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日本与中国的渊源由来已久,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遣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自隋唐以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对中国文化仰慕至极,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级文物最多的,也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其藏品质量丝毫不逊于英、法、美等欧美国家。近代以来日本等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以下本人就日本各大博物馆藏珍贵的三十大中国国宝级文物(下)进行盘点。
16. 北宋苏轼《李白仙诗卷》(大阪市立美术馆)
北宋苏轼《李白仙诗卷》(苏轼晚年精品力作)
《李白仙诗卷》为宋神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苏东坡58岁时所书,用笔用墨,变化多端,粗服乱头,丰瘦合度,翰逸神飞,纵横有象,跌宕多姿,人书合一,心物一如,神秘莫测,正如他在《次韵子由论书》中所言,是“端庄杂流离,刚健含婀娜”,可谓美妙不可方物,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两诗为逸诗《李太白文集》所不载。 太白之诗共两首。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此卷用笔丰腴浑厚,气势苍古劲健,一笔一画无不流淌着书写者的情绪,一撇一捺无不倾注着书写者的真情,使转顿挫无不漫溢着书写者的学养与功力,是苏轼受颜真卿、杨凝式二家的影响,又变古创新的行书作品,是东坡晚年的精品力作,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17. 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
此图为绢本设色,共二幅,尺寸25.2×26厘米,本图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一幅为红芙蓉,一幅为白芙蓉,线描有五代黄筌一派画风的精神,红芙蓉相对画的更好一些。两幅画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画家李迪的作品。这两件作品从构图上而言,打破了北宋以来全景式构图,画家本人有意识地组织折枝与花卉的姿态,先以细笔勾勒,再填以重彩,画面布置比较紧凑。这两幅画原来是圆明园的秘藏,后来流落海外,最终入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于南宋花鸟画家中只有少数几位有署名,所以《红白芙蓉图》成为研究南宋花鸟画的重要资料。此图色彩较厚,细腻而透明的色彩,体现出富丽、鲜润的特点,是举世公认的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
18.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
此图纵30.2厘米,横399.4厘米,整幅画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流入日本,成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1923年东京大地震,菊池家仓库着火,他冒着生命危险,从里面把最珍贵的《潇湘卧游图》和《寒食帖》抢救出来,后入藏东京国立博物馆。过去曾传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的作品,不过近年研究得知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本作是为了禅僧云谷禅师而绘制,云谷禅师遍游各地却遗憾未能造访潇湘。此图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是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也是现存中国宋代水墨山水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19.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团花纹茶盏(大阪万野美术馆)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团花纹茶盏(南宋吉州窑精品)
吉州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其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这件吉州窑剪纸贴花团花纹茶盏高6.4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3.5厘米,缸形,广口,瘦底,浅圈足。外壁黑釉地上呈玳瑁斑。盏内剪纸贴花装饰,每一个团花均由二枝牡丹组成,1953年被指定为国宝。日本人称此茶盏为“玳皮团花天目茶碗”,“玳皮”即“玳瑁”。此茶盏的流传经历依次是:上田三郎右卫门、松平不昧、松平直亮、万野裕昭、万野美术馆。此盏内剪纸贴花装饰,团花布局疏朗,灵动活泼,窑变发色自然流畅,有韵律之美,极为罕见,是一件难得的南宋吉州窑精品茶盏。
20. 南宋建窑曜变天目盏(东京静嘉堂文库)
南宋稻叶天目盏(天下第一碗)
此盏又名“稻叶天目”,高7.2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3.8厘米,束口,深弧壁,瘦底,浅圈足。内外施黑釉,釉层较厚,外壁施釉不到底。因高温烧造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外壁近足处垂积的釉呈滴珠状,1966年被指定为国宝。该茶盏最神奇之处是在光线照射下能发出七彩光芒,且随着视角的改变色彩变幻莫测,故有“曜变”之称。这个茶碗是是宋人斗茶用的,日本人形容它为“碗中宇宙”,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其流传经历依次是:德川将军家(柳营御物)、淀藩主稻叶家、小野哲郎(大正七年,1918年)、岩崎家(昭和九年,1924年)、静嘉堂文库美术馆。1918年,三菱集团第四代掌门人岩崎小弥太以16.7万日元天价获得此盏,而岩崎家认为这枚茶碗是天下至宝,自己不配使用,于是一直视若瑰宝,呵护珍藏有加。直到1940年,岩崎家于东京设立了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这只曜变天目于是被奉若至尊,成为该馆镇馆之宝。此盏属宋代建窑黑釉茶盏中的神奇之作,给观者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是存世三件完整宋代曜变中结构最清晰、色彩最丰富的一只,日本称其为“碗中宇宙”,是存世最为闻名的宋代建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碗”。
21. 南宋建窑曜变天目盏(大阪藤田美术馆)
南宋藤田曜变天目盏(闪烁变幻至极)
此盏高6.8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3.8厘米,造型、胎质及制作工艺均与上述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稻叶天目基本相同。外壁有少量曜变斑,盏内密布油滴状曜变斑,曜变效果略逊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品,但蓝色光斑及依稀可见的银毫,照样呈现出别样优雅,1953年被指定为国宝。此茶盏传自江户时代(1603—1868年)水户德川家,大正七年(1918年)藤田平太郎以53800日元购得。其流传经历依次是:德川家康(1542-1616年)、德川赖房(1603—1661午,水户德川家)、藤田平太郎、藤田美术馆。此盏遍布星点晶体,光线所及,令人目眩,冷色调光晕随光线变幻的同时,有如夜空中的流星雨,其曜变琉璃色的闪烁幻彩吸引颇多拥趸,是存世仅有的三件完整曜变天目盏之一。
22. 南宋建窑曜变天目盏(京都大德寺龙光院)
南宋大德寺曜变天目盏(罕见的幽玄之美)
此盏高6.6厘米,口径12.1厘米,足径3.8厘米,造型、胎质及制作工艺均与上述两件茶盏基本相同。外壁无曜变斑,盏内分布油滴状曜变斑,曜变效果逊于上述两件茶盏,1951年6月被指定为国宝。该茶盏原归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创建者江月宗玩(1574-1643年)所有,后传至龙光院 (注:此盏极少被公开展出)。装茶盏的盒子表面书有“曜变天目江月宗玩”。NHK电视台曾两次拍摄仅存的三只曜变盏,第一次是1986年,这只曜变出镜过。而2003年的那次拍摄,就没有取到镜头,极难见到。此盏在光线下,内部散发出的光芒幽深而神秘,让人一见倾心,被认为具有“幽玄之美”,是目前世上仅存的三件完整宋代建窑曜变茶盏之一,弥足珍贵。
23. 南宋建窑油滴茶盏(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南宋建窑油滴茶盏(神奇微妙)
建盏油滴盏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炫目,斑驳陆离,在建盏十分罕见,是仅次于曜变的名品,目前国内博物馆所藏宋代建窑茶盏中没有一件完整的油滴盏。此盏高7.0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4.3厘米,内外黑釉表面密布银灰色油滴状结晶斑,斑点自下而上逐渐变得稀疏,在一定的角度下观察,油滴斑亦略有“曜变”效果,这是由于油滴斑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大油滴斑是由小油滴斑聚集而成,1951年被日本指定为国宝。此盏在桃山时代(1573-1603年)归丰臣秀吉的外甥阴白秀次(1568-1595年)所有。此后的流传经历是:西本愿寺世、三井八郎右卫、酒井家、安宅COLLECTION、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此盏光彩炫目,这些在烧成时自然形成的密密匝匝的油滴斑恰似沸水中攒动的气泡,给人以神奇微妙之感,是日本收藏的建盏油滴盏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24. 南宋龙泉窑青釉直颈瓶(东京ARUKANSYUURU美术财团)
南宋龙泉窑青釉直颈瓶(南宋龙泉窑极品)
龙泉窑在北宋前期开始烧制,南宋时达到极盛,出产的瓷器类型也十分丰富,各类茶器、文房用具、生活用品,乃至明器无不具备。此瓶高23.5厘米,内外都施粉青色的釉彩,洁净无瑕,在日本被称为“青磁下芜花生”(“下芜”是形容瓶的腹部象萝卜形),1951年被认定为日本国宝,现藏于东京ARUKANSYUURU美术财团。此瓶线条比例精准,造型端庄,釉色完美不开片,当属“御贡”的青瓷,全球存世只有两只,称得上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的极品。
25.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大阪府和泉市久保惣纪念美术馆)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瓶(龙泉青釉凤耳瓶最精者)
凤耳瓶是一种盘口、直颈,瓶身腹部接近于筒形的瓷瓶款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颈部有两个凤形的双耳,这种款式在宋朝十分流行。此瓶高33.6厘米,这一对耳朵线条流畅,生动传神,在所有传世的宋代龙泉窑青釉凤耳瓶中,这件是公认最为出众的一件,1951年被认定为日本国宝。此瓶原为日本皇宫收藏,后西天皇勅铭“万声”,语出江户时代(大约清顺治时期)的诗句“捣月千声又万声”。大意是这瓶一拿出来就能赢得万口同声的赞叹。之后这件器物代代相传,由天皇传给天皇身边的重臣或者医生,最后被日本大阪府和泉市久保惣记念美术馆收藏。此瓶通体施粉青色釉彩,釉色纯正,造型优雅,在传世的龙泉窑青釉凤耳瓶中最为精致。
26.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南宋院体山水画经典之作)
此图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描绘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水边两棵老树,其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山石,仿北宋范宽的笔法,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皴笔甚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的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全图的雪景渲染,极具特色,先以宋以来新兴的“留白”法用淡墨在水、天、山的阴面层层积染,以烘托出白雪覆盖,然后在山顶、树丛和岸上敷白粉,在大树枝干上方加画白粉,以显示积雪。如此的数法并用,在存世的古画中很少见,增益其雪景的寒凝洁净。本幅图有着梁楷的“减笔”画法,山石的勾、皴,为雪所掩,十分简约,寥寥数笔勾画出冬日山水景色,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图构图极其简练,整个画面呈现出荒凉萧瑟的氛围,体现了梁楷作为山水画家的不凡功力,堪称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27. 南宋法常《观音猿鹤图》(京都大德寺)
南宋法常《观音猿鹤图》(宋代禅宗画代表作)
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法常又称牧溪法师,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观音图最为精细工整,猿图最为粗纵放达,鹤图则居于二者之间,墨色酣畅而多变,鹤的头部较精细,接近工笔画,颈、身略为简放,洒洒鹤姿与四周云雾翻腾的暴雨景象形成对比。有专家认为此画是用来说明人生的三种境界:观音是慈爱,是顿悟后的世界;猿猴是胶着的当下此刻,鹤是真正的超脱。所以是:冥想、欲望、超然。该图于南宋淳祜元年(1241年),由日本派来中国学佛法的圣一国师带回,是法常的可信真迹。此图画法兼工带写,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除观音之外的猿鹤的含义说法不一,是宋代禅宗画代表作。
28. 南宋佚名《无准师范像》(京都东福寺)
南宋佚名《无准师范像》(宋代肖像画代表作)
禅师的肖像画在日本人称为顶相。唐宋禅宗的很多门派在中国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于是宋代的禅宗艺术品大多也保存在日本。日本与大宋之间也有着很多的往来沟通,当时东京有一个僧人,叫做明庵荣西,他从多次往返在东京和大宋国之间。受到禅宗思想影响的他,回到国内创立了禅宗,以至于禅宗在东京影响极大,不仅衍生出了武士道和茶道,诸多的扶桑文化也都跟禅宗有关。禅门的肖像画主要是师傅给弟子的,上面有题字,证明师承。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而且明清以前的人物肖像画,也无一幅能出其右。南宋时流入日本,现藏于京都东福寺。此图画工精致,线条相当细腻,可谓是祖师类画像中最为精美的一幅,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对于探究禅宗的历史及宋代禅宗文化溯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9. 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大阪市立美术馆)
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宫素然唯一传世真迹)
此图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绘一队人马正在迎风行进的情形,全卷共12人,分为四组人物来进行描绘。此图以当时契丹人、蒙古人形象为模型,创造出了非常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造型极为传神,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也都非常符合画中人物的身份。画中人物的动感很强,几乎没有任何背景描绘,仅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马匹前行的动势,就将沙尘迷漫、寒风凛冽的北方季候逼真地再现出来,这亦是这件画卷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图上题跋、铭记甚多,画卷上有“镇阳宫素然画”,并钤“招抚使印”朱文印,知其为女道士宫素然所作,上有题跋多首,并钤有历代收藏鉴赏家的鉴藏印多枚,显然经过了多家的收藏,为一件流传有绪的杰出人物画作品。民国以后,此卷散佚海外,经日本阿部房次郎递藏,最终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图气势开合起伏,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真实生动,笔墨技巧纯熟,线条勾画细致流畅,是金代第一女画家宫素然唯一的传世真迹,也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人物画杰作。
30. 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精美罕见的飞青瓷)
此瓶高27厘米,通身施青釉,釉面上用釉彩涂黑褐色斑点。玉壶春瓶的青釉色彩青翠,斑点分为鲜明。整体风格优雅精致色,淡雅清新,1952年被认定为日本国宝。元代的龙泉窑青瓷流行点褐斑,这些褐斑大多为随意涂点,被日本人称为“飞青瓷”。它曾经是江户时代的大阪豪商鸿池家的传家宝,现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此瓶传承有序,瓶型优美,釉色莹润,点饰褐彩的青瓷在元代龙泉窑产品中并不多见,是流传日本的龙泉青瓷中十分有名的,也是日本人认定的国宝级中国古陶瓷中唯一一件元代龙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