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那些因无知而糟蹋的珍贵古玩,你小时候糟蹋过几件?
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有什么珍贵的古玩可供我们糟蹋?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愿望了。
到了小学四年级,老师要求大家写毛笔字——仿纸往麻纸下一衬,在麻纸上照着描就行了。一张仿纸上有九个大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排成三行,每行三个字。字与字之间的空隙,用小字笔写上毛笔字。这样,一篇仿纸就做成了。
写仿纸就得有笔、墨、纸、砚。前三种都有了,砚台却没有着落——以往哥哥姐姐们上学时,是拿块瓦片将就的。到我上学时,那块瓦片找不见了。没有砚台,不能写仿纸,就得挨老师的训。找了块烂玻璃代替砚台,一不小心,墨汁全洒在仿纸上了。半下午的辛苦全白干啦!气得我嚎啕大哭。
恰好二舅舅来了。问明情况,他把家里的一块砚台送给了我。据说是外公年轻的时候住买卖——也就是在票号里当小伙计。发生战乱,票号里的掌柜的和伙计们死的死,逃的逃。铺子也被烧掉了。外公在残垣断壁中捡回了这块掌柜的用过的砚台,据说是光绪和慈禧逃难时途经总号,他俩手下的人在总号里问大掌柜的要了些银钱。把砚台就赏了掌柜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多少年后是分号的掌柜用上它了。
砚台的正面是些花纹,像老年人手背上的皮肤皱纹。中间刻着一个花瓶样的图形是光滑的。花瓶口儿是个弧形的凹槽,可以盛放墨汁。砚首刻着仿宋德寿殿犀纹砚几个楷体字。
背面刻着几行字:砚研理犀通灵纯仓玉质为瓶形数其典兮德寿与我怀子守口。落款另起一行:乾隆御铭。还有两个图章,不认识。
因为背面和侧面有字,老师说它是四旧。得破了!问题是捣烂以后,我就没有用的砚台了。于是就想了个办法,抽空儿就按住砚台,在石头上磨背面的字。磨掉了,四旧不就破了?
所幸的是不到一个月,这个老师就被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看中,当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去了,不当民办教师啦。新来的老师不注意这些细节,我也就不用每天两手黑糊糊的按住砚台磨了。
不幸的是经过几次搬家后,这块砚台找不见了。我后来是在网上偶尔乱翻时,看见了有人拍卖这样的歙砚——起步价8万。回家寻找,不见了!
知识就是财富呀!无知还不可怕吗?
孩子学一年级下册了,怎么给孩子讲元角分?她为什么一直学不会?
我教的就是低年级的孩子,元角分的问题确实能难倒不少孩子,我是这样教的,班里面的同学反应还可以,学不会的孩子不多。
我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理解了就会做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规律就是先记忆后理解的。就像小孩刚出生就会教他叫“妈”,但是孩子理解吗?应该是不理解的,是通过以后的生活才理解什么是“妈”
所以,学习中很多地方只需要让孩子记住就可以了,不要讲那么多为什么。
我一般是这样做的:
1.先背一些换算关系:
1元等于10角,2元等于20角,1角等于10分,等等,先让学生把换算关系弄清楚,这个背的时候不要按顺序背,要求背到说到10分就知道是1角,说到2元就知道是20角,这个地方是关键,一定要背到滚瓜烂熟。
2.让孩子明白找钱的意义
和孩子讲,你去买个6角钱的东西,可你只有一个1元的和5个一角的怎么办?多提几个这样的问题,同时让孩子算算需要找回多少钱。
因为很多孩子没有用钱买过东西,我们家长现在买东西可是扫一扫付款,所以孩子不一定会明白找钱的意思,这个地方要给孩子讲清楚。
3.分题型给孩子讲解
因为前面背过单位换算,所以一般像:66角等于6元6角的问题不容易错。
错的多的就是比大小的题:15角和1元的大小,这类题就让孩子把单位换成一样的就可以了,只需要死记单位统一再对比。
还有就是1元+5角等于多少角,1元—6角等于多少角的题,这类题就是要求按等号后面的单位,把前后单位换成统一的再去计算。
一年级的孩子刚把加减法学明白,所以容易看到有加号的就直接两个数加一块,这是导致元角分容易出错的一个关键。这时重点就是要求孩子看数字后面的单位,只有同单位才能相加减,才能比较大小。
这是我常用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是小学数学老师,去年刚教过这《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是有一部分孩子,现实生活中会花钱,但是做题时做不对,下面我们就题主所问的问题,给大家聊一聊《元、角、分》的问题。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孩子们在学这部分的时候,家长大多给买了学具人民币,用跟真钱很接近的学具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人民币的最大面额就是100元。以元做单位的还有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
现在2元的纸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以角做单位的分别是5角、2角、1角。贰角的纸币和硬币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分做单位的有5分、2分、1分。这些都只是教孩子认识,其实生活中买东西基本用不到分了。
元、角、分三个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十。
超市里物品价格书写¥3.5元,就是3元5角的意思。小数点前是表示元,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举例说明下:6.85元=6元8角5分。随着时代的变化,超市里买东西已经很少用到分了。不过题还是要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