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包拯是北宋年间,家喻户晓的名臣,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就是黑脸、铁面无私,还有头上的一轮明月。世人皆知他的外号叫——包黑子。
从戏曲舞台,一直延伸到电视荧屏,可以说包青天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他是百姓心中“公平公正”的好官,为大家带来开明的政策,为老百姓谋福利。
因此,包青天黑脸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经过考古研究,历史上的包拯其实是为白面书生,还是一位大孝子,可以说我们都被影视剧骗了!
01名副其实的大孝子
包拯,字希仁,家境非常贫寒,在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
此外,包拯还是一位大孝子,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监税。后来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父母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不过他一直不忍离开父母,之后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包拯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即便已经错过仕途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包拯并没有因为地位卑微就自暴自弃,在当上知县后,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在位的四年间,天长被他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02为何包拯的脸这么黑?
在百姓心中,包拯是一位廉洁无私、为民做主的人,对古代不法权贵严厉打击,比如:六次弹劾宋仁宗的国丈张尧佐,弹劾过当朝宰相宋痒等等。
现代人之所以认为包拯是黑脸,是因为从元明朝代以后,戏剧化妆师的一项杰作,因为在戏剧中,黑色象征着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
比如说《唱脸谱》中歌词:“蓝脸的多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而包拯不畏强权,为民 *** ,被后世称为廉洁的化,民间甚至称他为包公神明,因此也演绎出许多的传说故事,比如:斩美案,狸猫换太子等故事,因此,后人将戏剧的形式流传下来。
正所谓“奇人必有异象”,如果包拯是正常人的样子则会很平淡,于是人们把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慢慢深入到人心。这也证明人们太崇拜包拯了!
此外,从《历代圣贤名人像册》中的画像来看,读书人的包拯,给人一种比较温文儒雅的气质,并不是传说中黑脸形象,身材魁梧,当然,包拯的确是一位很不错的干部。
03突然病逝,墓葬寒酸
根据资料记载,包拯在嘉祐七年五月突然得病,在同月二十四日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孝肃”。
不过由于资料有限,包拯究竟得了什么病我们无从知晓,但从墓葬中的骨头中检测出大量的汞,所以包拯真正的死因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在包拯的墓葬和家人的墓葬里,并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而且,陪葬品的数量也极少,加起来就50多样,也多位生活用品。
在整个墓园中,数量极多的便是墓志铭,每个墓碑上都记录着他清廉正直的一生,在这里就不得不感叹,包拯的清廉真的是刻在骨子里。
04结语:
总的来说,人们通过艺术手法将包拯塑造成黑脸形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人们在精神方面需要那种敢于挑战权贵,为民做主,伸张正义,秉公无私的人。
而额头的月牙和他的黑脸一样只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愿望,但是历朝历代百姓的愿望经常落空。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