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珐琅彩瓷,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源于画珐琅技法。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康熙三十五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珐琅彩在北京的皇宫烧制成功,珐琅彩在中国诞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一直是清朝皇帝和王后的艺术珍品,其所使用的白瓷坯体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制则由清宫制造室和圆明园制造室的宫廷画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珐琅彩瓷的烧制也受到朝廷的严格控制,使得珐琅彩瓷成为清代最珍贵的瓷器品种。
(珐琅彩佛像提梁壶)在珐琅彩瓷出现之前,宫廷用的瓷器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然后运输到北京,但只有珐琅彩,是在景德镇挑选优质素器之后,运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然后由最有名的宫廷画师绘画,之后进行第二次烧制。珐琅彩的发展不仅是受当时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受康雍乾三朝帝王的喜好影响。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对珐琅彩瓷情有独钟的喜爱,才让下面的人都精心钻研,最终烧制出美轮美奂的瓷器。珐琅彩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血统高贵,细如毫芒,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珐琅彩佛像提梁壶特写)古玩是一门非常深非常复杂的行业和学科,特别是一个能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其鉴定和研究更是慎之又慎。研究一件珍品时,必须具备综合性的文化素质,也要有一定的鉴赏眼光和精神升华,这是收藏和欣赏古玩最基本的条件。那么像珐琅彩这种清代彩瓷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瓷器,应该如何鉴定呢?
1、包浆、瓷胎和造型
珐琅彩在制作完成后,釉面有强烈的釉光感,镀金处呈黄亮色。但是珐琅彩经过了百年的岁月,受到空气的氧化、辐射、灰尘等污染以及人为擦洗。加之终日爱不释手地把玩,珐琅彩釉面光泽会逐渐变旧失亮,日积月累形成的皮壳,我们称之为包浆。另外,珐琅彩用的瓷胎基本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的素胎,瓷质细润,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所烧器型多为碗、盘、杯、瓶、鼻烟壶之类的小件器物所以要判定珐琅彩,首先应该从其外观去看,这也是最基本的鉴定方法。
2、图案纹饰区分
图案和纹饰主要是区分不同的时期,康熙初期珐琅彩“有花无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色底多用黄、绿、红、兰、紫和胭脂,在常见图案中大都比较规矩,有九秋菊花、折枝大朵花卉、缠枝牡丹等。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纹饰则多是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配以诗词,凸显雅致。至乾隆时期,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但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珐琅彩瓷出现了西洋女人,由于乾隆对粉彩十分喜爱,于是,便有了珐琅和粉彩的结合的艺术品。
3、落款
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一般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雍正时期的款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到乾隆时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种,乾隆有蓝料也有褐色料款。对珐琅彩瓷的鉴定是一件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当然也有方法可循,它必须具备多学科复合型的知识,尤其是对陶瓷工艺学、人文科学及近代史等都有研究,下面一起鉴赏一款珐琅彩佛像提梁壶。
(珐琅彩佛像提梁壶,口径约4.9厘米,高约15.2厘米,重约398克。)此件珐琅彩佛像提梁壶,三弯嘴,双兽扁框线提梁,宝塔钮,八棱圈足,盖面饰花瓣金漆珐琅彩,颈部、肩部、圈足分别以回纹和花瓣纹作为间隔色,腹部以“十八罗汉”人物图案为主题纹饰,人物神态各异且造型典雅,形象生动。其实,此珐琅彩提梁壶是现代仿清代时期的瓷器,但现代珐琅彩并非毫无价值,现代珐琅彩瓷器,具备突出的艺术性和唯美性,同时富含时代气息,将传统的珐琅彩工艺与当代的主题和工艺结合,汇聚了创新的珐琅彩工艺、全新的纹饰表现风格和理念,是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这件珐琅彩佛像提梁壶工艺一流、画工生动自然、色彩丰富艳丽、纹饰精美,胎质厚重精致、器形规整,品相极佳,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珐琅彩佛像提梁壶底款)大家好!我是宝城文物的小宝,专注于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