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
这两句是《饮流斋》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宋代名瓷众多,南方的越窑、龙泉窑,北方的邢窑、磁州窑等,都是宋代极为出彩的瓷器窑场。在众多名窑中,官窑以御窑的特殊地位胜出,凌驾于众窑之上。官窑瓷器御贡皇家宫廷使用,造型精美,釉色多样,用料昂贵,世所罕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宋代官窑以靖康之难和宋室南渡为分隔点,分有两处窑址。一为北宋徽宗时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开设的窑场,称为北宋官窑,也叫旧官窑;一为南宋设在杭州乌龟山一带的窑场,称为南宋官窑,也叫新官窑。
北宋官窑始于徽宗朝,在官窑之前御贡的瓷器无法避免的存在一些瑕疵和缺陷,具有十足浪漫文艺细胞的徽宗皇帝不满于此,决心引入汝瓷及开封东窑等窑口窑系的制作精华,在东京汴梁,自己亲自上阵设计指挥烧制和创制御瓷,因此北宋官窑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特色和皇家色彩。
南宋官窑则是在高宗皇帝赵构避退东南,定都临安后,重新下令建造的,南宋官窑吸收北宋官窑的烧造技艺,并取其他名窑之所长,其生产的瓷器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极致精巧,是宋代瓷器之精华。新官窑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说了这么多,倒不如以实物相见,以图论之,更见其珍。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藏品之多,令人称羡,而这其中自然也收藏有常人难得一见的官窑瓷器。
今天小编列出五件官窑瓷器,图文并茂,借此助力各位看官对官窑的理解。
1、官窑青釉圆洗
尺寸:高6.4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9厘米
年代:宋
藏品描述: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2、官窑青釉弦纹瓶
尺寸:高33.6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14.2厘米
年代:宋
藏品描述: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
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 *** 纹为饰。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釉色以粉青为主。釉面开片本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或称“开片”、“龟裂”。3、官窑青釉蒜头瓶
尺寸:高13.2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5.7厘米。
年代:宋
藏品描述:瓶直口,颈部细长,腹部由凹凸的棱线形成似蒜头状的形体,圈足。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且遍布器身。
此瓶釉面肥厚润泽,闪现一种酥油般光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造型上也颇具特色,器身于稳重端庄中以凹凸变化的棱线突出其精巧。4、官窑青釉方花盆
尺寸:高9.2厘米,口边长15.3厘米,足边长13.0厘米
年代:宋
藏品描述: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5、官窑青釉盏托
尺寸:高5.7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6.7厘米
年代:宋
藏品描述: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为清宫旧藏宋代官窑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盏托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始制于东晋,南北朝时已较流行,唐代随着江南地区饮茶风俗的盛行,产量有所增加。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宋代盏托式样繁多,南北瓷窑无不烧制,托口较前显著增高,颇具特色。
徽宗皇帝钟爱仿古复古,其宫廷瓷器造型多仿商周时期青铜器,例如官窑青釉花觚,仿的就是商周青铜酒器之一——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