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青岛疾控要求(青岛疾控发布),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青岛疾控要求(青岛疾控发布)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青岛疾控要求(青岛疾控发布)

  2022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日前揭晓,青岛市疾控体系实施“阶梯式”改革举措入选。

  山东青岛:

  疾控体系实施“阶梯式”改革

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山东省青岛市紧密结合全市疾控体系建设、全市公共卫生机构绩效改革、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山东省三级疾控中心试点改革等工作,率先行动、逐步探索、稳步实施、持续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全市疾控机构在能力水平、机构活力、服务效能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落实 *** 责任,做强“三个基础”

  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率先重启新一轮疾控体系建设,新冠疫情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经两轮投入后,全市疾控体系全面提档升级。

一是做强设施基础。市级投入8.9亿元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全市10区(市)中6个区(市)疾控中心已迁入新址或在建新大楼项目,有力缓解了基础设施不足、从空间结构上限制能力发展的问题。

二是做强队伍基础。2017年,青岛市疾控机构按照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国家标准完成扩编,在编制落实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聘力度,目前全市在编人员1308人,其中市级328人,疾控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保持住了现场流调、实验室检测等核心队伍基本盘的稳定。

三是做强实验室基础。经过2017年、2020年两轮近2亿元投入,全市疾控机构均实施了实验室改扩建工程,目前市级建成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配备基因测序仪6台(其中三代1台),全市疾控系统建成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23个、配置移动检测车4台。

  健全激励机制,做实“三个提升”

2019年,青岛市率先开展公共卫生机构绩效改革,针对疾控人才“增量不足、存量流失”关键问题,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坚持疾控体系改革公益性,确定了以财政保障为主、以考核为杠杆的绩效改革模式。

  一是提升薪酬水平。以当年度绩效工资水平为基线水平,建立绩效工资总额与业务评价结果挂钩的浮动激励机制。

二是提升机构活力。重建分配机制,通过系数设置,在单位层面实现业务科室、一线岗位、重点任务、科研工作等“四倾斜”,在内设机构层面实现内部自主管理,由部所负责人根据每月任务量及职工表现等统筹本部所绩效发放,机构活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升发展空间。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实验室检测、病媒生物防制等领域中择优遴选。落实市级首席专家相应待遇,部分区(市)首席专家纳入当地高层次人才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持续推进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突破,自2017年起,市疾控中心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实现由20%提升至35%、45%、48%的“三连跳”,全部区(市)疾控中心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均提升至近30%,人才上升空间进一步拓宽。

强化功能定位,做到“三个拓展”

  2020年,青岛市实施事业单位改革,通过机构合并、重组,包括疾控机构在内的卫生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拓展机构职能。原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市卫生宣传教育中心、市卫生培训服务中心与市疾控中心机构改革合并,组建新的市疾控中心,承担卫生政策发展研究、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医防病等新的职责并独立设置相应部门。

二是拓展科教平台。加大与各级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青岛市疾控中心成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基地、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深化合作领域和方式,建立产教融合基地、联合教研室等,并与高校开展人员互聘,科教研平台更加广阔。

三是拓展区域平台。结合青岛地域优势,坚持海洋中心陆海统筹,依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海洋食品技术合作中心,努力打造青岛特色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估体系。

  加强服务协同,做优“三个融合”

2021年,山东省实施三级疾控中心试点改革,青岛市作为试点地区,以与医疗卫生服务无缝连接和有效协同为改革导向,先推动服务融合、再探索可持续性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

一是做优医防融合。一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科室设置、公共卫生职能进行明确。另一方面,市疾控中心与6家市级医疗机构互派人员,开展“订制化”融合。如联合市立医院合作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筛查干预项目在基层落地,派驻疾控人员在市中心医院(职业病防治院)进行实践操作轮训,常态化参与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联合市妇女儿童医院设立市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等。

二是做优基层融合。在市疾控中心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控制与指导中心,组建疾控、三级医院专家等市级专家库,联合开展全市基本公卫技术指导及日常评价。在5个区市组建10支医防融合指导团队下沉基层,每年采取“点对点”“点对片”方式开展多轮项目指导,有力带动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水平提升。

三是做优数字融合。依托市疾控中心启动公共卫生大数据运用平台建设,改革完善哨点监测体系,224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市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100%。

  推荐意见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马立新:

  探索疾控体系改革“青岛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2017年以来,青岛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改革前瞻性、针对性、全局性、衔接性,通过“阶梯式”推进新一轮疾控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机构绩效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山东省三级疾控中心试点改革等重大任务,形成了具有青岛辨识度、山东特色、全国影响力的疾控体系改革成果。

提高改革前瞻性,率先重启新一轮疾控体系建设。2017年,青岛市率先行动,重启新一轮疾控体系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及人员编制等8个方面专项文件的“1+8”政策体系,明晰建设路径。人员编制、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核心能力不断强化,为快速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提高改革针对性,努力解决疾控体制机制“卡脖子”问题。疾控人才流失问题是困扰各地多年、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多年来,青岛市不等不靠,人力资源、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积极想办法、探路子,坚持疾控机构公益性,摸索出以财政保障为主、以考核为杠杆的绩效改革模式。相关做法被纳入山东省三级疾控中心试点改革方案,在全省推开借鉴,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疾控事业,为疾控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高改革全局性,全面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疾控体系。青岛市通过事业单位改革,拓展疾控机构职能,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提升发展格局。持续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国家级平台,实施科研绩效奖励,推动科研工作长足发展,科研产出和成果数量晋级副省级城市前列。作为区域龙头,辐射带动了胶东地区疾控机构实力整体提升。

提高改革衔接性,医防融合逐步破题。全省开展三级疾控中心试点改革以来,采用“边干边摸索”策略,推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资源、信息先流动起来,再为下一步建章立制提供土壤。根据这一部署,青岛市将推动医防融合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做好基层融合和数字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更多青岛疾控要求(青岛疾控发布)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