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医防控疫情的人物(中医防控疫情的弊端),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医防控疫情的人物(中医防控疫情的弊端)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医防控疫情的人物(中医防控疫情的弊端)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荆楚,形成于秦汉,迄至今日,已盛行两千多年而不衰。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千百年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或赋诗、或修辞,以颂扬端午时节吃喝玩乐的民俗风情,却不知端午时节赛龙舟、插艾草、挂菖蒲、带香囊、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处处潜藏着中华民族爱生惜命、防疫、抗疫的伟大智慧,彰显着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光辉,延续着中华民族健康养生的文化根脉。端午节不是吃喝玩乐节,而是传承数千年中华民族独创的“防疫节”,也应该是在中华文明支撑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医节”!

五月五,过端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 *** 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大基本元素,宇宙万物无不由这五大基本元素所构成,中医认为:五是生命之母,人的一生始终与五相伴。人体若违反了木火土金水五大元素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就会变生疾病,甚或寿夭。因此,端午节又是人体的“生命节”。

缠五色线:五色线预示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生命基本元素俱全,人体生命就像万年苍松一样,根深杆壮,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健康长寿,因此,端午节又叫“祈福节”、“长寿节”。

插艾草:艾草,味苦,香,辛,归脾、胃、肝经,具“纯阳之性”,有“回垂绝之阳”之功效。《诗经·玉风》指出:“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养生保健上,文圣孔子指出:“无病自灸”,孟子说:“犹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扁鹊正书》指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用艾草防病治病达20余处之多。端午时节艾草生长成熟,其性最浓,房间插上一把艾草,一是取其升阳之性,二是用其消阴之功,三是显其避邪之能。端午节正值天气炎热,雨湿较重,细菌滋生,蚊虫猖獗,疾病丛生,升阳固本,消阴除湿,避邪祛秽不正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吗?

艾草是草,但又是一株与众草不同的草,它生长在荒山野岭、池边路旁,肥沃的田间从来看不到它的身影,既不劳人们为它浇水施肥,精心打理,更不与其它作物争宠夺爱,任凭风吹雨打,雾露曝晒,依然杆壮叶茂,屹立挺拔,不仅彰显了傲骨清风的气节,更体现了艾草不求所得、但求所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艾草没有艳丽的花朵、婀娜的身姿对自己进行修饰和装扮,但从它生成那一刻间,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清清白白的叶面,享受的是它释放出沁人心脾的馨香,这正是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做人一是要清清白白,二是要谦虚低调,三是要释放大爱的情怀和道德精神。在悠悠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多少人施以艾灸驱除了病魔的缠绕,恢复了健壮的体魄,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这正是艾草燃烧自我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的结果。

端午时节家家门头插艾草,应视为是人类社会对艾草精神的崇尚,因此,端午节又是“艾草节”、“尚美节”。

赛龙舟:赛龙舟是一项传承了2000多年,范围涉及全国的水上运动竞技项目。每至端午时节,举国江河激荡,群龙昂首巨腾,百姓呐喊助威,万民笑语欢声。每年一次全民参与、声势浩大的全国运动会,使得全体国民人人气血调畅,筋骨舒展,健康安宁。因此,端午节又是中华民族的“欢乐节”、“龙腾节”、“动养节”。包粽子:粽子,又叫角黍,中原或北方地区多采用大黄米、红豆、薏米、绿豆、红枣为原料,浸泡之后,用味道清香的芦叶包裹扎紧,或笼蒸,或水煮食之。端午时节,气候炎热,雨湿较重,湿热交蒸,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大多表现为呕、闷、身困、精神不振,此时此刻,吃上香喷喷的,具有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的粽子,一是体现了中医关于“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的指导思想,二是肯定了中医治病“膳食第一,药疗第二”的施治大法。因此,端午节又是“膳食节”。

带香囊:香囊古称“容臭”,据历史记载,香囊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端午时节以艾叶为主料搭配三奈、白芷、丁香、熏衣草、苏合香、甘松等数种有芳香气味的药材捣成粗粉状,再用不同色彩布袋缝合而成,用五彩线系于脖颈或装衣袋,取其醒神开窍、通阳化湿、驱虫避秽之功效,端午节又是“香文化节”。挂菖蒲:菖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如剑形,味辛、香,性温,归肝、肺二经,具有补五脏、开九窍、明耳目、除寒湿、降咳逆、久服增智延寿等功效。端午节挂菖蒲,寓意驱秽避邪,祈求身体健康,多福多寿。端午节,又是“中药节”。

喝雄黄酒:雄黄入药历史悠久,味苦、辛、性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属外用药物,具有解毒、杀虫之效,多用于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等。端午节饮雄黄酒,古时盛行于长江流域,取雄黄少许,研细面入白酒或黄酒浸泡而成,古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即端午当日,孩子们手持艾草,头戴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上“王”字,比作猛虎,威震邪魅。古人认为辰时属龙,正是群龙行风动雨的时段,所以在端午当日早上7点左右,家家摆雄黄酒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端午节又是“饮酒节”。

河南南阳•医圣祠

伴随着端午节派生的各式各样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无不植根于“未病先防,初病早治,病中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预防医学思想,在疫情依然猖獗的今天,这些具有浓重防疫色彩的民俗活动,对于预防疫情、战胜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指导思想,进行认真研究、挖掘、传承、弘扬,以期为全面打赢抗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刘世恩,主任医师,仲景国医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仲景书院仲景精英班班主任。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院长,张仲景健康养生技术体系创始人,南阳市科技拔尖人才。南阳市第二届中医十大名师。从医40余年,诊治患者60余万人次,主编、参编学术专著31部,发表专业论文150多篇。

作者 刘世恩

更多中医防控疫情的人物(中医防控疫情的弊端)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