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古代医学界名人(中国医学古典名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古代医学界名人(中国医学古典名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古代医学界名人(中国医学古典名著)

1.《黄帝内经》——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它成编於战国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为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说”、“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难经》——最早的问答医学著作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之一。成书约为战国时期,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难经》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然后归纳成书。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3.《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数千年来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其集结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文字简练古朴,载药365种,当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品分类法”,以应“天地人”三才。上品一百二十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一百二十五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分类法,为历代沿用。

4《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时代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医圣”张仲景著,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在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医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施治原则——以“六经”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以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从而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还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誉为辨证论治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书中所列药方,后世医家按法施用,不少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据统计,截至2002年,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在西医是不可想像的。

《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也占60%以上。

5.《脉经》——首部脉学专著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太医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

《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该书著成后,就陆续传到我国 *** 地区,对藏医学的相关学科起着重大的影响。后来通过 *** ,中国脉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 *** 国家,对西欧脉学的发展也有所影响。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尔哈姆丹(1247~1318)编写的一部波斯文的医学百科全书《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一书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脉学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中世纪 *** 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的《医典》中有关脉学的内容,也多大同小异,可见《脉经》在国内外医学发展史上影响之深远。

6.《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

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脏腑功能的关系等;其次是人体经脉、经筋等经络系统的循环路线、骨度肠度及肠胃所受;再次是人体俞穴,依身体部位分部叙述其位置,主治,书中计叙述俞穴348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299个)而不是如其所说的365穴,这些穴位是按头、面、项、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很便于寻检。每一穴均有针刺的深度、灸灼的壮数,再次叙述诊法、重点介绍脉诊的内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后介绍针道,针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后介绍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进行阐释。

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依次介绍内科(包括伤寒热病、中风、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症的针灸治疗,其中内科共43篇,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脏病、六腑病、经脉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三篇,主要论述痈疽,至于妇科及儿科,各有一篇各论述20种及10种该科病症。

《针灸甲乙经》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对于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宋、金、元、明、清重要针灸学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本书的基础上的发挥;中、朝、日之教学均规定为教授学生的必修课。国外早已有本书英译本,对国外针灸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7.《肘后备急方》——传染病学史专著

本书原名《肘后救卒》,计三卷,东晋葛洪所著。今本《肘后备急方》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证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 *** 、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肘后备急方》一书,对古代几种传染病作了细致的描述,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部书包含很多宝贵的医学史料实用方剂方法,纪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今天的医疗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比如:以“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就是根据此书:以青蒿治疗疟疾“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并强调要生服其汁的记载,来进行青蒿素的分离研究,而产生出现代抗疟史上的一大重要发现。

葛洪在书中描绘“虏疮”(即天花)、射工(血吸虫病)、沙虱(恙虫病)、马鼻疽、“猘犬所咬毒”(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和治疗方略。其中对于“狂犬病”提出治疗方法计约二十种,其中有“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之法:此法的宝贵之处在于以狂犬的脑组织来敷贴伤口以预防狂犬病之发作,是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和“以毒攻毒”医学思想,也符合现代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医学史价值。

《肘后备急方》的治疗思想,与正统的“辩证论治”的思想不相协调,因而后世“正统”医家不不够重视。然而,正是这些简便易得的治疗方法、方剂中含有的宝贵精华,在1000多年后还换发着它的魅力。

8、《刘 *** 子鬼遗方》——最早的外科专著

《刘 *** 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 *** 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今本存五卷,原书又称《神仙遗论》、《痈疽方》,经北齐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 *** 子鬼遗方》。

《鬼遗方》是一部痈疽症的专著。此外,还涉及金疮、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等,全书计载方140余首,其中治疗金疮外伤跌仆的方子共计34首;对痈疽的辨证论冶,尤其详尽,可称为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外症痈疽及金疮方面的专著。

书中对痈与疽首先从病机和症象方面作了明确的鉴别,对痈疽等证的辨脓,已经十分精细。除辨别成脓与否以外,还特别指出发病部位与愈后的关系,说明严重痈疽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预后严重。根据痈疽的不同情况而给予辨证治疗提出了许多解毒的治疗方法。如对钟乳石中毒,书中用“雄鸡肘上血一合,将铁粉汤一茶碗调服之”。又如丹砂发,书中用“黑铅、黄芪、防风、伏龙肝各半两,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

9.《洗冤集录》——世界上首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洗冤集录》又称《洗冤录》,是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00多年。《洗冤集录》总结了历代法医的宝贵经验,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有科学依据。

《洗冤集录》一经刊出,即不胫而走,数百余年,已成为我国历代刑狱官办案必备的参考书籍,甚至成为考试内容,并收入四库全书目录。而后世许多法医学著作,也大多以此书为蓝本。如元朝王兴着之《无冤录》,明末王肯堂着之《洗冤汇编》,清嘉庆年间王又愧着之《洗冤录集证》,清道光年间瞿中溶着之《洗冤录辨正》,及光绪年间沉家本着之《补洗冤录》等,均是依据宋慈的著作加以引证补充的。《洗冤集录》出版后600多年里,历代重刊、再版可以查证的就达39种之多。从清代开始,此书也传到海外,有英、法、荷、德、朝鲜、日本、俄文等多种文字,成为审判官们必读的法学经典著作,被公认为世界法学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10.《本草纲目》——中医药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60类,计1892种(其中李时珍新增加374种),附药图1000余幅,并载附方10000余。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不论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第一,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考正若干错误,以得其真的方法;第二,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第三,在陶弘景主治药分类法基础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第四,为弄清每味药物,提出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八项任务。第五,全面阐述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内容。

全80册国学烫金系列正版道德经古文观止本草纲目说文解字诗经书籍

活动价:619.00元☞【购M方式】复制商品链接到V信打开或V信识别二维码图片即可打开购M

商品链接:https://mobile.yangkeduo.com/duo_coupon_landing.html?goods_id=307855737455&pid=9639851_187796782&goods_sign=E9D25cfvPPtOvRRRwvbayXFcjnE3LsLp_JgzqPaR22&cpsSign=CC_220327_9639851_187796782_b9400964ebfd0f51b34a3e4670badcc6&_x_ddjb_act=%7B%22st%22%3A%221%22%7D&duoduo_type=2

【全16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中医药经典著作

活动价:188.80元☞【购M方式】复制商品链接到V信打开或V信识别二维码图片即可打开购M

商品链接:https://mobile.yangkeduo.com/duo_coupon_landing.html?goods_id=337085625077&pid=9639851_187796782&goods_sign=E9_27BGQjGFOvRRRwvbayUblyXKjuNNk_JF8iFYMGl&cpsSign=CC_220327_9639851_187796782_867fa0d24914473ff3f1cf9170bde3f8&_x_ddjb_act=%7B%22st%22%3A%221%22%7D&duoduo_type=2

​《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世界上有日、韩、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东方药学巨典”。

更多中国古代医学界名人(中国医学古典名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