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以前你饿了需要等待,就算直接出门打只野兔,也要架火剥皮放血,搞一整天才有得吃,现在外卖送慢了一点,差评没商量。
播种要等秋收,采摘要等野果成熟,打猎要早出晚归。
那时候我们离饿的距离很近,甚至大部分的活动都被它支配着。
现在工业发达的社会,食物丰富,我们大部分人都摆脱了生理上的饿,理论上这种感觉要远离了我们才对。
但是人们无时无刻都觉得更饿了,甚至晚吃一点就会饿得手脚发软,头脑空白,我们以为脱离了饿的控制,但是饿却进化出了很多种形式潜伏在我们身边。
生理上的饿很好解决,在街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餐厅,比兔子顶饱,还不会跑。
不过现在很多的饿不是因为生理上的,而是被制造出来,让你觉得你饿了。
一到晚上我都不敢看朋友圈,简直就是各种世界名菜大比拼。本来今天减脂还挺成功的,一看瞬间成就感灰飞烟灭,马上陷入到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我是不是今天有跑多了5分钟,我是不是晚餐的时候吃少了四分之一碗饭,我是不是现在的血糖不够了,我是不是现在很饿......然后, *** 。
1、诱惑导致饿的产生,无处不在。
不断的公车地铁海报的提示,
不断的朋友圈的诱惑,
不断的视频广告的提醒,
不断的走在路上,各种穿着各异的饭店工作人员向你招手,
不断群发的各种平台优惠券,
不断的川流不息的外卖配送员。
2、压力导致饿的产生,见缝插针。
高企的房价,繁忙的工作,微薄的薪金,疲乏的身躯,快速迭代的社会......
各种压力都是饿的源头,压力越大,你越是饥肠辘辘,不是有句话: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的,有的话,两顿。
3、标签化导致饿的产生,避无可避。
各种的美食测评,各种的快餐广告,各种网红各种明星代言,
这些地方这些食物打上了标签,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潮人的最爱”“精英人士的选择”“浪漫的期待”“吃货的大本营”......
就算你不去吃,你不喜欢吃,但是你也躲不开它的攻击,他会影响你身边的人,使得你不得不去那里打卡。
4、仪式感导致饿的产生,融入生活。
我们国人很讲究,朋友们吃饭,吃的不是饭,是仪式感。
朋友很远过来叙旧,或者生意伙伴有事找你谈,你总不能叫人家去健身房,一边跑步一边说吧。
这时候哪怕你不饿,也得去吃饭、应酬,这是包含了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和感情培养。
所以人情世故,该饿的时候得饿。
我们与饿的距离,现在就差一个电视剧,在广告里面插播电视剧,看一集饿一年。
我们与饿的距离,现在就差一个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饿乎?
我们与饿的距离,现在就差一个坏心情,心情不好,食物放倒。
我们与饿的距离,现在就差一个朋友圈,别看,看就是饿。
我们与饿的距离,现在就差一个手指了,只要打开手机APP,手指一点食物就可以马上送到我的面前,还是经过加工烹饪烹饪好的,而且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