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的交响乐团排名(中国著名的交响乐团),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的交响乐团排名(中国著名的交响乐团)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的交响乐团排名(中国著名的交响乐团)

我们跟人家真的是没法比。。。其他国家不清楚,在德国呆了12年,这方面有点发言权的。就跟德国的对比一下,我们的落后是全方位的,不是一点半点,是全方位的。

第一,人才培养体系就脱离实际。咱们越好的音乐学院,就越倾向于培养独奏人才,做乐团也没经验。而糟糕的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连基本能力都没有,怎么做乐团?

第二,人才培养过程缺乏统一的标准。现在很多学校也有乐队片段课了,但是怎么教的都有,真的就是聊胜于无,但是这玩意能看出教学的标准化程度。在德国别管哪个学校的,手艺水平有出入,但是这种乐队片段的演奏方式绝对是整齐划一的,基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第三,老师的问题。60后的老师还有很多乐团出来的,70后的就很少了。到了现在80后的,继续是博士,做没做过乐团反而不重要了,也很少听说乐团首席在学校做 *** 了。没有足够乐团经验的老师,是不可能带出合格的演奏员的。

第四,实践基地基本上是摆设。乐团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太远了,彼此间也不合作。在德国,每个音乐学院都有Orchesterakademie,也就是乐队学院,可以拿学位,实习有工资,虽然不高,但是起码生活费能轻松不少,而且都是周边的职业乐团。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音乐学院的乐团本身可以教学生做乐团,但是整体的强度和压力差太多了,学校团排一个学期或者半个学期演一场很正常,职业团排练三天演一场,或者走一遍台演一场的都是常态,没有在职业乐团里摔打过的学生,工作的时候大多数都活不过试用期。

第五,校内实践也不太够用。虽然校内的实践比起来职业团就很拉胯了,但是这个有时候也做不好。音乐学院的乐团还好,起码不缺人不缺家伙。选曲也比较自由。综合类大学就差多了,首先是人员和乐器都没保证,再就是因为得承担一些校内演出,所以排练的作品就没法太专业,比较拉歌伴奏和拉交响曲的强度和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学校里面的指挥的水平大多数都很呵呵,即使有好指挥没有一定质量的学苗和硬件设备,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接着说说我乐团本身的问题

首先需要说的是,学音乐的好时候过去了。现在70,80后和90到95的这帮人还是有不错的,有些人也赶上了好时候,起码我14年回国的时候,国内很多团进了很多国外回来的人。最近几年越来越卷了,而且呢,乐团的工资太低了,学音乐成本又太高了。学到能做乐团,能独当一面的人,哪个学手艺的花费不是百万起,更不要说学手艺的时候天天8个小时的练习,挨过多少顿打,经历多少坎坷了,然后就为了一个月拿4000的工资?而且乐团的工作辛苦,占用时间多。所以很多有学历有能力的更倾向于进高校。合同制一方面有好处,一方面也加大人员流动程度。而相对固定的人员对于乐团来说很重要。现在乐团最麻烦的就是人员不固定。没有比较稳定的人员,就很难形成内部声音的统一,而乐团里最后走的有大多数都是专业好的,这个没办法,20岁可以靠理想活着,30也行,40岁还能光靠理想活着吗?毕竟要养家糊口的。

再一个问题就是乐团攒曲目太慢而且强度太低了。一个乐团经典的曲目必须攒到一定程度,演奏员熟悉到一定程度,才有飞跃。所谓熟能生巧,一年就拉一次的玩意,很难熟悉,很多人可能排练完不到两个月全忘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柏林爱乐音乐季的音乐会都是连演三场的,当然,柏林爱乐不愁卖票。但是就因为能连演三场,才有可能把作品巩固住,更不要说柏林爱乐的演奏者的水平也够高,经验上也非常丰富。

最后说说指挥的问题,我们国家自己培养指挥的成功率比较低,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实践,在能力和天赋都不是很出色的情况下,毕业的学生很难在乐团活下来。因为他们学习和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和这个职业的实际情况差很多。很多人觉得指挥清楚自己做什么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不能说我们很多指挥没品位没想法,但是他们缺乏达到自己想法的必要练习方式和排练的技巧。这就导致他们排练的时间很长但是效率很低。会练琴且愿意慢慢改变乐团演奏方式的指挥太难找了,这意味着这个指挥必须非常清楚每个声部的演奏情况,对演奏法能提出准确的改动意见,从谱面上能够非常准确的把握全局,并且技术精确,语言简练到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作品磨出来。当然,这个过程对于乐团和指挥都比较痛苦,一般客席指挥都不会主动的要求这些,而常任或者总监即使能有这个能力,但是乐团不可能10年不请客席指挥(因为我觉得通过10年左右的磨合能把乐团演奏习惯,看指挥的习惯以及演奏音乐的思路彻底的建立起来),往往来了一个糟糕的客席指挥,所有工作就又得重新开始了。。

我们国家乐团总体来说缺乏那种把党支部建到连队上的这种天才设计。且整体从业人员中,混子太多,想做好的太少,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

本来觉得写得还不错。但是看到这么一个回复我多少有点生气了。

我作为从业者,我觉得呢,我尊重所有人,但是我也希望有人尊重我们的专业。如果不是干这个的,我建议不要随便发言,就这种话说的,难道学音乐是为了赚钱?我不否认我是因为热爱音乐才选择的这条道路,但是音乐家要生存要吃饭,要养家糊口的。难道你一句热爱就可以不吃饭了?这种不食肉糜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复。请问你打算替大家养家?那么请你出资做个乐团,让大家都衣食无忧,我保证他们能玩命的钻研作品。

至于独奏乐手降级如乐团。这一看就是外行说的话,培养独奏家和培养乐团首席乐团演奏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乐队演奏者有自己的演奏特点,也有自己的演奏方式,独奏家有自己的独奏方式,全世界除了卢塞恩哪个乐团是一堆独奏家凑的全明星团(比如Sabine Meyer这种独奏家也是坐过乐团的),有哪个独奏家最后去做乐团去了?当然,德国那种地方,独奏家培养出来的人小时候也做过乐团,但是我说的是在我们国家的培养更倾向于独奏家的培养,这种培养出来的人基本上做不了乐团,或者需要磨合很久才能做乐团。至于做首席,首席是光拉得好就可以的吗?这话说得让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好团的Tutti乐手就可以跑到下一层团去做首席了?这个梦能不能做得再真实点?我见过德国的一个C团的首席有当A团首席的能力,大家争位置也很卷的好吧。

至于好的指挥家什么样子,拜托你们不要自己做梦。瓦格纳是伟大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但是这货的钢琴也不咋样,这货在第一次排练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也发现有些地方跟自己想得不一样,谁都不是神仙,都有不知道的领域。彪罗是不错的钢琴家指挥家,但是作曲并不是很强,至于科林戴维斯就不会弹钢琴,但是他依然是个好指挥。至于不写作品的指挥家我能给你举出一堆来,当然也有比如斯托科夫斯基和魏因加特纳那种改编配器写得还过得去的半拉作曲家。但是,从打开始有现代指挥的这个行业开始,我还没听说哪个前辈可以乐团里每件乐器都会演奏的。弄响它们没问题,我也会,但是我不敢腆着脸说自己会演奏小提琴,也许拉个小星星能拉出调来,但是那不叫演奏。另外,我看到的指挥糊弄乐团的情况比乐团糊弄指挥的情况多多了。实话讲,挑毛病的成本很低的,我就说你音准不对,你都没辙,就算你录下来的都不一定能证明你音准没问题。所以,没干过这工作的人,别胡思乱想。

如果你没做过这件事,没站在乐团前面过,就不要提站在那里需要什么,不要以为自己看过两本书,就开始做梦。

每次我说这种话的时候,都有大把的人张嘴说我盛气凌人的教育网友要么说我趾高气昂。嗯,没错,你胡说八道还指望别人好脾气?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讨论具体的问题,我欢迎。但是胡说八道的,对不起,拉黑不送。

很多回复我都看了,很多朋友有很多想法,我集中回复一下吧。

有朋友讲是音乐学院的教育在分类上做得不好。没错,我们的音乐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很迷幻的状态。有些不完全是教学的问题。我们音乐学院的体系基本上都是走前苏联体系的,这些年也没怎么变过,招生还是计划性的,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没有比较具体的定位。对于能掐尖的大学校自然不用考虑太多,但是掐不到尖的学校学生就五花八门了。特别是计划性的招生,这其实是不符合音乐职业化教育基本规律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手艺型的教育,它就属于精英式教育,因为社会需求低,且门槛高,其他文科或者理科专业都是到了大学才学专业,但是音乐基本上5岁左右,最晚初中也需要开始了,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说什么都是白费。因此,音乐学院的问题最后还是出在普通的基础教育上面。

还有很一位朋友讲可以做游戏音乐,并且认为我们搞交响乐的太抬高自己,看不起游戏音乐等等。并以原神做例子跟我讲。

我呢,不反对做这种东西,因为确实能赚钱。但是,这种东西不能算艺术。音乐不是好听就算艺术的。就像东西好吃,只是厨艺的基础。都不好吃,还谈什么厨艺呢?音乐,不好听,还谈什么音乐呢?当然,现代音乐确实也有很难听的,但是,这个难听是相对的,如果你真的跟它呆时间长了,就能听出它好听的地方,但是,我个人不建议大家非要听出个好听来,没必要让自己受罪。我个人也帮朋友做了一个赚钱的乐团,就有点类似Andre Rieu那种性质的,以室内乐团和改编曲作为演出的内容。效果还是不错的,起码票房可以,保证大家生存还可以。但是,我还需要说一下,这个东西赚钱不错,但是有时候艺术性真的是一般,因为不是每一首改编曲都有比较好的质量。对于交响乐团,总赚这种钱对自身发展是不利的。因为这种东西演奏起来算不上讲究,也不用怎么讲究,音准节奏都对好了,力度对比做到,基本上就成型了。但是这种东西,不会磨炼乐团的能力的。而且长时间的演奏这种东西的乐团,突然做古典的时候,那乐团真的就没法听了。我个人就碰到过一次这种情况,乐团巡演完游戏音乐回来做勃拉姆斯第四,开头的时候,不是我不满意而是乐团大家都觉得怪怪的,交响乐团毕竟不是干这个的工具。交响乐团可以干这个事,但是不能最后只会干这个事。这就像我说的,军工厂可以做洗衣机油烟机赚钱,但是不能把自己造坦克飞机的本事扔了。而且,游戏音乐这个东西,一方面是时效性很强,另一方面属于对于演奏员来说,25岁演奏觉得有意思,30岁还行,但是50岁的人就够呛了。这个没办法毕竟游戏也是有年龄段的。我本人绝对没有瞧不起游戏音乐的意思,游戏音乐能用交响乐,这也是挺好的事情,但是这些游戏音乐能不能上升到艺术这个层面,那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还有朋友说,因为市场小,观众少,没钱投入,造成人员也不行。交响音乐这个东西,我从来不说它是什么高雅的,我认为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听,都能听。但是,首先得创造让大家听的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得花时间演,不演就没观众。没观众就没钱,然后就更演不了,就更没钱,恶性循环。所以,如果国家支持,能够真的保证演出够多,经常演出,经常推广,我认为肯定会好的。音乐这东西,我认为交响乐还是会比现在这种工业产品型的流行音乐能打动人,但是,能说服人去听这个很重要,这就又回到上一个话题,交响乐团做点游戏音乐其实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是,这只能是交响乐团的一部分功能,不能成为主要的功能。我从来不说艺术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艺术在复杂程度上来讲还是能分出来的,还是那句话,做点洗衣机冰箱赚点钱是好事,但是造飞机坦克的手艺还是不能丢的。

有一位朋友问我,同是亚洲国家,为什么日本音乐教育比我们强。

嗯,说到底,还是钱的事。其实前面说了很多,绝大部分都是钱的事情。我曾经问我的学生们,如果有一天中国就像二战后的美国那样,一堆外国音乐家来咱们这里找饭吃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还手之力。我是不怕,但是,绝大多数从业者都会很惨的。日本起步比我们早。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在音乐上进行发展了。我没记错的话,一战的时候,日本就有人在德国学音乐了。也就是说日本人还是赶上了20世纪初那波音乐发展,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接触欧洲音乐了,到现在都一百多年了,而且日本无论二战前还是二战后在经济上都是比较好的国家,起码比我们国家好很多。特别二战后,大家看看NHK的很多黑白录像,那时候就有比如Markevich、明希这种重量级的大师去指挥NHK了。我们国家到现在能请来做客席指挥的外国大师还没到这个级别的,当然这两年大师级的指挥大师也走得差不多了,活着的也没几个算得上大师的了。要知道当年日本世界第二的时候那也不是一般的富裕,那时候日本人就全世界的买艺术品,搞艺术。我在德国第一个钢琴老师就是日本人,她就是那个时代在德国留学的。那时候日本人在德国留学的数量跟我上学时候的韩国人数量有得一拼,多到什么程度了呢?我进学校食堂以为到了韩国。。。按我教授的话讲,如果没有韩国人入学考试工作估计就没什么工作强度了。

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出国学习——回国工作,带出学生——再出国留学,这么一个循环,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了。所以日本能有《交响情人梦》这种漫画和偶像剧,要知道拍个偶像剧都用真乐团,演员都经过一定的训练,连弹琴和拉琴(特别是外行演员拉琴)的镜头都看不出假来,现在人家真的可以很自信的说,音乐能力上不输欧美,因为人家有世界顶级团NHK,人家现在玩古乐和现代音乐会的实力不输欧洲,就连教小孩子的老师可能都是德国回去的独奏家文凭,就看每年有多少日本二手琴能进中国市场,就能看出当年日本人在音乐培养上花了多少钱,现在日本整个音乐体系基本上饱和了,我师弟日本人毕业了不敢回日本,说太卷了,活不下去,还是德国容易点。日本国土小,人也不算太多,形成这种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不长,更不要说人家已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了。而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大,人口多,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资源上都不太行。我们现在很多学校钢琴学生上课还都用立式钢琴,练习也还是用立式钢琴,不是说大家不知道用三角钢琴好,而是真的没那个条件,就连琴房当初建的时候,都考虑过放三角琴这件事,反正我上学的时候那个琴房是绝对放不进去三角琴的。再过二十年,等建国百年的时候,我们真能在经济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也许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了,自然也就能好一些了。

更多中国的交响乐团排名(中国著名的交响乐团)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