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记者 邱明 高松
当“桃风”刮到水果罐头之乡平邑县地方镇,在让公众知晓这个沂蒙山小镇的同时,也让这里的业内人乘风重新审视经过近40年发展后,面对国内外市场双重机遇和挑战,水果罐头这一当地支柱产业,如何走稳走快。
铁锅里“熬”出产业集群
有罐头的地方,就有地方的罐头。虽带有调侃,却是写实。在“中国水果罐头之都”平邑县地方镇,因年加工各种果蔬罐头90万吨,被誉为“中国罐头第一镇”。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罐头第一镇”的名号起源于草棚下的大铁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富集水果资源的地方镇,如何把成堆的山楂、梨、桃子、苹果卖出更好价格,让不甘平庸的地方人苦苦思索。1986年前后,义兴庄部分村民用自家房屋改建,办起水果罐头加工作坊。大铁锅、蒸笼、封口机置办好,基本就能开工做罐头。
出生于1983年的谢本忠,是中海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幼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亲买来两间草房做罐头,支起的那口大铁锅以及围绕这口大铁锅制作罐头的35名工人。在物资紧俏的那个年代,尽管这些出自土作坊的罐头工艺原始,并不妨碍热销,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走亲访友的“标准配置”。
彼时高达15%的纯利润让生产水果罐头的作坊主完成了原始资本累积。赚到钱后,他们办起食品厂,走上了扩张发展的行业道路。到2003年,谢本忠家里的罐头厂经历了第二次搬迁,从最初350平方米的草房发展到占地100亩的标准化厂房。
中海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罐头产业发展的缩影。与罐头加工密切相关的印铁制罐、玻璃制品等企业也同步壮大。
经过接近40年积累和发展,地方镇已经形成以果蔬罐头加工为主,集果品生产、印铁制罐、玻璃制品、彩印包装、冷藏储存、信息中介、物流配载等相关产业为辅的罐头产业集群。
“大树”倒下敲响警钟
2022年8月9日,一则临沂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康发)破产重整意向投资人招募公告,如一声闷雷,在罐头行业炸响。这家发端于地方镇的企业,具备年加工6万吨水果、蔬菜罐头的能力,一度是山东省最大的果蔬罐头企业,在2016年被认定为中国罐头行业十强企业。
康发破产,在当地同行看来,既有内部管理不善因素,亦有产业布局失利的原因。“康发兼顾国内外市场,但以国外市场为主,易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地方镇某罐头企业负责人介绍,康发在2000年左右拿到自营出口资格,从2005年开始连续多年出口额占全县出口总额近一半,成为当地罐头行业的标杆。
风浪出现在2008年,伴随全球金融危机海啸袭来,康发出口份额急剧下滑,迫使其转型兼顾国内市场。“转内销谈何容易?品牌、渠道、团队相当于从零起步。”上述受访者表示,转型后的康发一度比较顺利,甚至成绩表现不亚于专做出口,但隐患也在此时埋下。
2019年,康发逐渐呈现疲态。那一年正值罐头出口低谷,再加上出口多以贴牌为主,在国外终端市场没有话语权,康发逐渐无力支撑。
“国内年人均消费罐头量比欧美国家少一大截,国内消费需求的信号一直在释放。”上述受访者表示,2008年、2019年,对地方镇的罐头企业来说是两道分水岭,单纯只做贴牌出口的企业逐渐倒下,主营国内市场则稳步增长,两者兼顾的企业如果管理和品牌跟上,也有不错的成绩。这些企业的经历,对现有企业来说是极具冲击力的实战课程。
力破瓶颈求出路
“国外市场有风险,但不是没有空间。”武政介绍,罐头食品在欧美国家是传统消费品类,其安全、营养、便捷等属性,不会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随着迭代而被淘汰。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在主要的欧美国家,当地市场上的罐头产品销量均有大幅增长。
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国际市场不乏空间,平邑县的罐头企业主和当地 *** ,并未盲目乐观。2022年12月中旬,记者在当地探访期间,从平邑县委获得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产业布局不够合理、配套服务存在短板、部分生产要素受到制约、企业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多样性不足,当地多方已经清晰看到罐头产业面临的瓶颈。
在2022年平邑县 *** 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支持骨干企业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推动罐头产业扩总量、提质量”。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平邑县制定了“1+3+5”总体工作思路,把“预制食品”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罐头食品向智能自动化、园区化发展,全面推动罐头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8月中旬,平邑县罐头产业协会成立。“成立协会是平邑罐头食品行业适应新形势发展、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项重大举措。”平邑县罐头产业协会会长孟祥山表示,期待通过协会这个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企业提升品质、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平邑罐头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而推动全县罐头食品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