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燕氏家谱字辈(燕氏族谱世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燕氏家谱字辈(燕氏族谱世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燕氏家谱字辈(燕氏族谱世系)

你知道南宋以来深圳曾经出过多少文进士吗?屈指可数13个,做到正五品以上官位的更是只有两位,而且均是明朝人。

一位是郑敬,福田梅林人,官至正四品山东按察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另一位是陈向廷,宝安燕川人,官至正五品山东提学副使(相当于现在省教育厅副厅长)。今天柠檬茶要讲的是陈向廷以及和他一脉相承的陈氏家族。

要讲这位光耀门楣的正五品大官,就不得不提及燕川陈氏一族。陈氏家族的先世为洛阳人,后因因战乱迁徙今福州。后北宋进士陈襄后人陈朝举因思念故土,率家人回到祖居地洛阳。在洛阳还未停留多久,金人的马蹄声踏酲人们安居的美梦。陈朝举只得收拾行装,洒泪告别祖宗佳城,率族南行;他们没有回福建侯官,而是随着南迁的移民潮,翻过大庾 岭,落籍在南雄珠玑巷。

为了找到一块宜子孙发展的土地,晚年的陈朝举不顾年老体弱,毅然率族南迁,沿着珠江东岸一直走到珠江 三角洲的尽头,在归德场一个叫涌口里(今沙井中学附近)的地方,才停住飘泊的脚步,在此开村立业。其第五代长孙陈友直定居于松岗燕川,成为燕川村立村始祖,这就是燕川陈氏的来历了。

*** 宝安县一大旧址:素白陈公祠

南宋学者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写道人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而自小博览群书的陈友直非常推崇这样的人生态度,用现在的话来说,三观塑造完成,剩下的就是身体力行贯彻到底。

而燕川就是他游山历水后选择的最佳理想家园。古有孟母三迁,择邻处。好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后代,而陈友直显然是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大家长。因为此后数百年,陈家可谓贤人辈出。

陈让:赈灾救民 宅心仁厚

陈向廷墓(左),陈让墓(右)

陈让,燕川陈氏十世祖。他为人正直善良,孝顺母亲,兄友弟恭,多次帮衬手足渡过难关。曾在百年旱灾时捐赠稻谷三千石(180吨),却不留自己的名字,而是归名于叔叔陈富斌,因而叔叔的名字被《东莞县志》记载,名留后世,所以说他可谓古代版活雷锋。

与始祖一样,爱读书,才华逼人,著有诗集四卷。在这样良好家风的延续下,陈家人逐步参加科举考试。

陈大谏:为官清廉,造福一方

陈大谏,燕川陈氏十四世祖,陈向廷的父亲。10岁就能写文章,15岁成为邑弟子员。考取乡荐考试第六的好成绩,后被授予湖广荆州府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原来民风散漫的荆州地区经他治理后井井有条,焕然一新。

期满后补阙福建省汀州府通判,认真负责的他勤政于民,不搞官僚主义,注重以德服人,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爱戴,退休离任时一大班官员百姓自发相送,还请人绘制了一幅《轩辕图》送给他,以表达大家依依不舍的情谊。按现在来说,陈大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国家公务员。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好榜样在前言传身教,陈家的乡贤之名顺利传向下一代。

陈向廷:登科入仕,慧眼识珠

陈向廷墓

陈向廷,燕川陈氏十五世祖。《新安县志》载:陈向廷得父大谏家教,博学能文,倜傥负奇气。翻译过来就是陈向廷深得父亲的教诲,学识渊博而且才华出众。为人洒脱,气度不凡。

23岁入选北京国子监,27岁领乡荐,28岁中进士,自此开启了官场之路。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从芝麻小官到正五品大官,陈向廷花了17年,期间不受献,不开墟,不承税饷,清廉一世。远远超越父亲的成就,父凭子贵的陈大谏也因为儿子的功绩诰封户部郎中。

值得一说的是,陈向廷40岁那年被评为大理寺评事,被派往四川负责乡试,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一位叫王应熊的人被误认成其他人,发榜公布成绩后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避免麻烦,一同负责工作的同事认为将错就错,懒得办理此等麻烦事。唯有陈向廷坚持改正,才避免失去了一位人才。

而事实证明,陈向廷对工作操守的坚持是正确的,为官者,即为民 *** 。王应熊后来官至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也时常感恩陈向廷当年的知遇之恩。后来大家不得不对陈向廷的慧眼识珠深深拜服。

“乡贤世泽,督学家声”

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泽培陈公祠

现在,走进燕川村陈让公的宗祠,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石门匾“守愚陈公祠”,门联“乡贤世泽,督学家声”。这不正是陈氏门楣的写照吗?故乡的贤人君子,是先人润泽了他们,他们也传承造福于后人。

更多燕氏家谱字辈(燕氏族谱世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