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绍兴最美古道(绍兴地区哪条古道景色最美),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绍兴最美古道(绍兴地区哪条古道景色最美)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绍兴最美古道(绍兴地区哪条古道景色最美)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古道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历史遗存的符号。

3月1日,《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古道的地方法规,标志着浙江省古道保护利用从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绍兴境内有数百条古道,在传承文化记忆的同时,已成为新时代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古道保护利用的现状如何?如何打造古道重现芳华的“新走法”?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千秋风雨话沧桑

初春时节,柯桥区稽东镇雪窦岭古道上,不少嫩绿已悄然上了枝头,阳光透过绿林打在古朴山路上,古道的静美在光影之间尽情流露。

曲径幽深处,不时有游客坐在斑驳的树影之下,当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铺洒到地上,那一刻的闲适与自然融为一体。更有游客三三两两一组,或疾步前行,或悠闲自得、谈笑风生,画面温馨又美好。

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胡文炜前几天又去了一次雪窦岭。“如今的雪窦岭古道,一路上有标识标牌,游客游玩很方便。”胡文炜说。

退休后的10年间,胡文炜走遍绍兴2000多个村落和100多条古道,用照片和文字记录绍兴的山岭古道以及村落风貌,还撰写了《绍兴山岭古道记略》。

令胡文炜忧虑的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的加速发展,古道在平原上多已不见踪影,唯大山中森林里依然存在。从走访的情况看,一些古道因为使用功能的下降,少有人走,变得荒凉、破败、凌乱。“随着交通的发展,公路进村,村民出行变得方便快捷。除了因管理山上的农作物需要而继续有人行走的山路外,部分古道因日久失修,或无法通行,或黯然失色。”

由于种种原因,绍兴各地古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毁。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沧桑古道,或截断在建设过程中;或被遗弃,湮没在荒芜的丛生杂草间;或被改造硬化等,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美感。此外,受自然侵蚀严重,古道沿线的人文古迹也经受考验。

位于嵊州市剡溪东岸的敕书岭古道,与谢玄、谢灵运祖孙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市民反映,其中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古道,青石板已被磨砺得光滑如镜,可照见人影,足见其年代的久远。但很长一部分古道,因为人类生产活动和无序开发,而被错落的民居、成片的茶园,零星的山塘水面,以及连贯其中的林间道路所湮没,拙朴古旧的青石板亦不见影踪。

然而,这些散落在古越大地上、从久远时空绵延至今的古道,浓缩着绍兴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它们风格迥异,各具风情。

在胡文炜看来,大多数森林古道是古人翻山越岭,用脚走出来的,是历史遗存的重要人文坐标,见证了经济和文化发展,保护古道首先是要增强对古道功能和价值的认知。

古道“活化”焕生机

那么,绍兴到底有多少条古道?保护利用现状又如何?

“绍兴的古道长短不一,数量有几百条,比较有名的也有数十条。”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高级工程师张荣锋曾参与过绍兴古道的普查工作。他告诉记者,绍兴市森林古道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会稽山、天台山、四明山和龙门山四大山脉中,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修复550多公里,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被中国绿色时报社评为中国最美森林古道之一的“霞客古道新昌段”;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经典古道和首批智慧古道的“会稽山香榧古道”;被评为浙江省十大风情古道的“上青古道”(包含日铸岭古道、陶隐岭古道和万寿山步道);还有绍兴市最美森林古道宛委山古道、秦望山古道、诸葛山古道、大雾尖古道、青板古道、孙家岭古道、紫洪岭古道、覆卮山虞嵊古道、马剑秦皇古道、仙过岭下古驿道、太白古道、红佛寺古道、嶀山古道、高山流水古道、钱家岭古道、盐帮古道、镜澄埠古道,等等。

这些古道多由市、县、镇(乡)组织修复,其中绍兴市统一规划和修复的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长380多公里,将会稽山脉的自然景观、人文遗迹、古村落、休闲农庄等串联为一体。2014年,绍兴市林业部门统一编制了《绍兴市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专项规划》,该专项规划涉及总区域面积为117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12平方公里,规划空间结构为“一环五区十点三十线”。“一环”为会稽山串联主环线,“五区”为宛委山、秦望山、峨嵋山、古香榧林、日铸岭步道区,“十点”为西天竺、越王峥、大香林、大雾尖、兰亭、诸葛山、埃码尖、香雪梅海、五百岗、木窝尖步道点,“三十线”指三十条经典步道线,包括“五区”规划的二十条经典步道和“十点”利用现有步道提炼的十条经典步道。

目前,我市的天姥古道为省级文保单位,另有陶隐岭古道、日铸岭古道、霞客古道新昌段为市、县级文保单位。

张荣锋告诉记者,近期重点计划修复提升的森林古道主要有三类:一是诗路古道,绍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段,主要修复提升霞客古道新昌天姥山段、上虞东山古道、嵊州敕书岭古道、柯桥秦望山云门寺古道等。二是会稽山香榧古道已被列入省诗路文化带建设中的“珍珠”,成为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中“诗路文化场景”,因此要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周边住宿、停车场等配套,要加以重点提升和智慧化。三是要结合红色旅游,把森林古道修复提升融合进去,如新昌镜岭镇的外婆坑古道和诸暨璜山镇红色追忆游步道等。

留住生态人文美

2021年11月,《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经浙江省 *** 第8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所称古道,主要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或者不足百年但具有特殊历史意义,且具有原真性、连通性,富有人文、自然资源价值的步道系统。它将古道路基、路面路石,古道附属的古亭、古桥、古驿站、关隘、人文遗迹等资源和设施,重要历史名人、事件、文学作品、典故传说等历史文化内容以及沿途森林植被、地质景观等周边环境作为古道的保护内容。

《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提出,依法建立健全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古道按照历史文化价值、保存完好程度、长度等要素,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级保护。对破坏古道及其附属设施和资源的行为设定罚则,等等。

绍兴的古道,有很多人文遗迹和美丽传说。

上虞区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上虞东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景荣告诉记者,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隐居东山期间,曾在东山上开拓了一条用于与好友游赏的“调马路”,还有一条用于出海的森林古道,全程长约5公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徐景荣把南起曹娥江边的东山古渡,沿山下谢安神道到东山国庆寺,再由此沿东山古道到窑寺前并延伸到谢安憩亭(长塘谢憩村)一线,共命名30处景观,每一个景点都是谢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活动遗迹,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早前,上虞区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上虞东山文化研究会曾两次组织“寻访东山古道”,寻访组成员每到一处,都确定了遗址名称,并对周边环境和景点开发价值进行了考察、探讨。

还有诸暨马剑的秦皇古道,相传秦始皇巡游会稽时,自富阳到绍兴大禹陵路过马剑,走的就是这条古驿道,古道由此而名。嵊州的高山流水古道,据载南宋大儒朱熹曾经走过,并留下“高山流水”摩崖石刻。分布于越城区与上虞区的诸葛山森林古道,道教与佛教文化交融,文化底蕴深厚。新昌沙溪镇的王罕岭古道在古金庭山间延伸。相传,1600多年前,东晋书圣王羲之就归隐在王罕岭。在王罕岭古道沿线,至今仍可寻见王右军旧宅、古金庭观、书楼墨池等遗迹。

绍兴一些文史爱好者表示,绍兴境内的一些有价值的古道,是重要的经济线路、文化线路、景观线路,古道沿线的文化至今仍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存活着,发掘、研究和保护古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我们不仅要加强对有价值古道本体的保护,也要加强对古道线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古道尽处是吾乡

日铸岭古道在“驴友”圈,特别在绍兴“驴友”圈,是声名赫赫的。

它溪水淙淙,茂林修竹,风光秀丽,北起平水梅园锁泗桥,南向经日铸岭,终于祝家村上祝。历史上是本地山民去平水、上灶参与集市贸易的必经之地,也是绍兴通往台州、温州的陆路要道之一,被称为绍兴的“茶马古道”。

古时,辗转于两地的客商走过这里,往来之间,不仅是一袋茶、一匹布的交易,更是两地不同文化的交流。

沿着古道,平水日铸茶的美名传扬天下。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消散,历经风雨的“茶马古道”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古道的文化却早已铭刻在了这片山水之中。

近年来,随着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兴起,如何借古道文化开展文旅融合,正在成为热门话题。

在位于日铸岭古道起点的梅园村,当地村民将自己的房屋改造为农庄、小饭店和农产品小卖部;上祝村开起了民宿,古道周边的宋家店村、王化村等古村落得到了保护与修缮。当地村民有的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有的种植农产品销售给游客,作为经济来源之一。

拨云寻古道,依石听流泉。漫步于森林古道间,享受着乡村慢生活,如今这样的休闲模式,已成为广大市民追求的新潮流。

柯桥区平水镇合心村党总支书记任利成告诉记者,合心村的山水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村内高峰林立,有海拔600多米的舜驾山,还有高400多米的扁担窠。舜驾山古道、扁担窠古道、蚂蝗岭古道这三条古道源远流长,是过去山里人运送茶叶、果蔬出山的主要通道。村里先后办了两届登山节,如今来爬山、走古道的人越来越多。

在任利成看来,森林古道的保护修复,旨在通过挖掘古道遗迹,保护森林生态景观,充分发挥其沟通与连接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引导人们走进森林、享受森林,引领当地生态旅游产品升级,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古道旧,山河新。走访中,一些山区村民认为,应将古道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带动绍兴山区乡村文化的振兴,拓展共同富裕新通道。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更多绍兴最美古道(绍兴地区哪条古道景色最美)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