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医盲是啥意思,法盲和文盲哪个更可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医盲是啥意思,法盲和文盲哪个更可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医盲是啥意思,法盲和文盲哪个更可怕

听过文盲、法盲

你知道什么是医盲吗?

先看一则案例↓↓

青岛有一位妈妈,因为半岁的宝宝经常腹泻,整天焦眉愁眼的。邻居就跟她建议:“有个偏方治小孩腹泻特管用。”

“什么偏方?”

“用无花果叶子煮水泡脚。”

这位妈妈便用无花果叶煮了一锅水,给宝宝泡了一阵脚。哪知道第二天,宝宝脚上便长满了水泡。脚痒,宝宝便不停搓脚,水泡便一个个被搓破了,宝宝疼得哇哇大哭。

妈妈赶紧将孩子送到市妇女儿童医院。

医生一看,就有点生气:“这样治腹泻完全是瞎弄。无花果叶含有光敏性成分,用它煮的水泡脚时,光敏性成分会进入皮肤,跟阳光一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发化学性皮肤灼伤,瘙痒、起泡、红肿、刺痛。”

看到宝宝的脚,心里一抽

我们身边缺乏医疗常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们来谈谈最基本的十个医疗常识

常识1

绝大多数疾病无法治愈 

很多人一直都以为:“绝大多数病是可以根治的。”但真正的现实刚好相反:“绝大多数病是没法根治的。”

曾经看过一个学术讨论——现代医学究竟能治愈什么病?讨论的结果让人非常崩溃:现代医学几乎治不了什么病。

如果以普通人的角度,我们大致可以将病分为四种类型:

灾难恶性病:肝癌、胃癌、肺癌等各种癌,白血病,艾滋病,尿毒症,中风,癫痫,脑溢血……

常见恶性病:肾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胃病,哮喘……

不严重疾病:鼻炎,过敏,咽炎,肥胖症,阳萎,早泄,痛风,痛经……鼻炎,过敏,咽炎,肥胖症,阳萎,早泄,痛风,痛经……

亚健康症状:失眠,抑郁,脱发,多动症……

以上四大类型疾病,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沾上几种,但有什么是最终治愈了的?

几乎没有。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

不是说这么多年医学没进步,医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对快病的治疗上,比如疟疾、霍乱、结核等急性传染病。

但对慢病的根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大多数慢病我们连病因都不知道,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慢病治疗,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只是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而已,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体太过玄奥,病因复杂纷呈,医学目前仅处于初步了解人体的阶段,医学能彻底治好的病其实少得可怜。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说得更直白:

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

为什么?

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病。所以,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

中国乙肝患者现有1.3亿,糖尿病患者1.39亿,慢性肠胃炎患者1.2亿,每天有7500人死于癌症,每天1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但医学几乎“束手无策”。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两个常识:

1

不要相信什么神医,所谓能包治百病的王林、胡万林之流,那都是骗子。

2

不要相信什么神药,所谓能根治某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宣传,那都是谎言。

常识2

上次管用的药这次不一定管用

我们常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药上次吃都管用,这次吃怎么就不见效了呢?如果你知道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你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上文,我们提到了一个医学常识——绝大多数的病我们都不知道病因,所以所谓的治疗,其实只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

就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我们常说的“伤风感冒”,在医学上被定义为“上呼吸道感染”,具体的症状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肌肉酸痛等。

这是一种“病”吗?

不是,这仅仅是一组症状。导致这组症状的因素有很多种,光是细菌和病毒就有上百种。比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就是说看似相同的感冒症状,但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样。

所以虽然你这次感冒的症状和上次似乎差不多,但引发感冒的病因却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上次吃管用的药,用在这一次不一定有效。

药厂在研发一种感冒药时,也是按照症状来定义“病”的,它只是针对最常见的细菌和病毒性感冒,也就是说,每一种感冒药,其实只是对一部分病人有效。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三个常识:

1

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相应的药可以治好。

2

上次吃管用的药这一次不一定管用,因为相似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3

药物作用的主要对象是群体,而无法在意个体——药物医治的对象是群体,是一个百分比,你患的病不一定在这种药医治的百分比内。

常识3

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我们经常感叹一件事情:为什么上次这个医生看病看得准,这一次就看不准了呢?

原因很简单——医生看病就是 *** ,赌一个概率。

以常见的头痛为例,虽然都是头痛,但引发的原因却有很多很多种,比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代谢性头痛、脑出血、脑梗死、高颅压头痛,低压颅内压头痛癫、经官能症、代谢性头痛……

你的头痛究竟是哪一种引起的,医生只能根据一些情况进行猜测,比如你的发病症状、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发病的季节等等,猜测病因后,医生便开始选择药物:

若用A药,70%的可能有效。

若用B药,50%的可能有效。

于是,医生选用了A药。也就是说,医生看病,大多数时候赌的是一个成功的概率。

比如,医生给你用的是A药,他觉得成功的概率大概是70%,但你完全可能不在这70%之内。

给大家看两个统计数据——综合性医院的门诊误诊率约50%,住院部误诊率约30%。

所以,对于医生看病,大家应该知道几个常识:

1

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2

再牛的医生也会误诊,实属正常——我们应体谅。

3

所谓的好医生,不是看病从不失误,而是他看准的概率比一般医生高一些。

常识4

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所以不管是去药店买药也好,还是去医院专门看病也罢,我们一定要懂得几个常识:

1

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2

你说得越多说得越细,医生开的药就越对路。

常识5

是药三分毒 

中国人最喜欢乱吃药,很多人简直是把药当饭吃,尤其是大爷大妈,上个月,小区邻居刘阿姨就是这样,因为耳鸣,她找了一个药方,然后吃了一个月的中药,结果这个月腹部突然剧痛。去医院一检查——药物性肝损伤。“因为乱吃药,把肝吃伤了。”

1

是药三分毒。

2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3

非吃不可的一定要遵医嘱。

常识6

最好别用抗生素 

中国人最喜欢用抗生素,彼路易博士在北京坐诊时便深有感触:“小孩发烧多是因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细菌性感染才用抗生素。但很多家长根本不管这些,他就要求你开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有什么危害?

彼路易博士说:

一是抗生素用多了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培养出超级细菌。

二是抗生素有非常强大的毒副作用,对人体伤害较大,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就多达30万。

三是抗生素用得过多,会大量杀灭人体有益细菌,使人体免疫力大幅减弱。

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雷鸣说:“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每年生产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自销,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人均消费138克,是美国的10倍。中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但其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

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我们一定要知道几条常识:

1

孩子是抗生素的主要受害者。

2

能不吃抗生素的病就尽量别吃。

3

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

4

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

5

能用一种的就不用两种。

常识7

输液等于一场小手术 

中国人最喜欢输液。一感冒,输液。一发炎,输液。……

不管走到哪个医院,都是一片一片的输液人,所以中国被欧美称为“吊瓶森林”。很多中国人把输液当成保健,殊不知这种保健危害极大。

但输液是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给人留下的抢救时间极短极短。

这也是每年会有这么多人死于输液的原因所在。所以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而在中国却变成了“开始方式”。

所以,对于输液,我有几个常识要说。这几个常识,也是世卫组织强调的用药原则:

1

能口服的药尽量口服。

2

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

3

输液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剧烈呕吐、腹泻的病人;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

4

千万不要将输液当成保健手段。

常识8

不要相信偏方治大病 

前段时间在湖南卫视看到一则新闻:一个5岁的小女孩,半年前突然开始腹痛,皮肤上还长了一个又黑又硬的肿块。这个肿块竟然还会移动,从右胸移到了右手臂内侧。妈妈带女孩去医院一检查,结果发现女孩感染了“裂头蚴”寄生虫。

为什么会感染裂头蚴呢?

原来是妈妈很相信“民间偏方”。“民间偏方”说,生吃蝌蚪能治很多病。所以孩子一生病,她就让孩子生吃蝌蚪,结果就感染了裂头蚴。

医生说:“幸好发现得早,所以肿块移动到大脑,那问题就大了。”

中国人不仅爱吃药爱输液,还特别相信偏方,尤其是大爷大妈。

江苏一位奶奶很相信偏方,为了新生孙女以后能长出一双好 *** ,于是使劲捏挤新生孙女的 *** ,结果造成孙女 *** 红肿溃烂。

广东一位妈妈很迷信偏方,为了给三个孩子降火,她拿出珍藏了三年多的宝贝——冬瓜水给孩子喂下去。结果三个孩子全身发污,亚硝酸盐中毒进了ICU。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想过一个事情没:偏方为什么叫偏方?

偏方之所以叫偏方,是因为五个原因:

一是只对少数人管用,所以很“偏”。

二是未经大面积证实,所以很“偏”。

三是副作用太大,不适合用于治病,所以很“偏”。

四是偏方本没有什么用,病自己好了,或因其他合并治疗产生了作用,结果被归功于偏方。

五是某些江湖游医或骗子,在西药基础上加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再以偏方名义出来骗钱。

所以,对于迷信偏方的人,我想讲几点医疗常识:

1

不要盲目相信偏方。

2

偏方治不了大病。

3

生病了还是要去正规医院,大医院都治不了的病,偏方基本也没辙。

4

千万别用偏方去折腾孩子。

常识9

不要盲信抗癌食品 

“自从教会爸妈使用微信后,就难免天天被灌养生鸡汤。”相信你一定对此心有戚戚。

他们总是时不时发文章链接过来:

“多吃大蒜,防癌。”

“多吃苹果,防癌。”

“多吃苦瓜,防癌。”

多吃这些东西就能防癌吗?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癌症协会(ACS)的回答。

大蒜防癌吗?

ACS: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橄榄油能预防癌症吗?

ACS: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茶可防癌吗?

ACS:尚无研究资料确证。

有机食品与癌症有何关系?

ACS: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几乎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抗癌食品和保健品,ACS给出的回答都是:尚无研究资料确证,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具有抗癌防癌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

知名肿瘤专家马克说:“凡是宣称某样食物或保健品能抗癌的,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伪科学’。目前医学对癌症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原理和规律都没有明确认识,也就是说人类连癌症是怎么发生的都不知道,又怎么谈得上掌握了对抗它的方法呢?”

所以,对于抗癌食品或保健品,我们一定要知道几点常识:

1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具有抗癌防癌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

2

凡是宣称能够防癌抗癌的,都是伪科学。

3

不要乱花钱买抗癌保健品,糟蹋钱。

常识10

食物相生相克就是扯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今年的“3·15晚会”。

今年“3·15晚会”做了一个实验。都说“螃蟹+西红柿=砒霜”,“螃蟹是甲壳类的生物,它含有五价的砷,本身对人体没什么损伤,但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它会变成三价的砷化物,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砒霜。”

这是很多所谓专家的说法,很多老百姓一直信以为真,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年“3·15晚会”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螃蟹与西红柿同煮。结果根本就没有产生砷化物,吃了这锅汤,什么事没有。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及长辈灌输——食物是会相生相克的。

鸡蛋+糖精——同食中毒。     

豆腐+蜂蜜——同食耳聋。 

海带+猪血——同食便秘。           

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  

*** +豆腐——同食肾结石。

狗肉忌黄鳝——同食则死。 

洋葱忌蜂蜜——同食瞎眼睛。 

…………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个警告,我们在搭配食材时总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人民日报》做过一个专题,结果专家一一证实:这些所谓的相生相克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食物本身是没有毒性的,那么加在一起烹调的时候,就算性状可能会发生改变,但也不会产生有毒的东西。”所谓食物的相生相克,就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想想真是如此,如果食物这么多相生相克,那重庆人都不要活了——因为火锅都是几十、上百种菜混在一起乱烫乱炖。

所以对于食物,应该我们知道几个常识:

1

所谓食物的相生相克,都是伪科学。

2

相生相克,指的是药物,而不是食物。

来源:拾遗

责任编辑 杨鹭菁

更多医盲是啥意思,法盲和文盲哪个更可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