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少年无畏,青年果敢,中年沉稳,老年平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年龄段该有的心智。但不管你处于什么人生阶段,不管此刻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多么困难,不管前方的路多么迷茫,多么曲折。请你也要记住你内心最天真的想法,最初始的想法,它可能是你的一个梦想,也可能是你的一个热切期盼,不管你离它的距离有多遥远,不管中间有多少千山万水,艰难险阻,你都不要放弃,努力开足马力前进。因为不放弃的路,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生命中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河,此岸是沉沦的现实与彻底的绝望,彼岸是飞升的梦想与触摸未来的强烈热爱,而不忘初心之人,便能在河中央的小岛上持续平衡,心怀梦想,舞于现实,而达始终。一次流水的冲刷,虽微不足道,但不忘初心,便可造就沃野千里、鱼米之乡;一缕微风的吹拂,虽了无痕迹,但不忘初心,便可铸就石林沙海,造化奇观。大千世界,因有初心而生生不息。
但是,历尽人生种种,我们终是得到了“始终”,却再也不复当初的心境。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时光最是无情,它不仅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也不动声色地转换了我们的心境。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当下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岁月静好,唯有且行且珍惜,不辜负,才是最好。这就是宋代词人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一词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宋代〕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馀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章良能,字达之,宋代丽水(今属浙江)人。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进士,除著作佐郎。庆元六年(1200),任枢密院编修官。章良能在临去世的前一年, 担任参知政事,嘉定七年(1214)去世。宋史中,提到章良能的次数也不算多。倒是周密在《齐东野语》记录了他的几个故事,因为周密是章良能的外孙。
章良能和很多词人一样,虽然创作颇丰,但其著作《嘉林集》百卷却未能保存下来;他的词,只有这首《小重山》有幸传了下来,却又被《词综》误为章颖词,多亏有《绝妙好词》等作证,不然,恐怕连这首小词也保不住了。
这首《小重山》是一首春日感怀之词。写了词人中年之后,又回到少年时代曾经游历过的地方的所见所感。
上阕写景,紧紧抓住“春事深”三个字,写了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首句“柳暗”,指柳荫已浓密;“花明”,指百花明媚怒放。词人以“柳暗”,“花明”状景,呼出“春深”二字,点明时令。诗词中写暮春,往往带着伤感之情,就是我们所讲的“伤春”。晏殊《酒泉子》写暮春: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感伤的色彩是很浓的。此词写暮春景物,采用完全客观的手法描述,并未从正面叙情,但伤春之意也依稀可见。
“小阑”二句承首句,实写暮春景色,说庭院中芍药已含苞欲放,极似支支玉簪。芍药与牡丹相似,在初夏开花。张元幹有词《兰陵王》(春恨),其中云: “阑干外,烟柳弄情,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也写春末阑中芍药,感情也与此词相似,只是一个不露声色,一个明显外露而已。
“雨余”句渲染氛围。“雨余”即雨后; “风软”指暖风和熙,吹人欲醉;“碎鸣禽”言鸟鸣细碎,清脆而动听。总的境界就是唐末杜荀鹤《春宫怨》所云: “风暖鸟声呼,日高花影重。”暗示暮春景色分外使人留恋之意。晁补之《金凤钩》的有关描写与此同,但说得更为明白:“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八字照应“雨余”,说暮春日方长,雨后苍宇犹留着云翳。这里的用笔已转至天上,写仰视所见。“阴”,当指云翳。
上阕写暮春景物,由总体到细节;由景物状写到风声、鸣禽声氛围的渲染,作者在貌似客观的描述中,淡淡地流出了怅惘、感慨的情绪。
下阕重写春景触发的意兴。“往事莫沉吟”将叙述的时空拉回到了过去,点明词人此时正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这一句起得沉郁,使人读了,心情突然一震,感情节奏从明快一转而为顿挫。“莫沉吟”三个字像是思量了很久,才从胸中缓缓吐出,与之相伴的是一种欲言又止、欲罢而不能的纠缠的情愫。
在词人的心目中,往事的分量一定是十分沉重的,不管它是欢乐的也好,悲伤的也罢,如今激起词人的反应竟是不愿意仔细地回想。于是,为了宽慰自己,就趁着身有余闲春光正好的时候,姑且登临游览吧。
故地重游,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处处可以看到,这本来令人感到欣慰,然而笔锋一转,却说再也寻觅不到当年游览此地时那一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少年心,这就为这首词平添了一种惆怅的意味。
由此可见,这首小词善于抒写心理活动。它以感慨年华流逝为主旨,以眼前美景为映衬,衬托愈鲜明,感慨就愈深刻。但词人的这种感慨却不轻易流露,而是寓胸中万马奔腾般的感情于冷静的寻寻觅觅与强自宽慰之中。不过,词人愈是这等冷静,读者就愈是能体会到他内心感情的炽热。这不能不说是词人善于用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