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洒水车路过的大街小巷,都会飘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的曲调。
耳熟能详的旋律背后,是被写在历史书上的人物——胡适,最焦灼郁闷的痛苦。
是从刘文正到GAI,几代歌手翻唱,淹没,跌宕的故事。
60年代的台湾乐坛,根本不能称呼为“乐坛”,音乐创作太过于滞后。
所幸在欧美音乐输入熏陶下,涌现出了那么几位有创新精神的词曲创作者。
到了70年代,大量的女性歌手开始在乐坛上走红。
凤飞飞、邓丽君、甄妮、崔苔菁……台湾最早期的流行乐 *** 也随之而来。
尽管如此,最盛行的风潮仍然是翻唱欧美歌曲,欧美文化侵犯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
1976年12月3日,在淡江大学动物学院举行的西洋民歌演唱会上,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跳上台大声质问:“为什麽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
李双泽向观众席投掷可乐瓶,并激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
台下的大学生立刻呐喊,赞同的声音喊成一片。
与此同时,“现代民歌”运动被推上 *** ,为富于盛名的诗人作品谱上乐曲,涌现了一大批有特色的作品。
作品越来越多,真正把民歌运动发扬光大的事件,是1977年至1980年连续举办了4届“金韵奖”。
第一届的优胜歌手有包美圣。
包美圣从小在台北长大,是家中幺女,父亲在航空公司工作,母亲是小学教员,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从小把她捧在手心里。
高考结束后有一个漫长的假期,包美圣喜欢喝绿豆汤,怕水熬干,每天守在小炉子边又觉得无趣,顺手拿起哥哥的吉他,在哥哥和同学的指点下,过完了整个假期。
那时候她弹琴唱歌没别的选择,都是照着书本上的美国民谣,所幸哥哥喜欢音乐,母亲爱哼唱歌曲,女儿弹着吉他,母亲听到琴声跟着轻轻和,真是再美好不过的场景。
快要过完19岁的时候,包美圣完成了她第一首创作曲《悟於十九》,这首曲子后来改名《成长》,收在她的第一张唱片中。
正是这首歌,让她获得了金韵奖,名声大震,她却并不想走上唱歌的道路。
她平时喜欢看电影、郊游,和朋友坐在一起自在的唱歌聊天,但是金韵奖使她成了名人,得常常参加音乐演出。
有时候不想去,也实在无法推脱,包括会时常担心影响嗓子不敢吃辣椒……
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也十分困扰。
1979年,台湾新格唱片找来音乐人陈贤德和张弼,为胡适的一首小诗谱了曲添了词,取名《兰花草》,借包美圣获金韵奖趁热打铁,收录于专辑《包美圣之歌》。
这张专辑收录了多首个人原创曲,以及 *** 、邱晨的处女作。
为《捉泥鳅》录音时,包美圣哭了。
不是因为被这首歌感动,而是因为太像儿歌,让她感觉很没面子。
在制作人的软硬兼施下,她成为该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广受欢迎。
包美圣的音色清亮而带童趣,在众多民歌手之中,辨识度极高,也因为其声音的独特性,在民歌鼎盛之时,极受听众的喜爱。
时至今日,包美圣仍是声音识别度最高的民歌手之一,旁人无法效仿。
她的《兰花草》不为人知,却独树一帜。
1980年,包圣美放下辉煌的事业,出国留学,从此再未以歌手身份露面,倒也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她唱歌,只因为她喜欢唱歌。
在“民歌三十”系列纪念活动中,她再次露面。
忆起当年,她说:“以前我们唱歌,不必化妆,也没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学会一样,对我来说,那就像是学生的活动,所以我从不觉得自己加入过歌坛,也没有所谓的退出。”
好的歌曲是不会被埋没的。
1979年,《兰花草》发表过后不久,就被刘文正盯上了。
当时的唱片公司和刘文正本人对这首歌势在必得,掩饰不住的喜爱,不仅把专辑也命名为《兰花草》,还特意取景,蹲在兰花地里拍摄专辑封面。
同样是1979年,刘文正专辑刚发布,就凭借歌曲《兰花草》获得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
这也是大陆群众听到的最广泛的版本。
在那个年代,“女学邓丽君,男学刘文正”,一曲《兰花草》,亦是一代天王的心血。
在刘文正的版本中,加入了许多精心编排的西洋乐器,使得歌曲非常新颖,深情饱满,又带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还在这个1979年,一位叫章家兴的女生从海外留学放假回到台北。
这个女生有个强大的家族背景,她的姐姐是玉女影星、琼瑶女郎甄珍(本名章家珍);姐夫是华语乐坛音乐教父刘家昌,《往事只能回味》是他的著名作品,邓丽君、凤飞飞、费玉清、刘文正、欧阳菲菲……都唱过他写的歌。
章家兴的母亲张凤也曾是明星,与李香兰共事过;父亲章沛霖曾任驻日武官;爷爷章鸿春就更厉害了,曾任中华民国骑兵学校校长……
现在看来,1979年是“兰花草年”。
台湾海山唱片不愿意错过这个赶民歌浪潮的好时机,拉住放假归来的章家兴,让她唱一首《兰花草》试试。
姐夫刘家昌给章家兴起了个艺名,叫银霞,意思是“赢过林青霞”。
海山唱片为了烘托银霞的声音特质,特意找来公司旗下的旅行者三重唱为她唱和声,其中一位成员——童安格,大家耳熟能详。
银霞的声音清丽活泼,听完会让人泛起微笑。
说起银霞,现在知道她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昔日她曾与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等人齐名,是台湾乐坛最优质的偶像之一。
她曾是无数男人的梦中情人,同时也是《蜗牛与黄鹂鸟》的原唱。
银霞的艺术生涯非常短暂,如同昙花一现,《兰花草》是这段辉煌最好的见证,也是悲惨的序曲。
1989年银霞主持完金马奖颁奖典礼之后,与母亲一起去往美国定居。
2008年,母亲生病,被医院误诊,不幸离世。
无法承受丧母之痛的银霞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折腾了好几年才治好,身上又反复生出病痛,曾起过满身红疹,也曾患上气喘……
在此期间,她还坚持着为母亲误诊事件讨回公道,至今未婚。
曾有多家唱片公司邀请她复出,都被她一一回绝。
时至今日,很少有人再记得她曾是大红大紫的歌手,曾与同期的江玲、沈雁被称为台湾乐坛三大玉女。
沈雁在银霞之后,也翻唱过《兰花草》,在常见的版本中非常受欢迎。
在版权不太受重视的年代,《兰花草》被翻唱过无数版本。
1997年,卓依婷身穿连衣裙,头戴俏皮的花环,漫步林间,活泼的形象刻进人们的脑海中,也使得《兰花草》的旋律更广泛的流传。
由于人人皆知、旋律简洁,洒水车也选这首歌,用于提醒路人避让。
到了近些年,仍有人爱唱《兰花草》,董文华、黑鸭子组合、杨烁……都翻唱过。
GAI改编版的《兰花草》将国风融合进歌曲,成了封神之作。
据说还有国企职员受到那句“兰花换锦服”鼓舞,辞去了工作。
《乘风破浪的姐姐》舞台上,宁静、袁咏琳、阿朵改编成了很燃、很炸的现场,唱出了不一样的独立和野性。
照这个趋势下去,以后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翻唱版本出现。
一曲新词酒一杯,细细算来,《兰花草》即将度过百年。
1921年,胡适去西山看望一对朋友夫妇,二人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作为礼物。
胡适欢欢喜喜捧回了家,放在自己的案桌上,读书写作之余悉心照料,可直到秋天,也没开出一朵花来。
气恼之余胡适提笔做了一首小诗: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那是个军阀混战百废待兴的时代,30岁的胡适自海外学成归来,想要在这片战乱贫瘠的土地上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像历史书上写的那样,创办《新青年》,努力倡导白话文。
他把自己写的这首关于兰花草的诗命名为《希望》,他希望无头绪的烦心事早日得到解决办法,他希望春风早日吹来卷走一片萧瑟,他希望自由的种子早日在中华大地上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