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世间本无善恶之分,也并非非黑即白。
一念为善,一念是恶。是非,黑白,皆在一念之间。
清末四大奇冤案之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当属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
看完高阳先生所写的历史小说《小白菜》,最大的感触就是,仅朝廷里一两个小官吏就可铸成一件冤案,而当时朝廷一再下令重查,才使真相大白。从无到有,再到无。而彻查的根本原因不是皇帝觉得当事人被冤枉,而是要杀一杀不听约束的封疆大吏的威风。正所谓是运气好,被杨乃武和小白菜赶上了。都认为这就是中国法制,从古到今基本没变。
高阳先生所写的《小白菜》这本书里,对于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做了很详细的描写,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直以来,行政权都控制着司法权 。
1873年十月初七,浙江省余杭县有个其貌不扬的人叫葛品连,人送外号“葛小大”,因突发流火急症又呕又吐;初八,他没有上工,就在家里躺了一天;初九,病情恶化,当晚一命呜呼。
亲属痛哭一番,给尸体换上寿衣,打算择日下葬,换衣时并未发现尸体有任何异常。初十晚上,有人忽然发现尸体脸色铁青,口鼻有血水渗出,就联想到小白菜的品行,怀疑葛小大是中毒而死;十月十一早晨,在地保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余杭县县衙,向知县刘锡彤递交了呈词。
这本来只是一起普通的人命案,严加勘察,即可有效解决。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一具死尸居然掀起了一场席卷清帝国的妖风,并促使朝廷、地方与媒体(申报)在阵阵阴风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三国杀”。这就是清朝末年轰动全国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
有些事情,并非你所见所闻的那样。但却与你自己日常所作所为有关。
杨乃武本是有妇之夫,家有贤妻,家底还不薄,在余杭县小有名气,是本县之人都不敢惹的刺头儿。巧言善辩,胸有点墨,为人却不低调,为此得罪了不少人。无势之人,当然不敢冒犯他。就连余杭县令刘锡彤都忌他三分。可见他的不好惹。
这么不好惹的人为何却被诬蔑指证杀人了呢?惹得一身冤案不得解。
这男人啊一旦贪图美色,被色所迷惑 ,早晚都会出事。杨夫人当初就劝他,喜欢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喜欢小白菜,小白菜不是好惹的 不是你能惹得起的。他不以为意,执意不放。害人害己。
这棵“小白菜”可谓“大名鼎鼎”,艳名远播。
小白菜本名毕秀姑,生于 1856 年,浙江省余杭县人,8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改嫁本县粮差喻敬天,毕秀姑容貌俏丽,又喜欢穿白衣绿裤,因此街坊邻居们都称她为“小白菜”。
而小白菜17岁时下嫁给相貌丑陋的豆腐店伙计葛品连葛小大为妻,本就是被母亲和媒婆“骗婚”,发现后极为不满,心生怨怼。
而婚后不久,两人租了杨乃武家远郊处的某间院子住,并非租了整个院子而是租住在后院某间逼仄的房子里。小白菜一直心有不甘,可想婚后生活并不如意。
杨乃武生于1841年,是浙江余杭县的一个秀才,饱读诗书,能言善辩,经常替人打官司。后为进京赶考静心复习,找借口搬进了小白菜租住的那间院子。他只带了一个年纪较小听话的随从兴儿住在前院,而小白菜夫妇住后院。前后院中间隔着一个门,平时是关着的。
后来,杨乃武给小白菜提供各种方便,不但找理由把隔门打开了,还教她如何给自己房门落锁开锁。用尽手段,方便两人苟且。
这种情况没多久便引起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有人用“羊(杨)吃白菜”来形容两人之间有 *** ,葛小大也起了疑心,但捉不住真凭实据,只好打骂小白菜出气,后来,因为权衡利弊,杨乃武劝小白菜同意葛小大一同搬到别的地方住避免风头。
其实在杨乃武之前,小白菜跟余杭县令刘锡彤之子刘子和早有勾搭。刘子和虽已婚,却是沾花惹草好色之徒。多次勾搭小白菜,最终有了 *** 。后因杨乃武的计谋,而多次未再得手,因此怀恨在心。
后就是同治12年(1873年),杨乃武参加乡试,中了浙江省第一百零四名举人。高兴没多久就出事了,葛小大突然间暴毙身亡。然后就牵扯出了一系列的事情。案子一审再审,定案推翻又重审,变得扑朔迷离。实际上结果很明了。但已不是那么简单能处理的事情了。
最终,此案形成了由刑部尚书主审、户部和礼部尚书陪审、醇亲王和刑部侍郎听审的会审局面。经审理证实:杨乃武和小白菜都受过酷刑,与杨昌浚具题、胡瑞澜上奏中所说的并无刑讯明显不符,且杨乃武和小白菜也都推翻了原先因奸谋毒的供述,但刑部认为仅凭这些也难以定案,决定将葛品连的尸棺运至北京海会寺,开棺验尸。最终翻案还原真相,判杨乃武和小白菜二人无罪。两人虽无杀人大罪,但并非全无过错。也理当判了相应的惩罚。
本就无罪,无奈无罪也有罪,真相这么简单却经三年才能得以释放获解。
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二月底,被此案折磨了三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终于走出了大牢。而此时的杨乃武已经被官司拖累得倾家荡产,身体也因遍受酷刑成了残疾,回到余杭县后只能以种桑养蚕度日。小白菜却因无亲无故,衣食无着,心如死灰,去余杭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为尼,法名慧定。
仔细想来,杨乃武与小白菜起码是幸运的,在那个权力大于法理的时代,他们凭着运气和家人不断的申冤上诉找证据,获得了最终的清白。
实则,在那 *** ,朗朗乾坤之下,谁知又有多少无辜的平民生前受尽 *** 折磨,死后含冤莫白。活着,清白地赖活着,总是好的。而此案背后最大的赢家自然是慈禧,凭借此番洗冤,她不仅博得了秉公执法的美名,更一举打击了湘军在浙江的势力,可谓一石二鸟。
说白了,这宗冤案不过就是老佛爷手中又一枚舒心施展手段的棋子,如此而已。而这世间黑白真相,又是怎样的,又有几人能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