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2月10日,陕西省第三届“十大法治事件”暨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发布,弘扬了宪法精神,彰显了法治力量,展现了我省在法治建设上取得的成果。“十大法治事件”,每一件都对法治陕西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十大法治人物”用法治力量,守护着公平和正义,为社会增添着平安与祥和。本报今日特别聚焦“十大法治事件”和“十大法治人物”,让您纵览法治事件的脉络,感受法治人物的风采。
第三届“十大法治事件”
1
陕西颁布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19年10月24日《陕西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颁布,同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以法规条文形式固化我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中的典型经验,通过立项、规划、开工、验收四个方面,以“四个不”的限制条款强化了配建学校的刚性约束。《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在引领基础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推进基层 *** 履行教育职责方面提供了法治规范,对加快陕西基础教育建设步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西安市司法局构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新解法”
西安市司法局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为契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合作治理新模式,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并率先在全国构建了“ *** 主导、专门机构负责、职能部门参与的行政争议预防调处新机制”。2022年上半年,西安市新收行政复议申请701件,已审结456件,经调解终止128件,调解结案率28.07%,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初步显现。
3
陕西财政以“制度+技术”为依法理财赋能添力
陕西省财政厅规划建设了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并在全省148个区划上线应用,全省2.7万余家预算单位约9万多用户使用财政云系统开展业务,系统日均访问量10万人次,上线以来累计支付资金超过1.92万亿元。系统在规范性、覆盖面和可行性等多个维度走在全国前列,财政部将“陕西系统”列为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四个示范系统之一,获“2021年度混合云优秀案例”奖。
4
审理“彩虹星球”商业诋毁纠纷案塑造公平有序互联网市场秩序
法院在审理该案中,对判断短视频内容是否属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这一难点问题,从测评模式、竞争优势、消费者价值判断、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为国内同类案件审理探索了新路径。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将该案作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该案被评为2021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2021年度陕西法院十大审判执行案件。
5
陕西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戏曲保护法规
2022年1月1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戏曲保护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传承发展要求、解决秦腔艺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秦腔以及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曲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激发秦腔艺术内生动力,推动秦腔艺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6
秦长城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榆林市横山区城关街道吴家沟村村委会未经审批,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吴家沟村烽火台遗址保护范围内修建凉亭等设置,破坏了长城遗址风貌,危害了长城遗址安全。
榆林市横山区人民检察院以办理此案为契机,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地方 *** 、文物保护部门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与文物保护部门建立了协作机制,推动了 *** 出台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有效保护了长城遗产。
7
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设立
2022年6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咸新区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揭牌。该巡回审判庭系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巡回审理西咸新区内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秦创原区内案件区内审理,打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涉诉企业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8
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 护航秦创原高质量发展
西咸新区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形成跨部门、多方位、全链条的协作联动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体系。目前,西咸新区有效商标注册量从2016年的6585件增长至4.3万余件,专利获批数量从2016年的387件增长至6669件。
9
西安市莲湖区构筑“多元一体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创建劳动 *** 新模式
西安市莲湖区以“建立莲湖区劳动者 *** 服务大厅,在全省率先建立公安派驻警务站、率先设立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率先引入常驻公证机构、率先开设街道一级‘流动仲裁庭’,构建法律援助体系、案件评审体系、五调联动体系、根治欠薪联动体系”为工作主线,建立起“多元一体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这一机制于2020年12月被评为“全省法治 *** 建设示范项目”。
10
陕西立足“小切口”出台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
《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于2021年11月26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规定》适应地方立法时间紧、节奏快、要求高、任务重的特点,创造性地确立适宜的立法体例,锚定选取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小快灵”的立法形式,“直取病灶”、直述条款,仅用九条篇幅,对防灾避险人民安全转移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提高了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在社会安全方面的期待。
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
白秀兰 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
在数十年的人民调解工作中,白秀兰创新探索了分化、细化、感化、融化、消化“五化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叫响了“白秀兰人民调解工作法”品牌,成功打造了“社区小巷之家”等一批社区法治宣传阵地。她将一处处对峙化为善意的倾听,将一个个相持的身影化为温暖的笑意。
韩松 西北政法大学二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韩松长期从事民商法教学和科学研究,致力于最具中国特色的农民集体所有权研究,创新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最早系统性研究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问题,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业绩,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徐文新 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由徐文新牵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西安仲裁委员会体育商事仲裁院;通过创设“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仲裁裁决”的纠纷处理新模式,推动旅 *** 政与仲裁联动机制深度融合;他参与设立了知识产权仲裁院秦创原工作站,为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领域注入“仲裁合力”。
张洋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
她用法典为“娇蕊”遮挡“风雨”,用法律为“嫩叶”增添“新绿”。张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200余起,编发全省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典型案事例23个,以本人为原型拍摄的全国首部公益普法剧《五月向阳六月花》作为我省“红领巾法学院”专项展演项目。
韩西林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
韩西林先后主持起草了我省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推动形成工程建设领域根治欠薪“不敢欠、不能欠、不愿欠”的制度体系和“零容忍”的制度环境;研究建立了“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将全省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平台统一动态监管。
翟学荣 陕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退休干警
翟学荣长期从事职务犯及未成年犯的管理教育和矫治工作,创新开展的“案例式普法”广受好评,帮助多名“问题少年”转变为优秀学生。他的普法足迹遍布全国多地,他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制作普法挂图500余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基层普法志愿者的“老黄牛”精神。
吴元明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DNA分型中心主任
作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吴元明运用DNA技术侦破了世界首例同卵双生子案件,是世界上首次利用DNA鉴定技术成功甄别同卵双生子犯罪嫌疑人的案例,解决了司法鉴定实践中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被世界同行认可。他为本科学员专门申请开设讲授《法医学》专业课,填补了空军军医大学的教学空白。
同志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主任
同志杰代理的李某与某房地产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被评为最高人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民事案件之一。他个人出资在太白县设立了众致律所分所,是全省第一个在县(区)设立的分所,让当地群众就近享受到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被司法部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郝世玲 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
郝世玲创新“1+3”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模式,引导“十种力量”进社区;探索创新“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平安社区为目标、以公安民警为主导、以社区警务为前沿、以物业支撑为后盾、以智能数据为平台”的智慧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把西安市莲湖区民航社区打造成环境整洁、邻里和睦的社区。
潘怀平 西北大学理论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陕西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
潘怀平推动西北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同治理研究中心”,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司法传统中的理性与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专著3部,在《求是》《法学》《 *** 中央党校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