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代的上海,风起云涌,人才济济。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我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伍廷芳就是其中一位。20世纪初,伍廷芳曾蛰居上海静安区;他主要活动的区域在陕西北路、江宁路一带,他的寓所观渡庐和他出资建造的太平花园都是这一带值得品味的老建筑。今天我们要说的观渡庐,立于江宁路北京西路街角,从1910年建成之日开始,已经历了112年的风雨。
伍廷芳是观渡庐的第一人主人,为它取名“观渡庐”,并自称“观渡庐老人”。观渡庐造型独特,在老建筑众多的江宁路上,依旧让人看一眼便过目不忘。这是新瑞和洋行的作品,其在上海经典作品不少。我们众所周知的礼查饭店(现证券博物馆)、德律风公司大楼,太古洋行大楼等都是出自新瑞和之手。
一眼难忘的安妮女王风格建筑
虽然观渡庐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后来住户们私搭乱建,但是其主体结构依旧清晰可辩,也依稀可见当年的典雅美观。这是一幢是典型的近代外廊式住宅,清水红砖,极具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
大楼呈三段式不对称布局,东侧是形似中世纪城堡的六边形塔楼,推测过去上方有装饰性尖顶,类似虹口乍浦路的景林庐金顶;后来被削平了,看起来有点怪。中央立面凸出呈三角形牌坊,上面有装饰性的三角形石雕,配以拱形窗楣与各式石柱。西侧为三角形挂瓦陡坡人字形屋顶,每一段的设计都没有重复。
111年前,观渡庐里的风起云涌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独立自治,清 *** 摇摇欲坠。伍廷芳作为南方11省的代表,与清廷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进行和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议和。和谈最初讨论的是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到后来却成为商议苟延残喘的清王朝的“善后”问题。最后双方达成了中国应该走民主共和道路的共识;并在事实上确立了清帝退位、召开国民会议等重要决议。
南北议和的正式议事地点在南京路,但是很多次磋商、对峙、牵制和周旋都发生在这栋老洋房里。由此可见,观渡庐是结束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摇篮。111年前这栋小楼见证的波云诡谲,最终成了划时代的开篇。
观渡庐的“三生三世”
第一任主人伍廷芳去世后,约1943年,伍廷芳之子伍朝枢将这栋住宅拱手转让大新烟草,这便是观渡庐的第二任主人。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儿时玩过的香烟牌子,便是这家公司始创的。当时大新烟草掀起了一股集水浒108将香烟卡的风潮,至今市面上还有二手香烟牌子在售,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40年代中后期,观渡庐也转手给了民族企业家丁熊照创办的汇明电池厂,这便是观渡庐的第三任主人。在洋货横行的当时,丁熊照从强大的外商电池品牌手中抢走了一方天地,其“大无畏”牌干电池甚至远销海外,现今观渡庐里仍然居住着不少电池厂的老员工及其后代。
从风云激荡,到家长里短
历经“三生三世”后,曾经富丽堂皇的观渡庐沾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典型的海派生活方式。阳光晴好时,每扇窗口都晾晒着壮观的“万国旗”。这里常有游客光顾探访,也成了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取景地。观渡庐的入口在建筑的东侧,为典型的外廊设计;有着细腻雕花的大门和马赛克花纹地砖仍然保存着,让人眼前一亮。
内部已是典型的“七十二家房客”场面,走廊里有空余的地方都堆满了家家户户都杂物;光线昏暗,老地板嘎吱作响。相比之下,精美的雕花木楼梯和彩色玻璃花窗倒显得与当下的环境格格不入。建筑里的每一处雕花全都是100%“纯手工”制造,现在仿古建筑里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手艺水准了。
拍摄的时候,看到里面住着的爷叔就在走廊里炒着菜。他的周围就是从过去保存下来的拱门、立柱、砖雕;这些装饰细节在居民们的柴米油盐之下,相安无事。站在华丽又破败的楼厅里,仍能想象观渡庐当年的风采。
生活是岁月在建筑上留下的氧化层,上面的灰尘、光泽、肌理都是时光和人事拂过的痕迹。这座见证百年风云激荡的老宅,真的给人一种独特的厚重感。虽然里里外外的风景早已变了几番;只有建筑矗立在原地,等候着人们来敲开回忆之门。
地址:北京西路1094弄2号
其他:拍摄时保持低调,不要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