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优秀的70后作家(70年代文学作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优秀的70后作家(70年代文学作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优秀的70后作家(70年代文学作家)

我在读博期间研究的是70后作家,这里谈谈中国的70后的小说创作。

提到“70后”一代作家,用到最多的是“尴尬”一词,他们没有赶上八十年代的文学热潮,也没有80后作家那种商业效应。对于不是很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来说,50后、60后作家,大家至少会知道莫言、贾平凹、余华,80后作家会知道韩寒、郭敬明,而对于70后一代,很可能一个作家名字都说不上来。

那么中国70后作家的创作水平如何呢?我们都知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50后、60后作家身上出现的才华,不可能在十几年后凭空消失。70后作家当然有好作品,只不过对于这“尴尬的一代”人来说,成名要困难上很多。

下面以人物为单元介绍一些当前活跃于中国文坛的70后作家:

徐则臣:第一个获茅盾文学奖的70后作家,也是目前受关注度最高的70后作家。徐则臣的人生经历是从故乡江苏的小镇一路奋斗到北京,他的作品也是分为“故乡花街”和“北漂”两个系列。推荐《跑步穿过中关村》,主角们靠着卖盗版盘、办假证,风餐露宿只为在这个诺大的城市获得一席之地,无奈“王城如海”。比起获茅奖的《北上》,《耶路撒冷》更像是徐则臣的集大成作,讲述一代年轻人“到远方去”的故事。

路内:我们都爱青春文学。在路内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青春的汪洋恣意,以及嬉笑荒唐背后的隐隐忧伤。路内的小说始终有这样三个主题:一是关于工厂,表现工人、工厂、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二是那些追寻梦想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十年或二十年,仿佛穿越了一条隧道,发现自己已经和原来的地方没有关系,路内想要回答的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无关讽刺与反思,“一起去南半球看麦哲伦星云”,这是属于八、九十年代最后的浪漫;三是关于青春的笑与忘。路内笔下的青春充满荒诞与戏谑,浑浑噩噩、打架与一事无成,少年们在可悲中自我折磨,而爱是医治可悲的药方,于是便有了“追随她的旅程”,但这一切又被路内幽默与调侃的笔调所冲淡。遗忘与存在对立,也许只有笑,“笑着,就是如此深切地活着。”推荐《少年巴比伦》《雾行者》。

鲁敏:故乡东坝和都市生活是鲁敏小说的两类背景,在鲁敏笔下,故乡东坝人性良善,民风淳朴,仿佛世外桃源;都市人则毫无血性,精神残缺,活在庸碌琐碎之中。鲁敏的大部分小说都可以用精品来形容,其小说结构精巧,语言晓畅,情感细腻,《思无邪》《纸醉》等作品颇有沈从文的风韵。《奔月》《六人晚餐》两部长篇更是内涵与故事性并存。

阿乙:我个人最喜欢的70后作家,在阿乙身上,我看到了华语文学的可能性。阿乙小说的最大的特点是一直在创新与开拓,无论是内容或形式。文学的主题总是难逃人性、孤独、爱情、尊严、存在等等,但阿乙总是能让读者感受到新意。首先推荐《模范青年》,讲县城中的两位年轻人,一个吊儿郎当,一个勤奋克己,两人都想去大城市实现梦想。结果吊儿郎当的那个真得辞职出走,而努力的“模范青年”却在家人的阻拦下被困在家乡。另外推荐《灰故事》《鸟,看见了我》这两部短篇小说集。

朱山坡:朱山坡的小说里往往描绘荒诞、离奇的情节,多用魔幻的手法书写当代人的偏执和隐疾。经济和物质的发展并不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在某种层面还会加剧人的精神困境。朱山坡还善写鬼怪传说,这可能和广西地区的乡野秘闻有关,有些甚至可以归为恐怖小说一类。 ​​​​在文学版图中,有人把广西比作“中国的拉美”,说的是西南边地的魔幻文学和拉美小说多有相似之处,这点在朱山坡身上有明显的体现。推荐《风暴预警期》和其中短篇小说集。

张楚:搜索“张楚”这个名字,可能更多的结果是那位歌手张楚。这是一位河北作家,阴郁与冷色是张楚小说的基调,其小说的魅力在于能把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写得扣人心弦,把平静的生活写得惊心动魄。生活表面上像风平浪静的湖面,湖底却波涛汹涌。推荐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七根孔雀羽毛》。 ​​​​

田耳:湖南凤凰人,其作品多写小人物,善于表现底层普通人身上的执拗与坚韧。特别推荐他的《一个人张灯结彩》,述说普通人的孤独与反抗。小说讲一位哑巴与罪犯的爱情,罪犯入狱,哑巴自知二人相约过春节的约定已经无法实现,但还是固执地一个人挂满红灯笼。两位主角都是底层的边缘人,他们渺小却不卑微,勇敢地反抗世界,哑巴本身便是一种隐喻,指沉默的抗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即使无法理解,也要一个人孤独地张灯结彩。

盛可以:写当代女性的作家。《水乳》讲述现代女性的生存境遇,表现了男女关系在婚姻、情感中的不平等。小说中的女性试图在男女关系中掌握主动,最终却身不由己。《北妹》讲深圳打工妹的故事。在广东,广东以北的打工者被称为“北妹”。《时间少女》则像是中国版的《德伯家的苔丝》。另外,盛可以的小说在东南亚很火,是一位走出了国门的70后作家。

梁鸿:学者兼作家,大部分人知道梁鸿应该是因为她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两部非常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梁庄位于河南南阳,是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也正因为普通,记录这里的人和事才有独特的价值。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学意义上的乡村一直在发展,而文化层面上乡村却在衰败。这也许正是中国乡村问题的复杂所在。除此之外,梁鸿的小说写得也很出色,其作品将魔幻与现实融合的恰到好处,推荐短篇集《神圣家族》和长篇《四象》。

石一枫:北京作家,“京味文学”的一大特点是语言畅快,读起来行云流水,石一枫的小说也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早在2000年前后,石一枫就在天涯论坛上连载《红旗下的果儿》,一部出生在七八十年代人的成长史。石一枫的《地球之眼》应该可以位列最优秀的中国当代中篇小说之列,故事有两个主角,天才安小男,庸才李牧光。前者靠着天分在大学中风光一时,但因对道德的执迷而有些不识时务,落得连工作都找不到,沦落到去给人替考当 *** 谋生。另外《世间已无陈金芳》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

魏微:杰出的文学往往是在道德伦理纲常的边缘跳舞,游走在禁忌与底线之间的敏感地带,魏微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舞者”。《情感一种》讲述女研究生与老男人的故事,这种傍大款与养小三的情节多少有些畸形和另外不齿,但在魏微柔情的笔调下,这段感情显得那么稀松平常,好像不过是世间万千情感的一种,读者也无法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指点点。推荐中短篇集《魏微十三篇》。

葛亮:70后中比较知名的作家,《朱雀》和《北鸢》都算是畅销书了。南京和“民国风”是其作品的两个关键词,普通人在大历史中的命运是葛亮一再书写的主题。有意思的是,对葛亮的作品评价往往两极分化,喜欢的人会无比赞赏其颇有底蕴的文笔和凄美的故事,不喜欢的人会觉得他的作品过于矫情。值得一提的是,葛亮可能是中国严肃文学界中少有的走“偶像化”路线的,买过一本葛亮的小说,里面还送作家 *** 海报。

黄孝阳:说起来有些悲情,刚刚读完黄孝阳的《人间值得》,就传来这位作家去世的消息。可惜这样一位颇为独特、个人风格明显的作家英年早逝。文学中有“痞子文学”一脉,多用语粗俗,语言畅快,写三教九流,市井底层。代表作家,国外有塞林格,中国有王朔。黄孝阳和《人间值得》亦属此类,小说大开大合,讲述一个恶霸短暂的一生,通过错落的时间线描写其与几位女性轰轰烈烈的故事。

马笑泉:在中国的省份中联系起“血性”这个词,总是能想到湖南。马笑泉在小说中着力于描写的就是当代人愈发缺少的血性。他的小说多写八九十年代县城中年轻人打架斗殴的故事,推荐他的《愤怒青年》。

哲贵:温州作家,正如提起温州这个商业之都,人们总能想起这个“先富起来的地区”全民投身商海,哲贵的小说正是中国文学中为数不多的“商业题材小说”。他的《金属心》《跑路》《信河街》等作品写普通人的商海沉浮。另外推荐哲贵的非虚构作品《金乡》,以人物志的形式写温州金乡的发展。

乔叶:河南女作家,《拆楼记》讲述拆迁的故事,为了多拿一些拆迁补助款,围绕着拆与建,作者记录了拆迁之中复杂的“斗争”。“强拆”这个词如今已经很少出现在新闻中了,《拆楼记》是了解这段历史最直接的作品。另外推荐《最慢的是活着》,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畀愚:畀,音“必”,有生僻字的名字,有时候反而让人容易记住。畀愚以写民国谍战小说而闻名。此外,畀愚关注的是城乡发展中底层的众生相,以及人欲望的膨胀和人性异化。

计文君:河南女作家,同时也是研究《红楼梦》的文学博士。她的作品也颇有《红楼梦》的风韵,语言典雅,有古典气质。 ​​​​计文君的小说多写家乡“均镇”,这个以瓷器而闻名的古城。《开片》中作者以瓷器釉开裂的现象,将这种美丽的破碎比作女性命运。其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有一点超越尘世,不甘为俗世所牵,但反而深陷其中,挣扎也由此而来。

任晓雯:《好人宋没用》是我这两年推荐最多的小说之一​​​,一部为小人物立传的作品,讲述一个女人苦难的一生。小说中有两种常见的叙事模式,一种是波澜壮阔描述民族、国家历史的大叙事,另一种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在个人命运的沉浮中折射大时代的变迁。《好人宋没用》无疑属于后者。主角宋没用是刻板认知中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中国妇女,她被父母称为“没用”,子女也认为她“没用”。小说便是讲述这样一个“没用的”好人从抗战到新中国,经历种种时代风云,顽强地养活着一家人。

肖江虹:电影《百鸟朝凤》的原作者,贵州作家。肖江虹的作品多描写几近遗失的民间传统,《蛊镇》讲穷山恶水之中,年青一代都出去打工,巫傩制蛊之术后继无人。《悬棺》里,蛊镇人死后棺材都悬放在断壁残垣之间,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远道而来,想要有朝一日重返家乡,所以棺材都朝着家乡的方向。但是随着旅游的开发,这种习俗不得不中断。

付秀莹:知识女性和家乡芳村是付秀莹小说的两大类型,前者如《我是女硕士》,后者如《陌上》。这种从乡村奋斗到城市的故事,也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他乡》便是讲述现代乡村女性的人生之路。

李凤群:《大野》是关于两位乡镇女性的故事。她们一个叫今宝,一个叫在桃。今宝自幼丧父,有两个弟弟。她渴望自由,想去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却把她束缚在小镇中,她也默默承受着这一切。自然的工作,自然的结婚,活得愈发无足轻重。在桃(谐音“在逃”)则是彰显了人性中“野”的一面,她自小便不守规矩,嘲弄一切,离经叛道,追逐自由。她孤身出走追逐远方,却被一个又一个男人欺骗。她不断和生活搏斗,想成为人生的主角,却一次次幻灭,最终孤身返回故乡。今宝和在桃是人生的两种可能性,是一体两面,是当代女性的困境。

阿丁:河北保定人,当过麻醉医生,现活跃于重庆。擅长写鬼的作家。《厌作人间语》是仿写《聊斋》的故事。作者在赋予这些神鬼传说新的背景的同时,也加上了现代人才有的情绪,让人想起芥川龙之介对《今昔物语》的改写。“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王世祯),蒲松龄笔下的光怪陆离,实则都是借虚构的世界嘲讽世间百态,是愤世嫉俗下的嬉笑怒骂,指桑骂槐。只想和鬼说话的人,要么是对人彻底失望,要么是真的爱这个世界。

此外,现在活跃于文坛的知名70后作家还有:写上海浦东的薛舒,先锋作家东君,法学博士、写湖南家乡的艾玛,有博尔赫斯风格的李浩,长于魔幻手法的刘玉栋,兼具作家评论家身份的李云雷,旅日作家李修文,写广州生活的黄咏梅,屡有妙论的曹寇,写新疆生活的散文作家李娟,写东北矿区的女作家金仁顺,作品很难读懂的弋舟,写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周瑄璞和朱文颖,写悬疑探案题材的李师江,当过吊车司机的鬼金,山东作家瓦当和叶炜,等等。

最后,着重推荐:路内《少年巴比伦》,徐则臣《耶路撒冷》,鲁敏《六人晚餐》《思无邪》,阿乙《鸟,看见我了》,石一枫《地球之眼》,梁鸿《中国在梁庄》,任晓雯《好人宋没用》,张楚《七根孔雀羽毛》,魏微《魏微十三篇》 ​​​​。了解70后作家,可以从这些作品开始。

更多优秀的70后作家(70年代文学作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