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既然我起了这样一个标题,那就首先聊聊,什么是叙述性诡计?
这是一种比较酷炫的创作技巧,利用读者与故事只能通过唯一的渠道——即作者叙述 进行联系,在渠道上做文章,诱导读者向假象的方向靠拢的一种讲故事方法。
还是说人话吧,举个例子。
假如这里有个故事:我从小啊就感觉自己跟周围的小朋友不太一样,不仅长得有点怪,性格也特殊,老觉得自己属于远方,可能就是侠客梦吧。但我妈不这么觉得,就总拦着我。经历了一番斗争吧,我感觉自己也手粗脚粗该实现梦想了,正好遇到个四方游历碰巧路过的高人,就跟他跑了。一边跑一边大喊:“老头老头儿,诶诶诶!你给我吹水泥地上啦!”
那,在这个故事里,“我”其实是一颗蒲公英种子,但这个身份被刻意隐瞒了,等到故事最后揭晓,“我”被风吹跑了,你才会恍然大悟。而前文那些怪异的、不合常理的事情其实也是小小的伏笔、跟这个身份对应,因为“我”是在以蒲公英种子的口吻说话。
2
那么说回《影子》的歌词。
你在听第一段的时候,是不是也没太捋顺这首歌想说什么?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个唱段里的主体“我”、“你”,其实不是人呢?
我认为,词作者正是沿用了这种思路,以星喻人,用星星之间的某些关系来描述情感中的一种状态。
我们,是两个天体,两个星石。
牛顿说,宇宙中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存在吸引力。
如果两个星球相遇,并不会相撞,尽管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接近若干万光年距离的时候,也会停下来,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而宇宙中万有引力无处不在,各方力的约束又让这个星球无法擅自离开自己的轨道,只能按照特殊轨迹运行,也永远不会相交。
3
第一句:“谁能替我将你,再拉回几厘米。”
因为我们两个就如星球,距离早已注定,无论如何都无法再近一步了。我怎么才能将你拉进呢?
第二句:“哪怕这个你是,昨日的复制品。”
当我们抬头望进夜空的时候,看到的只是过去某一时刻的夜空,第一张全彩星空照片,那是SMACS0723星系团46亿年前的样子。你昂首注视太阳,看到的是8分钟前的太阳;抬头看向镜子,看到的是16秒前的自己。
所以爱因斯坦说,一切目光所见都是过去。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留,无物常驻。
所以这句是在说,当我现在要望向你,只能看到的你曾经传递出来的、美好的倒影。不过是不是真实的你,都不重要,只要是你,我就贪恋。
第三句:“越靠近 人会朝反向背离,我们 才崇尚遥不可及”。
恒星因其质量巨大,都有自己强大的引力场。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在1万光年以上。
我们都是独立的人,我们是可以自主产生光和热的恒星。就像双星系统内的恒星一样,我用我的引力把你拉近,反而会将彼此推开。我们的引力是互斥的啊!看起来我们保持如此遥远的安全距离,才是最合适的。
第四句:“我以 你的影子来自居,行不行。”
如果我不是恒星,我是质量比你小万倍的行星,是不是就可以像开普勒定律描绘的那样,环绕你运动,做你的影子
4
B段 *** 部分
“只能远远对视,像两颗星石,知晓彼此位置,不问彼此心事。
我在过往停滞,你向前飞驰,爱戛然而止。
欲言又止,做回你影子,永远不会消失,却不属于真实,
模糊你的样子,用我的方式,拥有着彼此。”
这一段整体在揭晓答案,我们就像两颗恒星的关系,只能远远对望,无法近距离接触。
并且慢慢从“星石”过渡到纯粹的对情感关系的思考。为了避免篇幅过长,这里就不做更详细的解析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用天体的角度细细品味。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说词作者用了“叙述性诡计”是在牵强附会,颇有吊书袋的意味。事实上,我同样也觉得整篇内容并没有铺设的很严密,更多的是以星星的状态比拟两性的情感状态。
历来以这一点做切入,将情感故事寄托于天文的歌曲作品并不鲜见,比如《水星记》、《克卜勒》等等为人熟知的优秀作品,《影子》可能也受到了过往类似作品风格和主题上的一些启发。但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叫“星石”或“星星”,或者一些更能体现天文主体的名字,我认为主要还是受限于,作品没有饱满的故事做依托,以及作品侧重点在说“人”,没有试图精确到哪个详细的物理定律。
正如于文文本人所说,这首歌更多的是在描述一些无法突破屏障的情感,作者没有明确的融入某个故事,也没有试图用本来就外行的、不太成体系的天文知识强行讲一个新的故事,只是说了一种情感状态
她抬头望向夜晚的天空,于是产生了一些思考。看到两颗毗邻的星石,闪烁熠熠,永远遥遥对望,永远步速不同轨道不同无法相交,然后引申到两个人,并且加入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我都还想跟你在一起,做你的影子都是幸福的。所以你会看到歌词中,以星石口吻的语句,和以人为主体的阐述自己想法的语句,几乎是交替进行的,一会儿感觉像是在说自己,一会儿又像以星星的口吻说话。这也是我想说的,作者不是有意识的利用“叙述性诡计”,她只是在体味这种情感并创作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接入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给予这种方式别的名字,比如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等等。只不过我个人觉得歌词的前几句拟人的程度非常高,也没有刻意的交代,所以用这个角度品起来蛮有趣。
5
文章的最后呢,想简单的聊一聊这首歌曲的主题
爱的理想状态,是你爱我我爱你,是《致橡树》
爱的地铁老人看手机状态,是做你的影子
在交错的爱里,每个人都不得所爱,每个人深深遗憾又假面为人,不肯断绝虚假的关系,而且继续在这样的关系中纠缠不清
其实不只是爱情,人生何事不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创作者,于文文没有对这样的感情观予以任何正面负面评价。她只是捕捉到,并完整记录下来,摆出来给你看。她自己只是说,情感有很多面,但真心的就是好的。
祝你我都能找到肯与自己根系紧握的那株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