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原创:@阿鱼探长
马克思曾经曰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此,我表示同意,并有自己的理解。
如下——
1、父母
我从来不认为父母亲情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
我认为,为人父母的身份殊荣,只有通过付出爱与努力才能获得。
父母的身份,不是天生的,不是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 过后再诞生一个小生命,就自动升级为父母了。
太多所谓的父母,娃都会打酱油了,自己三十好几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要知道,父母的性情,决定着一个家的氛围,而生如白纸一样的小孩,童年身处怎样的家庭氛围,见到的是怎样的父母言行,将会直接塑造成孩子的性格,这是影响孩子终生的事情,所谓“童年阴影”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孩子在童年时父母关爱的缺失或不健康,是留给孩子一辈子的阴影,甚至成年后终生都不能补偿。
放眼望去,人世间太多这样的人为不幸。一个家长的性情,直接决定着这个家的家风,而家风,会影响后世儿孙辈的性格与幸福。
一个不合格的父母,不仅自己的生活会糟糕,甚至会牺牲掉儿女辈、孙辈的生活。
孩子需要从0开始成长教育,父母更需要。为人父母是多么重大的课题,凭什么没有敬畏之心去好好做功课呢?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溺爱的天性,但请理解一个客观事实:孩子是独立的生命存在,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也不是父母用来实现自己想法的工具。也因此,对父母而言,最有难度的事情便是放手,渐渐松开手让那个小生命走自己的路。诚然,这个过程对于父母而言,极为痛苦,仿佛心里缺掉了什么,但只有这样,才是最懂孩子的爱;也只有这样,留有一定空间,反过来,孩子才会自觉地读懂父母,而不是上演永无宁日的“控制欲 VS 叛逆期”的家庭戏。
(ps.以上这些我爸妈都会看到,实际上我当面也说过。我和父母的关系很好,不用担心~)
2、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老话讲,“隔代亲。”是这个理。
见过太多的家庭,老子跟儿子不对头,但儿子一旦结婚有了娃,嘚嘞,老子的世界中心就成了孙子,此后儿子只要不太过分,爱咋咋地……所以,多少,也缓和了一些。
我们经常讨论“代沟”,但这个词,其实只适用于亲子辈,和父母才讨论代沟,因为观点冲突太大,且互相参与都不退步。
但爷孙辈,就不讨论“代沟”,没意义也没必要——因为祖孙之间,代际差距半个世纪起步,代沟实在太大了,大到没有必要争论的地步。基本上,祖孙交流,很多时候靠的都是想象力——
比如,少年时我和外公聊天,会谈论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民公社,70年代的文革,90年代的水土保持……于外公而言,只是回忆年轻的时候,轻松愉快;于我而言,妈呀,我的大脑在飞速检索看过的历史资料,如此,对话才愉快地聊了下去。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辈们上了年纪,多少活得通透一些,而小孙辈,十来岁不到,实则还是天真的淘气包……一个通透,一个天真,反而相处起来,没有成年人无限多的规矩和絮叨,更加自在和亲切。
于小孩而言,童年时光里有爷爷奶奶的宠溺加糖,每逢假期可以去“外婆的澎湖湾”切换不一样的生活频道,对性格的成长塑造是非常有益的。
我就特别感激童年假期里有温暖的外公外婆,照顾小时候我那敏感又内向的自尊心,以及从目不识丁的外公外婆身上,我也看到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知足,什么是“好好说话”,什么是“好好过日子”。
3、兄弟姐妹
人的成长,不是面壁思过就能生发出来的,而是在和其他人的交流、碰撞中,一步步促进的。
我是90年代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代里的独生子。所以我的兄弟姐妹,便是堂姐堂弟,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独生子的性格成长,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的——
比如,自私。因为从小父母对我宠溺,实际上滋生了我的自私,例证就是大概12岁左右我还会和比我小很多岁的弟弟妹妹抢玩具,而且,是我欺负弟弟妹妹……这些事情我大概还有印象,也让我至今分外惭愧!
“自私”的毛病是怎么解决的?
14岁,喜欢上打篮球——自从迷上篮球之后,篮球解放了我的一些性格,因为打篮球是团体运动,对篮球理解越深,越会懂得为队友创造机会,更愿意去做那些不太看得见的抢篮板、挡拆、卡位之类脏活累活,而不只是要机会投篮得分。
我愿意非常坦诚地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开始主动关心照顾我的弟弟妹妹们,是后知后觉的,基本是在16岁自我意识觉醒后,才懂得真正的分享与爱。而在此之前,都是我的弟弟妹妹们照顾我……是哈,他们那么小却都会让着我……再一次惭愧.JPG
因此,我觉得在童年和少年,有兄弟姐妹们一起玩,一起成长,加上大人正确的引导,更容易让孩子培养出完善健康的性情。如果家里是独生子女,那么也要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多和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们相处玩耍,学习集体活动,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只有认识到“别人”,才会更懂自己,也就成长了。
4、发小
发小,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见过你穿开裆裤的人。
其实谈到“发小”,人们多少会有些伤感。
因为发小,也是和我们“渐行渐远”最明显的一类人——我们从一个原点出发,但却奔着不同方向,越走越远,甚至远到,不再见面,远到我们再也理解不了对方的语言。
但我还是劝你不要伤感,我也知道,会有发小看到我的文章。
我们没什么伤感的,即便各奔东西走得再远,即便工作圈子迥然不同,即便你说了十句话,我有九句其实都没听懂,但只是无意间,你提到了少年时的故乡,提到了那个山沟里的最夹人的螃蟹,提到了四月的槐花五月的黄杏六月熟透的麦穗……就像提到了一串别来无恙的暗号,一串久违的密码,解开锁,里面是只有我们才懂的记忆。
是的,长大的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同,但还留有最伊始的那点相同,就够了。
5、同学
我说学生时代是人世间最纯情的一段集体关系,一定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表示学生之间也有吓死人的勾心斗角。
我会回你一句,就普通学生间的所谓的勾心斗角,小打小闹,豆大的雨点没见过世面。
提醒你一个事实——我之所以说学生时代单纯,并不是这个阶段大家年龄小,所以人也单纯,而是指的是,在现代社会机制下,学生本质上是“消费者”,所以互相之间的关系单纯。
从幼儿园到大学,无一例外,因为你是学校的消费者,父母是埋单者,所以你享受着学校的服务;其他同学也是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并不是主要矛盾,也不会影响到根本的关系性质。
搞清楚这个逻辑后,你就会承认22岁之间的学生时代,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天堂。
在社会机制、家长和学校等多方关系下,你拥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和一大批同龄人为了一个远大的、互相并不怎么冲突的、积极向上的目标,持续奋斗,以及长时间相处。
同学,学习的同伴。基本没问题。
也只有在这样创条件的单纯阶段,在这样青春正好的年龄,才会孕育出“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同学少年”。
所以,在各个社会群体里,从概率上,同学是最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甚至知己。
6、同事
走进职场,你会发现,在这个注意力稀缺时代,每天占据你时间最长的人,不是父母,不是对象,而是同事。朝九晚六,规律待机,更有九九六、零零七等升级款的超长待机的同事,比微信 *** 你手机的时间还长。
你该如何对待同事,带着笑或是沉默?
没那么简单。
首先得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公司的地方就有办公室政治。
广义的同事,包括你的同级同事,还包括你的领导,下属。
同事之间,必然会有利益之争。即便你并想不争,但只要有同事认为你在争,那你就是争了。举个例子,你的“退一步”,有可能在同事眼里,便是“以退为进”。
与领导和下属的关系,更复杂一些。领导可以指挥下属,凭借所谓的“领导力”,但你知道下属同样可以管理领导吗,这叫做“上级管理”。
对待同事,要有底线。底线是个人选择,自己选,自己定。
所谓同事,我更愿意理解为“合作关系”,双方签订契约,我和公司达成合作,我出卖劳动和时间,工作付我对应的劳动报酬。这是最准确的关系辨明。
除此之外,都是自作多情。
7、朋友
朋友这个词,被用滥了。
但为了朋友,我还是要写写。
朋友的类型有很多,每个人对朋友的标准不尽相同,就好像每个人朋友圈的权限设置标准也不同。
我的判断标准——所谓朋友,就是在某些事上,和你有不言而喻的默契。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出在“某些”是“哪些”,是“多少些”。
如此来看,交朋友的不二法则,其实周总理早已公之于众,那就是“求同存异”。
国与国之间如此,放在人与人之间,其实更适用——当我们不对别人要求那么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每个人好像忽然多了许多闪光点,整个世界都可爱多了。
是的,你对自己有要求很OK,但你没有权利拿你的标准去要求评判其他人,你又不是法律,法律也没有给你额外权力行法律之事?对不对。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吧,我的朋友~
8、夫妻
还没结过婚,答这个话题有点怯。
但我看过猪跑啊。
幸福的婚姻关系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夫妻关系,更像是,或者本质上是,一种合伙人的关系。
两个人愿意搭着伙过日子,这是一切开始的基础,过着过着走不下去了,便就散伙了,散伙的时候要干嘛?要分赃,哦不,分财产,所以才吵吵闹闹的,搞的周围的花花草草都不得安生。
没什么神秘的,就是这么个事。
唯一值得探究的是,既然俩人当初愿意搭伙,说明彼此多少还是信任对方的,走了几程路,死活不干了,为什么?
私以为,夫妻关系,或者婚姻保鲜的秘诀,在于两个词:自觉与尊重。
所谓自觉,是自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要求,注意哦,是对自己,而不是对方,很多人常常对对方提一堆要求,真是愚蠢。
不要以为结婚了,好像事情做成了,整个人就松弛下来了,这个认识首先是有问题的,好像之前的所有征程都是以结婚为目的,那请问,现在结婚了,又该以什么为目的呢?
结婚后摆在面前的是漫长的余生,你摆不出具有说服力的阶段性目的,所以只能拥有无限的虚无。
聪敏的做法,真正智慧的做法,是无论结不结婚,都对自己有要求——该保持形体就继续保持,该健康饮食继续健康饮食,该出门化妆仍然化妆,即便你的心上人已经躺在枕边。
而不是结婚了,我已经拿下某个人了,所以可以松弛地坦露所谓的缺点了,而且对方如果不接受不包容,那就是不爱我了……
婚姻最大的敌人,不是小三,而是自己。这是自觉。
尊重,没想到都21世纪了还要提醒人们学会尊重,但现实确实,无论是明星还是网红,都还有人不懂得“尊重”人。
与“男权”“女权”无关,就是单纯的尊重对方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夫妻之间,因为“占有欲”的关系,常常会模糊掉“个人隐私”与“人身自由”等正常权利的边界。
没什么多说的,只有一句,在对方成为成为你的丈夫(妻子)之前,请弄清楚一个事实,对方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
9、女友
我是男生,我的恋爱对象只会是女性。所以我写的是女友。
女友呢,就是一堆人里面,偏偏只有她在发光。让我呢眼睛都挪不开,俗称,辣眼睛。
看到她,你会心里砰砰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她的心也在砰砰跳。
俩人呢,面对面是默契的,背靠背也是默契的,跟她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时光,她没在的日子,只是时钟无意义的流逝。
会互相成全,会互相温暖,会为了彼此,也为了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10、前女友
第9部分我都是瞎编的,这部分更是严重超纲了,实在经验值不足……
【赠一个返场彩蛋】
0、读者
从广义上看,我们人类的世界,是一个由强关系链传承、由弱关系链传播的次元体。
比如,作为读者的你,和另一端写作者的我,就是弱关系链。绝大多数人,我们素昧平生,如果不是某个机缘,我写了某篇文章,另一个机缘,你正好看到了,看的还来劲了,一不小心关注了。这才完成了一次弱关系链的互动传递。
我们的世界里,绝大多数是由弱关系链构成的。
推而广之,便是创作者与欣赏者,创造者与应用者。
比如,李白是创作者,而我是欣赏者,我们之间即便时隔千年,依然可以有所联系;
比如,爱迪生是创造者,发明了电灯泡,我们之间远隔重洋还有时空隔膜,但他的电灯泡依然胜过我心里的白月光,偶尔我还会走到一对情侣中间,不经意完成对爱迪生的致敬。
弱关系链,更为宽广,更能让人看到更大的世界,但也更脆弱。
但也如此,世界才有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