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草根出身的歌唱家于文华,靠一首《纤夫的爱》成功走红。一婚丈夫为她制作金曲,二嫁丈夫宠她20年,朱之文是她的徒弟。
多次登上春晚,好命女人是她的标签,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于文华有怎样的故事?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成功的贤内助;同理,一位成功的女强人背后也一定有坚定的支撑。说起于文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说起《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等经典歌曲,肯定很熟悉,她就是歌曲中的那个妹妹。
1993年,《纤夫的爱》横空出世,火遍大江南北,传唱度极高。歌手于文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喜爱。
1965年,于文华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前面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母亲生她时已经四十几岁了,父亲也六十岁了,算得上是老来得女。
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对这个小妹妹很疼爱。父母没有工作,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于文华小时候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不了了,母亲再重新缝补一下,就会成为她的新衣服。
一直到于文华8岁,她都没有穿过真正的新衣服。以前别家的小孩子都有零食吃,于文华只能站在门口呆呆地看着,因为家里没有钱给她买零食。
父亲为了给女儿解馋,会捡一些桃核,回家用水泡除苦水,然后砸开桃仁给于文华当零食。
于文华从小就长得文静,但是性格却像男孩子一样。在学校经常被叫家长,每次母亲想要教训她时,父亲和大姐都会站在前面护着她。
大姐不仅疼她,还很优秀。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性格也很文静,街坊邻里都夸赞大姐。每次母亲教育她时,总是拿大姐和于文华作比较,学习大姐的成绩,学习大姐的能力等都是母亲最喜欢说的话。
于文华听见母亲总是说大姐好,不仅不生气,还洋洋得意,因为自己和大姐是一家人,夸大姐间接也是夸自己。
于文华从小的娱乐活动,就是和母亲一起上山砍柴。母亲在戏班子里做过劳务工,空暇时间可以听戏,在家干活时总是会习惯性地唱两句,于文华在母亲的感染下也会跟着唱。
那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日后会在唱歌这条路上出人头地。
9岁时,哥哥姐姐已经可以为家中分担一些,家里的生活变得好一点了。春节时,父亲在镇上为于文华买了一件新衣服,她高兴地穿在身上,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和同伴炫耀自己的新衣服。父母没有阻止于文华的行为,看她高兴父母也很高兴。
父母对于文华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她健康平安长大就好,但是于文华不想一直待在没有出路的农村。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中的现状,让父母可以轻松一点。
上初中后,于文华已经可以帮家人洗衣服做饭。学校隔壁是一家舞蹈培训机构,于文华每天都可以看见有人在里面练舞,开始是好奇,便一直趴在窗户上偷看。
后来,于文华看见女生们穿着漂亮的裙子,跳着优雅的舞蹈,自己就在窗户外跟着老师的舞步学。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舞蹈。
她回家对母亲说,自己要学舞蹈,只能解决温饱的家庭,哪有闲钱交舞蹈的钱。父母看着于文华是真的喜欢,就到镇上询问舞蹈班老师,老师对于文华印象很深,出于同情,她让于文华进入舞蹈班当旁听生。
于文华有艺术天赋,老师建议她去正规艺术学校学习。父母也知道女儿在艺术方面的天赋,从小到大,于文华几乎没有向父母索要过什么,这一次父母想满足女儿一次。
为了让于文华进入河北艺术学院,父母把家中可以变卖的东西全部卖了,于文华也特别争气,在第一轮考核中,轻松通过。
本来打算考舞蹈和声乐专业,但是那一年学院只招收戏剧生,于文华一度想要放弃继续考艺术学院。但是自己一只脚已经迈过学院的门槛,父母也对自己充满希望,无奈之下,她只能考入学院的评剧系。
那时于文华可以进入艺术学院,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上学时,吃的饭菜都是最便宜的。
母亲每次都会教育于文华,在学校不要和别人攀比,只要好好学习,大家都是一样的。于文华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在学校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她比同学更努力地学习。
没有通讯工具的年代,于文华连寄信的邮费都支付不起,只能三四个月给家中寄一封信。
从艺术学院毕业后,于文华还是想要学习声乐和舞蹈。1985年,于文华听说中国音乐学院招生,二话不说就去报考,她成功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
大学还未毕业,父亲就因积劳成疾去世了。为家庭操劳一生,儿女还没有尽孝,就阴阳两隔。父亲的逝世让家人悲痛欲绝,于文华暗自承诺一定要让母亲安享晚年,不让自己有遗憾。
大学毕业后,于文华被分到中国歌舞团。在这之前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于文华为《红楼梦》录制了插曲《葬花词》,这也为她突然爆火铺垫了基石。
1993年,对于于文华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个重要的男人出现在她的生命里,音乐制作人李凡。
李凡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就喜欢音乐,毕业于知名音乐学院,后进入中国歌舞团进修,机缘巧合之下参与制作歌曲《纤夫的爱》。
可以说,于文华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还有李凡对她的知遇之恩。《纤夫的爱》成功捧红了于文华,她和李凡也因为音乐彼此欣赏,慢慢地在一起了。
一年后,李凡再次制作金曲歌曲,依然由于文华演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简单的旋律和易懂的歌词,男女对唱的新颖方式,这首歌曲再次爆红。
于文华和李凡彼此成就,俩人都实现了梦想,一个是歌手一个是幕后制作人。在当时梦想实现时,彼此都以为对方是最佳人选。
1995年,俩人步入婚姻,正式成为伴侣。结婚后,于文华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只是这一段天定良缘并没有持续太久,四年后,两人就和平分手了,三岁的女儿跟着母亲于文华。
结束第一段婚姻后,于文华的事业并没有受到影响,还在同年登上春晚的舞台。不久后,于文华又邂逅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李年。
据说,李年是一位钢琴家,对于文华特别好,为了照顾她还当起了工作中的经纪人,为她打点工作中的一切。
于文华情况逐渐变好后,母亲执意回到老家生活,她不想一直待在女儿身边,整天没有事情做。于文华挽留母亲,但是老人心意已决,第二天就回老家了。
有丈夫的支持,于文华更是加大力度工作,她先后参加央视举办的主题晚会,还多次参加地方台举办的春晚。舞台上的她身段轻盈,一贯以亲情为主线,用细腻温柔的歌声传达感情。
草根出身的她,在自己有能力时,也不忘提携他人。在朋友介绍中,于文华认识了民间歌手朱之文,并介绍他参加歌唱比赛,帮助他走红。
2009年,于文华的母亲患癌逝世。刚开始知道母亲病了,因为只是简单的感冒不舒服,后来到军区医院检查,得知是癌症,于文华的天塌下来了。
从小到大,母亲的言语就不多,父亲去世后,于文华和哥哥姐姐都忙于工作,很少陪伴母亲。在最后几个月里,于文华时不时就会流泪,她后悔没有多和母亲说一句话。
母亲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于文华险些抑郁,幸好丈夫和女儿及时发现。丈夫不断开导她,带她出去散心。
已经56岁的于文华身体纤瘦,女儿已经成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从她自己分享出来的照片看,精神状态非常饱满,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
失去亲人的她现在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希望她生活幸福,事业顺利!
友情提示:文章为本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