挨打后只是呜呜地哭,回家后还向妈妈告状。同桂荣听了却耐心地开导女儿:“爸爸今天打了你,也是教你做一个善良的人啊……”
刘力贞听了妈妈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她以后就再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1936年1月,刘志丹率红28军东征。尽管他同妻子和女儿的分别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这次走时,还是抱着她们母女依依不舍。最后他在刘力贞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说:“你是爸爸的好闺女,我走后,你要听妈妈的话啊!”
“我不想让爸爸走!”听着女儿撒娇的话,刘志丹的眼里泪哗哗的。同桂荣心里也一阵难受。
在刘力贞的记忆中,父亲最后对他的一个拥抱温柔而有力。然而令她想不到的是,那次拥抱竟是她同父亲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那天父亲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数月之后,刘志丹牺牲在战场上。那时候,还不到7岁的刘力贞还不明白死的真正的意义。当母亲哭得昏过去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从此,同桂荣带着刘志丹留下的唯一血脉,在同志们的勉励和帮助下,走向了她人生的再一次“长征”……
(五)“继承志丹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刘志丹牺牲后,同桂荣立下“继承志丹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誓言,在此后的漫漫岁月里,她一边含辛茹苦地带着女儿,一边继续为革命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一直在延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此时,她仍然是大家喜欢的“刘嫂子”。
比如哪位姐妹分娩之后没有奶或者缺奶,同桂荣就急忙为婴儿找奶妈或者找羊奶、米汤等代乳品;哪位同志要寄养孩子,同桂荣就为他们细心选择当地可靠的农民家庭。姐妹们都说:“多亏了咱们的刘嫂子啊!”
同桂荣对自己的女儿一直要求很严,不能因为是刘志丹的女儿,就能比别的孩子有任何优待。她常对女儿说,绝不能给先烈们抹黑,不能忘本!
不过,刘志丹的牺牲让他曾经的战友们十分惋惜,就对他唯一的女儿刘力贞相当照顾。刘力贞在母亲和同志们的照顾下很健康地成长着,他在延安上了小学,又上了中学。她给大家的印象是,话不多,但记忆力极好,非常聪明。1938年,抗大还曾派人送刘力贞去苏联上学,但因当时 *** 封锁得紧,走到甘肃就回来了。
刘力贞自小接受革命教育,思想积极,16岁就入党了。东北解放后,她离开了母亲,被组织送到了沈阳,进入中国医科大学专业学医。大学毕业后,上海第一医学院选调研究生,刘力贞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成为10名入选者之一。此后,刘力贞又学习了中医和针灸,走上了医学道路,成了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
建国后,同桂荣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担任过托儿所、幼儿园的名誉院长等。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仍然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向国家提什么特殊要求。在不忘初心这一点上,同桂荣是真的做到了心中无愧。
在1960年代,一些老干部受到不公平待遇,子女们无处安身。同桂荣就像在战争年代一样,对他们非常照顾。她说:“只要我有一口饭,就饿不着你们!”当时,她已经被扣发部分工资,宁可自己喝稀的,也要让娃娃们吃饱。孩子们都感激涕零地叫她“刘妈妈”。
从战争年代到建国后,同桂荣照顾过的孩子数以百计。她说:“我喜欢孩子。他们都是革命的后代啊!”后来,这些孩子们大都很有作为,他们有不少人长大后都当了领导干部,有的还成了国家领导人。但他们只要见到同桂荣,仍然会情不自禁地叫几声“刘妈妈”……
好人长寿,同桂荣在为爱坚守了63年之后,于1999年5月4日在西安安然而逝,享年94岁。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同桂荣是唱着这首歌走向天堂之路的,她要去找她的爱人了。对于同桂荣来说,也此生无憾了。因为,在她的悉心培育下,女儿刘力贞真的是继承了“志丹遗志”,在医学界颇有建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刘力贞不仅在长相上同父亲酷似,铮铮然有男子汉气魄,而且脾气也很像刘志丹,非常倔强。
60年代时,陕西遭遇大旱灾,又发生了瘟疫,省里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陕北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当时刘力贞身患结核病,经常发烧,身体瘦到70斤。但她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自告奋勇地要到陕北去支援灾区。当组织知道她身体不好,不让她去时,她却来了倔脾气:“我就要去那里,那儿有我千丝万缕的根。我是刘志丹的女儿,是父亲让我这样做的!”
到陕北后,刘力贞拖着病弱的身体,带领30人组成的医疗队,踏遍了陕北的沟沟坎坎,治好了一个又一个病人。陕北的老百姓听说刘志丹的女儿回来了,都来看望她,还拿着鸡蛋来给她滋补身体。看到这些可爱的老百姓,刘力贞不禁泪如泉涌,她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是啊,如今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大家是多么想念他啊!
刘力贞在父亲刘志丹的遗像前讲述父亲的故事
后来,刘力贞一直留在陕西工作,直到1993年离休。刘力贞和丈夫张光(曾任陕西日报社总编)都很长寿,她于2014年去世,享年85岁,丈夫则高寿90岁。
刘力贞去世后,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她留给女儿唯一珍贵的是,挂在家里墙上的一张刘志丹的照片。照片上的刘志丹风采依旧,英气逼人……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参考资料:《刘志丹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