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春节将至,各个单位的年会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或进行之中。你相信吗,第一届央视猪年春晚——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规模和档次上来说,还未必比得上一家单位的年会。
它的演播室只有600平方米,现场只有200名观众,演职人员加起来仅60多名。此外,设备是陈旧的,灯光是简陋的,演职人员的服装是自备的。由于缺乏经验,节目的编排上还出现了纰漏——当新年零点来临之际,马季和姜昆正在表演相声,就被报时的钟声打断了。零点报时之后直接进入下一个节目,他们的表演也没办法续上了。
然而,这仍然是一届堪称经典的春晚。
它的主持人团队是经典的。1983年春晚主持人并不多,共有4位,分别是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昆。刘晓庆、马季、姜昆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我就不用多介绍了,你知道王景愚有多厉害吗?他是中国最早“吃鸡”的人!当年,他创作的哑剧小品《吃鸡》,让人笑得直流眼泪,传得家喻户晓。1997年,王景愚到香港演出,还有香港观众点名要他演哑剧小品《吃鸡》。
它的演员阵容是经典的。我们来看看这个空前“豪华”的阵容:相声大师侯宝林、郭全宝、马季、姜昆、侯耀文,影视明星斯琴高娃、刘晓庆、严顺开,歌唱演员李谷一、胡松华、郑绪岚……他们联袂出场,给亿万观众奉献了一场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在我看来,1983年春晚最经典的地方,则是李谷一的表现。
李谷一是云南昆明人,生于1944年。1961年,李谷一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为一名戏曲演员,从此开始了演艺生涯。1964年,李谷一所主演的第一部花鼓戏电影《补锅》上映,大获成功,斩获了1964年和1965年湖南省和中南五省优秀表演奖。1974年,李谷一经过3次严格考试后,被调入中央乐团担任独唱演员,走上了声乐艺术的道路。
李谷一参加了1983年春晚。在这届春晚上,为了带给全国人民更多的欢乐,相声所占的比重较大,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小。李谷一在有限的空间里,将歌唱发挥到极致。
她第一个登台演唱歌曲《拜年歌》,拉开了春晚的序幕。整场春晚,她一共演唱了9首歌曲(包括对京剧对唱),占了全部歌曲的一多半,撑起了春晚歌唱界的半壁江山,因此成为春晚演唱曲目最多的歌手——这个记录,直到今天都无人能够打破。
李谷一演唱禁歌《乡恋》,更是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乡恋》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创作于1979年。歌曲表现了汉朝美女王昭君离别故乡时,对乡土的依依思恋之情。这首歌曲有着人性化的歌词、温情的旋律,再加上李谷一柔美的演唱,像一股清新之风吹荡着人们束缚已久的心扉,受到了很多听众的欢迎。
1980年元旦,《乡恋》登 *** 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后,突然火爆起来,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首流行歌曲。
然而,由于李谷一采用了气声唱法,《乡恋》与“高、快、响、硬”的革命歌曲要求相去甚远,问世后饱受批评。许多批评者指责它是“灰暗、颓废、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完全是毫无价值地模仿外来的流行歌曲”,将它说得一无是处。
李谷一很委屈:“想想唱过的歌,都是歌唱祖国歌唱 *** 的,《乡恋》也是思乡曲,一首爱情歌曲都没有。我觉得我是最革命的。”1980年3月25日,李谷一还在《北京音乐报》上发表文章《在实践中探索》,对在演唱中运用轻声和气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可是,李谷一的辩解,在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中显得太微弱了。
于是,《乡恋》被禁播,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消失了。
在1983年春晚上,会场设置了4台电话机。观众可以打电话到演播室点播节目,由在场的明星表演。那时候的观众点歌并没有提前内定好——否则也不会发生我将要讲到的故事——所以,侯耀文、石富宽讲了足足30多分钟的相声。这在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
在零点报时之后,有不少观众打电话到演播室,要求点唱李谷一的《乡恋》。虽然点唱的观众很多,但总导演黄一鹤不敢擅作主张:“因为这是禁歌。禁止的东西如果在电视里播出去,特别是在春晚上播出,那是捅破天之罪。”
黄一鹤请示正在现场坐镇的时任国家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吴冷西犹豫了一阵,拍板同意由李谷一演唱《乡恋》。
当时,李谷一已经在台上一口气演唱了《春之歌》《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知音》5首歌曲。这时候,她又听到主持人姜昆、刘晓庆拉长了声音报下一个节目。当她听到《乡恋》两个字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为了这一天,自己忍受了多少冷嘲热讽。现在,自己可以将这首歌曲,堂堂正正地献给全国的听众了!
李谷一通过在1983年春晚演唱《乡恋》,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深深一笔。1983年春晚也因为李谷一,以及全体演职人员的精彩表现,拉开了一部春晚历史。从此,春晚陪伴在亿万老百姓的除夕之夜,成为欢乐的源泉。
【参考资料:《1983:第一场春节联欢晚会》《揭秘歌曲《乡恋》解禁全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