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0年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新经济新商业领导力人物全球风采展活动
9月29日— 10月5日,2020年度新经济新商业领导力人物全球风采展活动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屏幕上的众多精英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尤为瞩目,他就是云南省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桂枢。
20 世纪90 年代,黄桂枢以一篇论文打破普洱茶市场坚冰,燃起了普洱茶文化“星星之火”。转眼到今天,普洱茶产业已经成为“燎原之势”,茶乡焕发生机。年逾八十的黄桂枢始终保持着初心,一心研究普洱茶文化,将成果奉献给社会。
普洱茶市场的“破冰者”
如果说普洱茶是云南的名片,那么黄桂枢就是普洱茶的名片。众所周知,普洱茶是云南的历史名茶,但由于历史原因,普洱茶在传承发展的时间线上,产生了半个多世纪的断代。20 世纪90 年代,为了填补普洱茶历史断层留下的巨大缝隙,学者们开始对散落的历史素材 和线索进行梳理。1992年,作为国际性学术刊物的中国《农业考古》第2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的论文。该论文在中国港台地区引起巨大轰动,香港《中国茶文化》、台湾《紫玉金砂》等媒体全文转载、连载进行报道宣传。一夜之间,论文的作者——黄桂枢闻名港台、沿海地区,成为著名茶人。
在这篇论文中,黄桂枢从普洱茶的种植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古道的兴起与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新中国成立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五个方面,首次系统、 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普洱茶文化”这个概念 ;首次全新梳理、整合了普洱茶文化发展历史;首次对普洱茶文化的范畴做了界定,包括茶马古道、古茶树、老茶庄茶号遗址、茶诗茶楹联等均属茶文化的承载物。这篇论文的发表像一股暖流,对国内几近冰点的普洱茶市场起到了“破冰”的作用。促使大家认识到从文化层面来了解和传播普洱茶的重要性,并为普洱茶的复兴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1993 年,对于普洱茶的发展是开创性的一年。这一年,黄桂枢在当地 *** 的支持下, 策划主持了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的云南能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即将亚洲、美洲 9 个国家和地区的 181 位专家学者聚集到西南边陲小城思茅开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大事。普洱茶文化与“世界茶源” 也是在这次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黄老阐述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 ;也是第一次用实地考察、实物研究证据,表明了中国普洱市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普洱茶千百年生长在深山,普洱茶文化与“世界茶源”现今已被更多世人所了解。
2013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
2013 年 5 月 25 日,对于黄老来说这是值得被铭记的日子。那天,国际茶业大会在普洱市召开,在33个国家 600 多位中外专家学者见证下,经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签名,大会正式授牌中国云南普洱市“世界茶源”牌匾。黄老和 600 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一起鼓掌, 这标志着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而受牌资料正是由黄先生受命撰写提供的,他感到十分欣慰。
让普洱从“商品茶”变成“文化茶”
2005年 被评为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的黄桂枢登上了国家邮票
黄桂枢的一系列考证、研究和成果应用,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普洱茶文化的开拓、奠基者。在他的研究推动下,3540万年前的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茶树始祖)的出土被载入史册,镇沅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澜沧景迈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这三类茶树活化石的大幅彩照被陈列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普洱市博物馆,其中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登上了国家邮票,源远流长的茶马古道被多次搬上电视屏幕,昔日向清朝皇帝 进贡的普洱茶贡品文物被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此外,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由此,黄桂枢于 2005 年被评为 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同年9月9日,他的肖像登上了国家邮票。他的专著《普洱茶文化》一书于2016年5月出版,入选“云南文库 • 学术名家文丛”高层次重要社科学术读物书库,并公开发行。书中包含了从茶乡古茶树到种植工艺、到茶庄商道、到品饮民俗等 22 章内容,论述全面深入,为读者勾勒出初识普洱茶时的完整模样。
闲不下来的八十茶翁
如今,耄耋之龄的黄桂枢仍然为普洱茶文化奔忙着,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做文化交流和演讲。2019年11月25日— 30日,黄桂枢受邀参加第七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中,黄桂枢做了《普洱茶文化朝圣之旅要到普洱》论文宣讲,并将自己的“普洱文化”著作赠送给韩国、伊朗、埃及、菲律宾、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汉学家、作家。今年,这位闲不下来的八十茶翁赶了一次“时髦”—— 带着新著《五大洲文化交流访问记》来北京开了一场“粉丝见面会”。84 岁高龄的黄老谈锋甚健,忆过去、说现在、讲未来,话语中笑声不断。整整3个小时的分享,丝毫未见其疲倦。主题演讲中,黄老让读者了解到“世界茶源”的渊源,从考古到茶文化,读者们感受到了这位老人对普洱茶文化的付出和热爱,更感受到他力荐“思茅”更名“普洱”的热血和情怀。
“我与茶结缘一生,宣传茶文化,尤其是推广普洱茶文化成为我的使命。在我心中,普洱茶文化就像珍珠散落在大地,一颗一颗。我希望用历史学、民族学、经济学、植物学、考古学、宗教学、医学等将它串连成线,传递它深厚的底蕴和魅力,也希望能继续发挥余热, 总结毕生的心血,将茶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黄桂枢说。( 作者:梁妍,原载《中华合作时报》2020年11月24 日,“茶周刊”B3 版)
黄桂枢先生为云南社科界知名学者,被誉为“普洱茶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研究者”,更是为普洱茶建立了一座纪念碑。本书集黄老先生30多年的辛勤研究成果,将普洱茶千百年来的发展及演变系统地记述出来,是一本记述了普洱茶“前世今生”各方面历史源流脉络之书。本书还记录了考古、地理学家出身的黄老为“世界茶源”综合研究,发表的论文、资料等珍贵手稿、第一手材料,解决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何处之争”,成为首例追溯世界茶源的书籍,资料详尽,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本书将成为普洱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动力之一。书稿中全部内容均由作者原创及作者已发表文章组成,充分保障了此书稿的创新性、科学性及实用性,加之作者几十年从事此领域研究,保证了书稿的权威性。
目 录Contents
第一章 普洱茶文化概论 1
第一节 普洱茶乡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 1
一、普洱茶乡的历史民族渊源 1
二、普洱茶乡的自然地理概况 3
三、普洱茶乡的生态环境 4
四、茶树起源的摇篮在思普地区 4
第二节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 7
第三节 普洱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8
第二章 普洱茶乡古茶树 10
第一节 野生型古茶树 10
一、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 10
二、镇沅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 11
三、澜沧帕令黑山野生型大茶树 13
四、景谷野生型大茶树 13
第二节 过渡型古茶树 14
第三节 栽培型大茶树 16
一、勐海南糯山栽培型大茶树 16
二、澜沧景迈栽培型古茶树 17
三、景东花山大茶树 19
四、普洱小高场大茶树 19
五、普洱茶山箐大茶树 19
第三章 思普区茶人 21
第一节 古代茶人 21
第二节 近现代茶人 21
一、清代易武茶案立碑者张应兆 21
二、景谷引种茶叶的进士纪襄廷 22
三、思茅茶庄首户雷逢春 22
四、佛海茶庄创始人张堂阶 23
五、扩展佛海制茶销路的周文卿 23
六、学者兼茶叶实业家李拂一 24
七、思茅“大有庆”茶庄庄主高岳生 24
八、思茅鼎春利茶庄创办者何璞生 24
九、墨江兴办茶叶事业的李子忠 25
十、创办佛海茶厂的茶叶专家范和钧 25
第三节 当代茶人 26
一、恢复重建勐海茶厂的老厂长唐庆阳 26
二、茶叶茶史专家蒋铨 26
三、思茅茶叶界的高级农艺师邱辉 27
四、思茅茶学会干实事的理事长何仕华 27
五、茶叶栽培专家张顺高 28
六、茶叶栽培良种选育专家张木兰、萧时英 29
七、开办思茅茶树良种场的专家陈圣家 29
八、思茅茶叶女专家王淑贤 29
九、发展勐海茶叶的高级农艺师曾云荣 30
十、为澜沧茶叶发展奔忙的茶人杨德兴 30
十一、普洱茶文化研究开拓者奠基人黄桂枢 31
十二、为普洱板山茶场建设出力的张俊 32
十三、勐海茶叶科技的高级农艺师曾维然 33
十四、优秀乡镇茶叶企业家郭远明 33
十五、江城万亩生态茶园开创者袁明德 34
十六、龙生茶叶集团的年轻总裁朱启忠 34
十七、普洱县茶叶集团董事长赵华琼 35
十八、普洱茶振兴发展的启动者李师程 35
十九、澜沧古茶的掌门人杜春峄 35
二十、普洱茶研究院院长杨柳霞 36
二十一、思茅农校茶叶高级讲师李光涛 36
第四章 普洱茶种植区域 38
第一节 西双版纳州茶区 39
一、景洪茶区 39
二、勐腊茶区 40
三、勐海茶区 42
第二节 思茅地区茶区 43
一、景东茶区 43
二、镇沅茶区 43
三、景谷茶区 44
四、墨江茶区 45
五、普洱县茶区 45
六、思茅市茶区 46
七、江城茶区 46
八、澜沧茶区 47
九、西盟茶区 47
十、孟连茶区 47
第三节 其他地州茶区 47
一、临沧地区 47
二、玉溪地区 48
三、保山地区 48
四、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 48
五、楚雄彝族自治州 48
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48
第五章 普洱茶品种特色 49
第一节 传统普洱茶 50
一、普洱沱茶 50
二、普洱方茶 51
三、竹筒茶 51
四、普洱紧茶 51
五、普洱圆茶(七子饼茶) 52
六、普洱团茶 53
七、普洱毛茶 53
第二节 红茶系列 54
第三节 绿茶系列 55
第六章 普洱茶贡品 64
第一节 贡茶品种 64
第二节 贡茶受宠缘由 65
第三节 贡茶采办 66
第四节 贡茶 68
第五节 贡茶影响 69
第七章 普洱茶加工 70
第一节 散茶加工 70
一、杀青 70
二、揉捻 70
三、晒干 70
四、渥堆 70
五、晾干 71
六、筛分 71
第二节 传统紧压茶加工 71
一、圆茶压制 71
二、砖茶压制 72
三、紧茶压制 72
四、团茶压制 72
五、沱茶压制 73
六、方茶压制 73
七、饼茶压制 73
八、竹筒茶制作 74
第三节 昔日揉茶师 74
第四节 普洱茶包装 75
一、藏销茶包装 75
二、紧压茶包装 76
三、出口普洱茶包装 76
四、内销茶包装 77
第八章 普洱茶经贸 78
第一节 清代时期的茶叶经贸 7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茶叶经贸 80
第三节 1949年以后的茶叶经贸 82
第九章 普洱茶庄商号、茶厂家 85
第一节 明清、民国时期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85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思茅茶庄商号 85
第三节 清代、民国时期景谷茶庄商号 87
第四节 清代、民国时期勐腊、倚邦、易武茶庄商号 88
第五节 清代、民国时期佛海、南峤茶庄商号 92
第六节 民国时期景东、墨江、江城茶庄商号 94
一、景东县 94
二、墨江县 94
三、江城县 94
第七节 1949年后普洱茶区茶厂企业 95
一、思茅市茶厂企业 96
二、普洱县茶厂企业 98
三、墨江县茶厂企业 99
四、景东县茶厂企业 99
五、景谷县茶厂企业 99
六、镇沅县茶厂企业 99
七、江城县茶厂企业 100
八、澜沧县茶厂企业 101
九、孟连县、西盟县茶厂企业 102
十、景洪市茶厂企业 102
十一、勐腊县茶厂企业 103
十二、勐海县茶厂企业 103
第八节 省内外、境外普洱茶生产厂家 104
一、云南省普洱茶生产厂家 104
二、外省普洱茶生产厂家 105
三、境外普洱茶生产厂家 106
第十章 普洱茶马商道 108
第一节 昆洛前路茶马商道 108
第二节 滇西后路茶马商道 109
第三节?思茅易武茶马商道 110
第四节 思茅澜沧茶马商道 111
第五节 思茅江城茶马商道 111
第六节 思茅普洱通国外茶马商道 111
第七节 佛海通国外茶马商道 112
第八节 马帮、马站、马店 113
第十一章 普洱茶品饮 116
第一节 少数民族茶饮 116
第二节 汉族茶饮 121
第三节 普洱茶艺 122
第四节 茶具、茶馆、用茶方式 123
一、茶具 123
二、茶馆 124
三、用茶方式 125
第十二章 普洱茶与民俗 126
第一节 普洱茶与汉族民俗 126
第二节 普洱茶与哈尼族民俗 127
第三节 普洱茶与彝族民俗 128
第四节 普洱茶与拉祜族民俗 128
第五节 普洱茶与傣族民俗 129
第六节 普洱茶与佤族民俗 129
第七节 普洱茶与布朗族民俗 130
第十三章 普洱茶与医药保健 131
第一节 史料记载中的普洱茶药效保健作用 131
第二节 民间流传的普洱茶药效药方保健作用 132
第三节 普洱茶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 133
第四节 科学研究实用的普洱茶药效保健功能 135
第十四章 普洱茶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 138
第一节 普洱茶在台湾地区 138
第二节 普洱茶在港澳地区 141
第三节 普洱茶在海外 143
第十五章 普洱茶史志文物资料录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