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 1、蒙山高沂水长原唱是谁
- 2、沂蒙颂歌曲原唱
- 3、沂蒙山小调原唱是谁
- 4、沂蒙山区好地方歌词
- 5、沂蒙山小调歌曲原唱
- 6、沂蒙山小调作词作曲原唱分别是谁啊?
蒙山高沂水长原唱是谁
蒙山高沂水长原唱是刘廷禹。
《蒙山高沂水长》
作曲人:刘廷禹
作词人:刘廷禹
演唱:刘廷禹
蒙山高,沂水长,
军民心向 *** ,心向 *** 。
红心迎朝阳,迎朝阳。
炉中火,放红光,
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
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
情深谊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重返前方。
扩展资料:
这首歌由刘廷禹演唱,于2002年被收录在专辑《歌唱蒙山》专辑当中,沂蒙山区地跨山东临沂、淄博、潍坊等地。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沂山东距青岛230公里,西距泰安140公里,南距临沂150公里,北距济青高速公路65公里,紧邻227省道,离长深高速沂山出口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蒙山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古称东蒙、东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
1999年中科院在临沂蒙山监测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居全国第一,被誉为超洁净地区。蒙山松木栈道、蒙山寿星、蒙山索桥等设施创下数项世界之最。
[img]沂蒙颂歌曲原唱
沂蒙颂原唱是梦鸽!她将沂蒙山小调演唱的委婉动听!是人们感受到沂蒙山区革命老区人民的革命情怀!
沂蒙山小调原唱是谁
原唱韦友芹!
这支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两位同志创作。
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山东民歌”已蜚声国内外。 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 *** 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沂蒙山区好地方歌词
人人那个都说(哎咳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咳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咳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咳见牛羊。
自从那个起了(哎咳哎)黄沙会,大家那个小户哎咳遭了殃。
牛角那个一吹(哎咳哎)嘟嘟响,拿起那个刀枪哎咳上山岗。
硬说俺的肉身子(哎咳哎)能挡枪炮,谁知那个子弹穿过,见阎王。
装神那个弄鬼(哎咳哎)把人害,烧香那个磕头哎咳哎骗钱财。
八路那个神兵(哎咳哎)从天降,要把那些害人虫哎咳哎消灭光。
沂蒙山的人民(哎咳哎)得解放,男女那个老少哎咳哎喜洋洋。
沂蒙山小调歌曲原唱
《沂蒙山小调》歌曲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追溯不到原唱,其主要传唱者彭丽媛、王音旋等。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沂蒙山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 *** 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
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下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1940年6月上旬,根据上级命令,抗大一分校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垛庄南山一带参加了反顽战役。
校文工团的编审股长李林和团员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在费县白石屋村借助当地的花鼓调编写了歌曲《反对黄沙会》(《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此歌在反顽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受到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沂蒙山小调作词作曲原唱分别是谁啊?
《沂蒙山小调》的前身《反对黄沙会》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临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此歌首唱人是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在山东引起了轰动。主要传唱者。王音旋
歌曲作者
编辑
阮若珊
就读过贝满中学与育英中学,到抗大文工团后来到沂蒙山区。在一个小小的34人的抗大文工团,不到三年时间里,在没有一个音乐专业人才的条件下,她和李林创作出《跟着 *** 走》和《沂蒙山小调》两首广为流传的歌曲,阮若珊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李林的才气再加上久鸣和沙河的 *** ,就是抗战史上的文化奇迹。
作为1953年沂蒙小调主要版本的编曲和词作者,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三人也都是抗战时期投身革命的老音乐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