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师恩仁爱,岂能忘怀
如果,我们尝试用文字记录
关于“我的老师”的故事
你,会回忆起什么?
您伴我一程,我念您一生。那些定格在记忆深处的画面,或感动,或欣喜,抑或有些许失落……连缀成我与老师的故事,连缀成绵延记忆里历久弥新的永恒。
新学期开学,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的老师们,以纸笔感念师恩,深情讲述“我的老师”的故事。
温暖质朴,娓娓道来。
有些“我”,是学生眼里、字里的“我的老师”,而我曾经也是一名学生。在这个教师节,我,一名教师,将跨越时空,写下“我的老师”的故事。
有些“我”,是老师口中、心里的“我的学生”,何其有幸,遇见您,亦师亦友的守护。在这个教师节,我,您今天的学生、您永远的学生,将以纸笔感念师恩,写下“我的老师”的故事。
“晚报教育”,9月6日起以每天两篇的频率,展示这些育人故事,也以此向天下师者表达敬意!
我的老师,我的父亲
嘉兴五高体育组 张玉春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的老师,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对我的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是老师,这就让我能近距离地体会到教师的酸甜苦辣,校园也成为了我最熟悉的地方。
今天我要写的是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是我人生的良师里最特殊也最熟悉的人,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做事严谨认真,他爱运动,爱看书,也爱写文章。他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有幸成为了爸爸的学生,他的学生们在毕业后也经常会来看望这个上课嗓音洪亮、知识渊博的张老师,而他自己更是尝尝把自己的学生们挂在嘴边。
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用古训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教育我们要换位思考,学生说话不得体了,他会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他敦促我们要努力学习,学生功课懈怠了,他就要讲“禾苗不见其长,其天天长”;他告诫我们要勤俭朴素,见到铺张浪费,他总念叨“成由勤俭败由奢”……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他的口头禅。他对物理的喜爱深入骨髓,他动手能力极强,家里随处可见他自制的家电:收音机是他自己组装的,感应灯是他亲手制作的……
他的教具很多也都是自制的。他又乐于助人,同事、朋友的家电出现问题都会找他帮忙修理,家里那张写字台上都是他的维修工具,什么电压表、电烙铁、焊锡、除尘器、二极管、三极管……
他对待教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家备课,批改试卷、作业是常有的事。他带的学生获奖无数,最值得他骄傲的是学生摘下了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他不仅给竞赛同学单独辅导,还经常给成绩差的学生单独补课。学生取得进步他会特别开心。他怕学生听不懂,讲课的时候对难理解的题目反复讲解,他上课风趣幽默贴近生活。
当年没有电脑,没有PPT,他的绘画技能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黑板上、幻灯片上画的各种动态人物、马车、汽车、火车等栩栩如生,字又写得漂亮,同学们都因为被他吸引而喜欢上了物理。我还记得学习电磁学时他做的“孙悟空转动金箍棒”,引得同学们直呼神奇:“张老师太牛了!”
如今老爸退休在家偶尔也会犯“职业病”,关注孙辈的学习情况的同时还会问一些物理知识,会给孩子们做有趣的物理实验。我的爸爸是老师,也是我的榜样,我也想像他那样桃李芬芳满天下,像他那样关心、爱护学生,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引路人。
有幸成为您,我想说说您
嘉兴五高物理组 郭华初
一提到我的老师,印在我脑海中,最先跳出来的是我启蒙老师:刘子爱老师。
我的小学时光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是幸福的。没有一堆堆的作业,一张张的考卷,最多的是抄写词句,背诵课文。那些日子是轻松愉快的。在记忆里,每天的作业都能在天黑前完成,也必须在天黑前完成,因为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
刘老师,不高的个子,留着短发,她就住在我家隔壁,每天早上上学都能一起同路走到学校去。平时我们小伙伴去学校都是撒开脚丫子一路小跑到学校的,但只要哪一天刘老师在前面走着,我们都只敢悄悄地、默默地跟在老师后面走。老师走快一点,我们就跟快一点,老师走慢一点,我们就跟慢一点,谁也不敢超过刘老师。
刘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就是那么有威严。有时刘老师也会在路上跟我们聊聊天,问问早晨吃了什么早饭,有没有吃鸡蛋。对于当时的我们而言,能吃到鸡蛋就是很不错的早餐了。如果没吃早饭,老师会把自己的掰一半分给我们吃。
刘老师的声音清脆悦耳,很是好听,上语文课对我来说成了一种期待。而假期也因为刘老师,觉得漫长了。每天都期盼着开学,期盼着见到老师,梦中也想着上学,去看看老师。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的作文写得比较好,常常被刘老师表扬,常常被拿来当做范文读。虽然我写的都是我们乡村的花花草草、伙伴间的小事情,却时常能获得刘老师的赞赏,脸蛋虽然涨得通红通红,可内心也是相当喜悦的。
我的印象里,刘老师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脾气,不管是谁,再怎么捣蛋,刘老师也从不生气,总是那么温柔地笑着,而我们班的那些小调皮们,在她温柔的注视下,好像也变得温顺了许多。当然刘老师还有一个教育学生的法宝,那就是一把一尺来长的戒尺。
那把戒尺每天都放在讲台上,上课的时候是老师的指挥棒,指到哪里我们的目光就跟到哪里,不敢挪开一下。如果谁开了小差,目光移开了,刘老师会用戒尺在黑板上,有节奏地敲几下,这样大家的目光就再次聚集起来了。在我的印象中,也有过小伙伴因为太调皮,被老师用戒尺惩戒的,可估计打得不重,打完后,他们还会转过头来偷偷朝我们笑呢。
因为是邻居,平时我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很快就会传到家长的耳朵里,老师的家访也成了每天拉家常的一部分。夏天搬个板凳、椅子在月光底下乘凉,聊聊家长里短的事情,最后总是会聊到学校里的事情,哪个字写得好,哪个考试得了几分,哪个在学校又调皮了,家长马上就知道了。
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许是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吧!
每次回老家,总是能碰到刘老师的儿子,也常常会聊起刘老师的事情:住在县城里面,现在年纪大了,想回乡下来住。有一点老年痴呆了,却还能认出我。每次离开的时候,都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松开。也许是这就是一种师生情谊吧!
南湖晚报教育 相伴成长之路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