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苏武牧羊 原唱,苏武牧羊唱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苏武牧羊 原唱,苏武牧羊唱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苏武牧羊 原唱,苏武牧羊唱词

粤曲曲本《苏武牧羊》

SHAROONG工作室

曲文

场景:匈奴牧地

道具:草场围栏汉節

人物:苏武

(南音)

朔风吹落叶,边塞已深秋

牧羊北海,胡地受羁囚

夜半梦回,空见河山锦锈

男儿无力,为国护燕幽

白云故乡,皆依旧

昆仑无恙,辽水复悠悠

十八年来,夜夜为汉家默佑

望励兵秣马,挥军杀贼除忧

岂料空见雁儿,将关塞守(空翘首)

忍教无情岁月呀,白了少年头

忽听得阵阵笳声(拋舟腔)(忽听得阵阵笳声),双泪垂衣袖

无奈匈奴强大,暗为汉家羞

大汉天声 名枉有(空将关塞守)

(转爽二王)

将军百战,白首未得封侯。。

未知何日复神州,犹记匈奴入寇。

惨受奸淫抢掠,火烧房楼。。

(乙反二王)

堂上白发慈亲,日夕倚闾盼候。

纵有归家魂梦,唉,唯是战鼓几时休。。

忽闻金鼓战笳声(吊慢)

(转滚花)

莫非是汉军攻城剿寇。

(二流)

不枉我长持汉节(士),怎不铭记心头(尺)。。

渴饮雪,饥吞毡(合),不枉十八年来等候(上)。

(滚花)

苏武留胡节不辱,心怀善策为汉家谋。。

写作经过

这是我从练句到写曲的第一份功课。要不是大师姐保留了当日的节目剪报,我真把它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当时中大粤曲组在香港电台第五台参加节目,唱中大同学写的曲作,《苏武牧羊》和《煮酒论英雄》是其中两首,都是平喉曲。我记得三个男生都不是中文系本科的,但是唱起历史人物,却也是很入格,老师的教学功劳。至于当时是怎样写《苏武牧羊》,也真忘的一乾二净。今天重看曲词,仍然觉得很陌生。应是当时没有做资料搜集功夫落笔就写,写完就当功课交,所以就没有印象了。一分耕耘一分记忆,真没办法。现在看起来,当时大概是学到南音和二簧句格吧,曲式结构简单,衬字使用明显。

大师姐送赠曲本剪報1982.5华侨日报

修订的话,提几个方向:

一、上下句开始方面

南音在粤曲自成一格,不跟梆簧同列。这首曲南音转二王是从下句开始:

(转爽二王)

将军百战,白首未得封侯。。

即是说,全曲是由下句开始──不是应该从上句开始的吗?

原来行内写曲,转唱惯从下句开始。有了这个默契,音乐和歌者也就容易配合。然而,曲本开首惯例也是要从上句开始的。那么业界是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聪明灵俐的粤人,就用音乐牌子出场一句当上句。

推想唱现场的话,曲本一开始苏武出场,应该有一个代替上句的音乐牌子,那么二王是下句就有可能接了。

二、曲式方面

开首一大段是南音,即使歌者唱得好,也真有点考验观众。行路唱梆子,或者改部份为梆子中、慢板,可能会较好。

三、曲词方面,(爽二王)那一段建议删去原曲两句曲词,变为:

(转爽二王)

将军百战,白首未得封侯。。

未知何日复神州,犹记匈奴入寇。

(转乙反)

纵有归家魂梦,唉,唯是战鼓几时休。。

忽闻金鼓战笳声(吊慢)

因为十八年了,仇恨不磨蚀一个人的意志初心,也应沉淀内蕴了。苏武回汉朝刚好是六十岁,孔子六十而耳顺,曲本用这个意思,会较好。

四、虚实

「朔风吹落叶,边塞已深秋」,落叶是乔木特征,胡地草原,真有落叶吗?北海苦寒,肯定离关塞极远,「空见雁儿将关塞守」,还听到「阵阵笳声」,这可能吗?苏武是和谈下归汉的,为什么会「忽闻金鼓战笳声」?还是说,它们只是反映当时苏武的脑海中盘旋已久的影像?这些都是要想清楚的,否则歌者演绎时,是虚是实,就难表达了。

谨保留曲本原貌,反映当时学写曲的里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91042769

更多苏武牧羊 原唱,苏武牧羊唱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