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西海全媒体记者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展陈中心直播。
2月13日,西海都市报全媒体报道组来到美丽的祁连山国家公园,走访祁连山国家公园展陈中心、大数据中心,感受别样祁连山美景。
初春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依旧是一幅冬日的景象。一场春雪后,巍峨的祁连山换上了洁白的冬装,放眼望去,满眼雪白。午后,太阳露出脸蛋,雪山、草地上,泛着闪闪金光。
距离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不远处的冰沟基地,矗立着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物。这里是新建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展陈中心、大数据中心。上下两层的展厅内,通过高科技展示平台,绵延数千里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进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展陈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形如“山”字的雕塑。讲解员马娅玲介绍,眼前的这座雕塑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LOGO,黄色代表着荒漠,白色代表着冰川、雪山,绿色代表着草原,蓝色代表着河流,从中也可以看出祁连山国家公园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祁连山横跨甘肃、青海两省,在维护三江源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祁连山腹地发源的黑河,造就了河西走廊的千年荣光。
“有一首古老的歌谣不知道你们可曾听过?”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马娅玲说,这首《匈奴歌》也叫《祁连山之歌》《胭脂歌》《匈奴悲歌》,可见祁连山以前在世居民族心中的地位。
伴随着马娅玲的讲解,我们来到“球形影院”。“球形影院”采用飞碟的设计理念,进到里面,雄伟的祁连山触手可及。环顾四周,巍峨的雪山、绵延的草原,近在咫尺。
“祁连山生态系统丰富多样,这里展现了雪山、冰川、草地、荒漠、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几乎涵盖了海洋以外的全球地理生态系统。丰富的生态系统,也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马娅玲说,你看眼前的这张照片便能说明一切。
马娅玲所说的照片,是我省著名摄影师鲍永清拍摄的荣获国际野生动物摄影联赛金奖的《生死对决》。照片上是一只藏狐和一只喜马拉雅旱獭对决的画面,背后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通过直播镜头,我们看到眼前的每一张照片充满灵动、彰显大自然的伟大。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祁连山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以前不多见的雪豹、荒漠猫、兔狲、藏狐、豺等珍稀野生动物又回到这片草原上。
在二楼展区,我们看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丰富的植被类型。马娅玲说,祁连山是我省主要树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的主要分布区。狭长的河谷里,随处可见茂密的青海云杉林和祁连圆柏,它们的存在,让雄伟的祁连山显得更加高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254种、无脊椎动物51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野生植物54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大型真菌154种,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264种。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公园管理的高科技。工作人员樊秉宏移动手中的鼠标,我们在大数据平台的大屏幕上,看到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荒漠猫、兔狲等野生动物,也看到了各管护站生态管护员日常的巡护轨迹。
樊秉宏说,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通过三维巡航模式,以可视化的形式将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冰川、河流、草原、湖泊等生态类型连接成一条漫游路径,足不出户,便能游览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美景。
在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通过建立生态科研共享机制,将各项成果整合到大数据平台,推动管理成效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不断提升科研监测能力,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