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由于我爸爸喜欢李幼斌,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成了他的铁粉。在李老师的所有作品里,2005年的《亮剑》和2006年的《闯关东》是我的最爱,百看不厌。不瞒各位说,就在上周我又整个重刷了一遍,真tnd过瘾。
很多人说《亮剑》是神剧,这话不假,但它“神”而不“雷”。在《亮剑》之前,大部分国产抗日剧都把主人公们塑造成“伟光正”的君子形象,而《亮剑》突破传统,第一次把英雄人物们“落地”——他们可能满嘴脏话,可能一身臭毛病,绝对称不上是道德楷模,但有勇有谋,一身浩然正气,依旧是所有人崇拜的英雄,这也是亮剑如此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你他Niang的还真是个天才!”“劳资打的就是精锐!”“整个晋西北都乱成了一锅粥!”“想想办法干他一炮!”“鄙人不善奔跑……”“二营长,你他niang的意大利炮呢?”在各大网络论坛的评论区里,类似的评论几乎随处可见,而它们无一例外的都出自于亮剑。亮剑就像周星驰的电影一样,造梗能力极强,非常受网友欢迎。
下面我就满足题主的要求,盘点一下《亮剑》中那些不起眼的冷知识点。
1、意大利炮不是意大利制造的大炮,产地是法国。
“二营长,你他niang的意大利炮呢?”作为独立团最先进的重型武器,意大利炮是李云龙的“杀手锏”,每到战斗的关键时刻就会被老李拉出来做急先锋,这句话也成了《亮剑》迷心中永恒的经典。只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炮的名字虽然是“意大利炮”,实际上却是法国人在十九世纪末生产制造的,只不过一战时期意大利从法国进口了一批这样的火炮,后来又把淘汰下来的卖给了中国。而中国人从意大利人手里拿到的货,上面又印有意大利文,就理所当然的叫它“意大利炮”了。
2、电视剧《亮剑》只展现了小说三分之一的内容。
这部电视剧原本是50集,但后20集由于政治敏感被广电pass了。这也是为何剧版《亮剑》和小说版结局不同的原因。据说2006年世界杯期间,某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曾“浑水摸鱼”,偷偷的放映后20集的内容,但很快就被广电发现,相关人员受到了严惩。只能说,在中国,上面禁止的事情是绝对干不得的,哪怕它本来是对的、是实话实说。
3、李云龙曾经扮演土匪拦杀魏和尚。
很多人肯定会骂我:我靠,你秀逗了吧!老李那么喜欢和尚,怎么可能会杀他!实际上参与拦杀和尚的不仅有李云龙,还有那位说“鄙人不善奔跑”的师长常乃超,而且他还站了个C位。这事是这样的:这部剧总共只投资1800万人民币——即便在2005年,这也不是什么大手笔。于是为了节约开支,剧组就安排李幼斌和董祁明扮演拦杀和尚的土匪,但根本无法瞒过细心观众的眼睛。而且,最终这仨土匪都被和尚杀死了,只不过和尚刚一松懈就被暗中埋伏的土匪杀死了。于是老李怒立flag:不报此仇,我李云龙誓不为人!
4、李云龙生平唯一害怕的旅长真实身份是大将陈赓。
在《亮剑》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老李骂天骂地骂空气,唯独对旅长服服帖帖,有一种说法是:旅长>李云龙>天皇老子。其实这也不能怪老李,老李最引以为傲的事就是能打仗、对下属好,但他这位旅长在这两方面比他都要强上一些。旅长的真实身份是开国十位大将之一的陈赓大将,论资历、论能力、论名气、论辈分甚至论脾气,陈赓大将都在老李之上,所以聪明的老李只能恭恭敬敬的把尾巴收起来,哈哈。对了,老李在军事学院学习时那位院长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
5、演旅长的是副导演王伟,并非专业演员。
过少的投资让剧组在花钱方面捉襟见肘,无奈之下,只能一人多用。饰演陈赓大将的张伟本来是该剧的副导演,并非专业演员。但导演实在没人可用了,只能让张伟顶上去,而张伟也不负众望,他也成了全剧唯一一个长期碾压李云龙的存在。
6、国军的称呼问题
剧中楚云飞当团长时被称作团座,当师长时被称作师座,这其实是一个常识性错误——不仅亮剑,之后像《雪豹》之类的抗日剧也统统犯了这样的错误。实际上在国民 *** 的各级官员中,只有老蒋被称为“委座”,其余的都是正常的团长、师长,“座”这个敬称不是谁都能用的。
7、李云龙的原型
剧中李云龙的原型主要是参考了王近山将军。王将军出生于湖北,一生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建国后曾最高官至公(和)安(谐)部副部长。此人被誉为“二野朱可夫”,平时喜欢读兵书,带兵打仗果敢顽强、指挥激动灵活。他就跟电视剧中的李云龙一样: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8、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勃朗宁
楚云飞和李云龙虽为对手,但互相敬佩,堪称亦敌亦友。二人第一次见面时,楚便送了李一把勃朗宁,李非常喜欢这把手枪,始终带在身边。事实上在原著里,李云龙最终正是用这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9、捷克轻机枪不可持续输出火力
在《亮剑》中,除了意大利炮,捷克式轻机枪是另外一个bug般的存在,是李云龙队伍里最牛叉的武器之一——只要一开火就可以持续输出火力,杀的鬼子尸横遍野。但实际上这种机枪生产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本身最多能同时上20发子弹,根本无法做到持续扫射。顶多是在还剩四五颗子弹时快速的补充子弹,但这又谈何容易——毕竟敌人不会傻到等着你加子弹。
10、《亮剑》原著的诞生来源于朋友间的打赌
小说原著的作者叫都梁,此人当过兵,身上有一种军人气质。对军队、军人打心眼里热爱。有一次他跟朋友一起吃饭,一边吃一边吐槽电视里的抗日剧垃圾,朋友们就开玩笑说:你说人家不行,你自己搞一个啊,你要是弄得出来,我把我的宝马送你。没想到都梁还真当真了,不但写了,还很快就出版了;不但出版了,还马上就火了;不但小说火了,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火了。
11、赵政委接戏全因老父
何政军扮演的赵刚赢得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实际上当初接这部戏时他还同时收到了很多其他剧的邀请,但考虑到军人出身的父亲曾经在129师参加过战斗,何政军非常想感受下父亲当年的风采,而且他演的赵刚恰恰就是129师的政委。
12、全剧没有夏天戏
剧组入驻拍摄地——山西一农村时正逢隆冬时节,气温零下30多度。大伙每天都得劈柴生火,然后聚在一起取暖才行。这部剧总共拍摄了四个多月,杀青时还没到夏天,所以就连日军投降时(8.15了解一下),张大彪还穿着厚衣,说话时嘴里还冒着白气。
13、李云龙频率最高的口头语就是“老子”
放在以前,抗日剧中的我军将领虽不说一定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但一定不会像李云龙这样频繁的说脏话。李云龙打破了这个传统,他在剧中说“老子”这两个字的频率比其他字都要高得多。他的老战友孔捷、丁伟以及顶头上司旅长都是此道中人,就连赵政委后来都被影响了。
14、歼灭山本一木特工队有违军事常识
剧中,美式装备武装的山本一木特工队血洗赵家峪,罪行累累。却终被李云龙的部队围歼在平安县。这里观众看着固然解恨,但实际上现实中是不可能这样作战的——你见过哪个特工队穿的如此显眼一点都不重视保密工作?
15、穿帮镜头
由于拍摄时间紧、资金短缺、人手不够等多重原因,该剧多次出现穿帮镜头——士兵在马上嗑瓜子、死了的士兵突然抬起脑袋、一个演员饰演多个角色等等,让人哭笑不得。当然,这些瑕疵无法改变《亮剑》迷们对剧集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