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古诗词、民歌、歌剧、河南坠子“混搭”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传统佳节端午来临之际,一场将古诗词、民歌、河南坠子等完美融合的独唱音乐会受到河南音乐圈的关注。6月15日,由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秦晓敏独唱音乐会在郑州举行,让观众耳目一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在《红楼梦》插曲《紫菱洲歌》中,拉开了整场独唱音乐会的序幕。秦晓敏以优美的歌唱,勾勒出红楼人物的神韵与风姿。在这场音乐会上,秦晓敏演唱了12首曲子,分为“古诗词”“歌剧片段”“民间歌曲”“河南坠子”四个部分。
在“河南坠子”环节,秦晓敏表演了坠子大师赵铮先生的《黛玉悲秋》《摘棉花》,同时还演唱了 *** 总书记作词、卢臻作曲、魏洁编配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河南坠子这种曲艺形式,缅怀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据悉,这也是河南坠子《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首次演出。最后,音乐会在河南民歌《编花篮》中落幕。
“我学习民族声乐的时间有20多年,一直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河南地方文化并沉浸其中。”作为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的声乐教师,秦晓敏说,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期间,有件事儿对她触动很大:和同学们在一起玩,他们都能翩翩起舞,都能演唱自己民族的歌曲,而我除了《花木兰》《编花篮》之外,却鲜有自己家乡的东西。那时候,她就下定决心,要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和发展。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书时,恩师马秀云曾给她布置了一个作品,演唱电视剧《黄河东流去》中的主题歌《天河配》。“我一接触,才知道这是河南坠子,说唱的感觉特别好。”任教后,秦晓敏认识了该校教师、坠子大师赵铮先生的弟子卢臻老师,并深深被河南坠子独特的艺术表达和表演技巧所吸引。去年3月,她还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6年度河南坠子中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在该项目结项演出中,她演唱了赵派代表曲目《黛玉悲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乐会由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教师张磊、卢臻担任串讲,每个节目间隙,他们向观众讲解相关歌曲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内容,其独特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这是秦晓敏的一次探索,她说,大家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进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的人,大多数是专业人士,很多普通群众欣赏不了,欣赏不懂,甚至中途离开。“所以,我想做一场既能让专业人士喜欢又能让非专业人士喜欢的音乐会。这应该是一场讲座式的音乐会,就像聊天一样。同时,在这场音乐会上,要有不同风格的作品。”这场创新的独唱音乐会,也成为河南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度的校级科研项目,名为“独唱音乐会形式及作品风格的探索与实践”。
在省音协主席周虹看来,中国民族声乐要从自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秦晓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