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个问题在音乐制作中,就是常见的词曲咬合的问题,并不需要上升到【我们中国自己的音乐在哪里】这个高度。
就借着这个机会,来讲一讲作词作曲经常要面对的词曲咬合。
歌词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唱出来,应该符合曲调中的节奏旋律,讲求“听起来舒服”,因此一旦某些字词和旋律有冲突,歌手在演唱时会调整这个字词的音调,所以造成了【为什么普通话是分四声的,但是歌曲里歌词都是一声?】 的问题。
在音乐制作中,作词作曲经常都不是同一个人完成,这也出现了【先词后曲】和【先曲后词】的情况,那么在这两种情况下,怎么做到词曲咬合,相对听感舒服呢?
先词后曲要做到词曲咬合,离不开情绪、口感、技巧这三个关键点。
1、情绪一致
我们可以根据旋律的情感基调,来确定歌词的感情走向。这是一首悲伤的情歌?欢快的甜歌?还是忧郁的抒情歌?确定情绪后,就可以选择创作的动机,筛选素材。
《Nxde》原版的创作者田小娟说过,这首歌的灵感是玛丽莲梦露:”人们总是因为梦露的性感而忘记她是一个有思想、读过很多书、很聪颖的人“,这让她感到很唏嘘。
而中文翻唱版的填词者TS二十七的填词灵感来源于电影《金发梦露》,“梦露不是香艳传闻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元凶是那些窥探着的野兽般的人。”
两者的创作主题都是一致的,情绪也高度吻合,所以中文改编版才会给人一种与原版无异的感觉。
《それが大事》是《红日》的原版,旋律欢快,加上节奏感十足的鼓点,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而改编成《红日》后,更是成为正能量的代表,谁没有被这首歌鼓励过呢?
2、口感顺畅
追求口感,肯定离不开押韵,但要与旋律配合起来。假如主歌情绪内敛,那么闭口韵就最合适不过了;而情绪奔放的副歌,就可以选择开口韵,具体根据旋律的情绪决定。
另外旋律和歌词不能各顾各的,当旋律是连贯顺畅的时候,歌词也应该一气呵成,不宜在此时拆词,影响表达。
歌词的内容也要符合大家日常的表达逻辑,不然就像翻译软件写的歌词,生硬拗口。
《the day you went away》是一首伤心情歌,仿佛是一个失恋的人倾诉着自己的往事,改编成王心凌的《第一次爱的人》后,延续了这种风格,歌词口语化,非常有记忆点。
3、技巧同步
旋律和歌词除了在口感上要求一致外,在技巧上也可以做到同步。
比如在旋律不断磨进的地方,歌词上就能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像是娓娓道来,有递进的韵味;而作曲用到了鱼咬尾的技巧,作词就可以用顶针或者回还,互相配合,重拳出击,一把击中听众的心。
有些新人拿到旋律,直接去扒词格,然后丢掉旋律,直接开启填空模式,最终就是内容很生硬,歌词和旋律在打架。
填词就像是带着铁链跳舞,不能随心所欲的直接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在填词前一定要反复听,吃透这首歌的旋律。
最好的状态是会唱,甚至是闭上眼睛脑子里就只有这首歌的旋律,只有不停地重复,才能咀嚼出一些想表达的情绪。
想学会写词,推荐大家可以从填词开始。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扒出词格,再往里面填充自己奇妙的想法,从而变成第一无二的作品,真是美滋滋~
先曲后词,则要注意这些地方!
保持说话与曲调一致
在先词后曲的情况下进行创作,这对于作曲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激发性的事情。
歌词本身就已经有明确的画面和故事,以及核心内容,作曲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中获得灵感,给歌词搭配上最合适的旋律。
在为词配上曲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中的语调和旋律的搭配,也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说话与曲调的关系。
在不同的语言体系里面,每种语言的发音都会构成他们独特的音调,这样就导致了即使是同一首歌,用不同语言唱出来,旋律的听感也会有所差异。
我们在保留歌词语调的发音的同时,唱的旋律在听感上是需要和歌词吻合的,直白来说,就是听得舒服,不会出现旋律曲调和说话音调不贴合的情况,这也是先词后曲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日常说话中会用重音来表达重点,而在旋律表达歌词也有相似的操作。
“我就像一个影子,拥抱在你身后”,这句话中“就像”两个字是重音所在,如果要把这句话唱出来,那么就可以在“就像”这两个字上做一些旋律的强调,比如用一个高音来凸显。
把歌词情绪玩出花来
1、根据歌词情绪设计段落音区
我们在主歌、副歌不同的歌曲结构上,可以根据歌词面上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故事,然后在每个段落里面,搭上作曲的一些手法和规律,来完成旋律的写作。
大部分的主歌的歌词,都像是一个故事的开头,不会马上就会写到故事的内核,那么在作曲上的话会用到低音,慢慢地带入情绪,把听众带到词和曲编织的环境中。
那么到了副歌,歌词已经把中心思想爆发出来,那么旋律创作上就可以安排高音,把感情放开。
以AB老师作曲的《风吹得好大》为例,歌词描述是的一个悲伤失落的场景, 没有人能够陪“你”,没人懂“你”。为了配合歌词的意境,AB老师选择了低音区来做主歌的旋律。
2、在歌词特别的语气音调中巧妙设计
我们在前面提到,关于歌词中重点词的旋律表达的问题,也就是在句子中一些重点词,需要用旋律音来进行强调的。
那么在一段歌词中,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在旋律上做一些特别的设计,来达到突出某些字或者词的效果,这样会让歌曲的情绪更深刻,也会更有趣,听起来就像是被戳到了一样。
《你笑起来真好看》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就有巧妙的设计。
这句歌词中的“笑”和“真”,用高音往上拉,突出了歌曲的感情。通过情绪拉伸,提高了整个歌曲的可爱度和跳跃度,让这个歌曲突然间就亮起来了,似乎整首歌在笑意盈盈地看着你,听众不自觉地笑了起来,生动有画面感。
《风吹得好大》的副歌也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歌词“风吹得好大 哪里去找你的牵挂”中,“吹”字是一个长音,营造出风力很强的感觉,似乎就在听众面前风一直吹。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跳音和拖长音之类的手法,去对一些重点的字和词组进行强调。
留心词格和曲的搭配
在拿到一份歌词的时候,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看歌词的格式,歌词的每一段,是以短句为主还是长句为主。知道歌词的情况,才能设计每一句占多少拍。
如果每一句歌词字数比较少,那么就可以在四拍里唱完;相反是长句,那么就要安排到八拍才能完成这句话。
《花海》就属于每一句短句,在四拍里写作的。
《想你的声音》经典歌词“你快听 滴答滴 滴答滴 滴答滴 是雨滴的声音”就用了两小节八拍来承载。
字数多的歌词,能不能用四拍创作呢?答案是可以。《嚣张》的副歌“你的一字一句犹如刀疤挂心上”,用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写作,那么要求音符和旋律比较密集了。
小心倒音问题
在先词后曲中,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倒音的问题。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第一声和第四声往往是重音,有时候在旋律写作的时候,将第一声和第四声的旋律音写成一句话中的低音时,往往会出现语调不对的情况。
《死了都要爱》,这样就会出现这个问题了。“爱”在普通话中是第四声,但这句歌词的旋律偏偏是向上,如果还用四声,就会很别扭,因此在唱的时候,调整成了轻声。
坚持词为曲所用
在先有词后有曲的情况下,不一定要完整的按照词人给到的歌词,一字不差的进行创作,更多的情况下是要根据自己的设计,去做一些灵活的改变。
因为词人在创作时不一定有曲的概念,比如有词人,他写某个段落的时候特别长,那这个段落,可能在旋律上不适合那么长,我们可以适当的做删减或者去优化。
那么作为作曲人,我们可以根据曲的设计,来适当做一些调整,以曲为主,我们做到词曲平衡的情况下,可以跟词人进行一个沟通。
看完别走,喜欢记得赞同、感谢、评论三连!
音乐人网,每天教你一点音乐知识,
作词丨作曲丨编曲丨混音丨电音,AKA音乐全能王
要不要关注一下我这么厉害的答主【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