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方城县二郎庙镇东十五里有山名曰:大乘山。当地人俗称大寺林场。因山上植被茂盛,山间溪水潺潺、阴凉湿润而成为方城人的避暑胜地。
大乘山景区大门
今夏高温少雨,酷暑难耐,听闻大乘山避暑之名,驱车前往享受清凉美景。行止护国普岩禅寺前停车步行,因疫情期间禅寺大门关闭,只好从右侧一偏门进入参观。据清康熙年间修订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南阳府部山川志》记载:大乘山在州东南四十五里,有普岩寺,下有石佛洞。汝宁缪光修真于此。其西麓为小乘山,有普照寺,一名小乘寺,今废。据《南阳府志未载祠庙》中记载:普照寺 在小乘山,一名小乘寺,前代名德云山,宋建中靖国元年重修。明万历年间重修。
普岩寺正门
依府志记载大乘山普岩寺西边正对着的那座山叫小乘山,又名德云山,而现在的二郎庙东的德云山风景区却是古时候的菜山。今人张冠李戴,误把菜山当成了德云山,实在可笑!寺中寻问一老乡:小乘山之所在?答曰:不知所处。这一带的山全称大乘山,但西边山上有一废弃的古寺,称小寺,这里称大寺。这大寺是从那边小寺搬过来的。现在小寺还遗留有石墙石柱等古迹。看来小寺就是古之普照寺,在小乘山。而大寺就是普岩寺,在大乘山。这与府志记载基本吻合。
普岩寺西的小乘山
现在的普岩寺有三重院。第一重院为山门,门前为九十九个台阶,台阶两旁为汉白玉栏杆,一对石狮卧于大门两侧。大门两边各有一棵两搂粗的银杏树,根繁叶茂,仿佛见证着古寺的历史!正门天王殿佛像为弥勒佛祖,两边站立四大天王护法。弥勒佛祖的慈眉善目、开口大笑和四大护法的庄严谨持、怒目圆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门佛像为渡金佛像,戴金冠,穿黄袍,这应该是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的金像,因为护国普岩禅寺之称正是元仁宗皇帝所封!
普岩寺第一重院:天王殿
第二重院为中佛殿。由于殿门紧闭,不知所奉何佛,但院中央是汉白玉雕刻的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威严肃目,两耳垂肩,站在莲花盘之上。象征至孝至愿至善至尊。中佛殿左侧有一口一人多高的铜钟,上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普岩寺第二重院:中佛殿
第三重院为大雄宝殿。为刚刚建成的仿古建筑。一般的大雄宝殿里贡奉的是横三世佛,即为代表现在世界的释迦摩尼佛、代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代表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大雄宝殿左侧有两处偏殿,为财神殿和观音殿,观音殿贡奉的是送子观音,而财神殿贡奉的竟然是关公。看来这也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寺院,早已脱离了佛教的禅宗!
大雄宝殿及偏殿
观罢普岩寺,走进景区大门,第一道景观为黑龙潭。据《裕州府志》记载黑龙潭 在州东三十里,水极深暗,祷雨有应。不知此黑龙潭是否是府志中记载的黑龙潭!但观此潭,为水坝拦水汇集而成,潭上有石拱桥,潭边有黑龙庙,传说祈雨灵验。
黑龙潭
沿河沟直上,为第二道景观:梵音小径。只见哗哗啦啦的溪水流淌着,凑出各种高低不同的音符,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心神气爽的感觉。山为阳,水为阴,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灵。有山有水、山水相映才是人间的灵秀之所在。深山藏古寺,大部分古寺就建在水边。
梵音小径
沿河边台阶继续前行,至一水坝下有用铁管驾起的鸾凤楼,楼前雕有一虎,不知是何意?这时我突然想到《南阳府志》中关于缪光的记载:光,汝宁人,修道于裕州,大乘山石佛洞前坐卧一小室,人有馈者,止受一餐,辟谷十馀日。自若也,室后有一虎,尝至室中相伴。一蛇大如椽,伏座下。光逝蛇虎俱不见!难道这就是还原缪光修真时蛇虎相伴的场景?
鸾凤楼
登上水坝是一个游园,只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对夫妻在歇脚,我过去答话,原来他们是从山上刚下来,那男的说:大乘山的主峰叫双主山,沿着这条河道一直走,然后还要走一段险峻的山路才能到达。那山上没什么景观。烈日炎炎,看起来今天只能在这林荫路上走走,而不能再登山了!不禁想起了明代诗人、裕州进士张美含写的《游普岩寺登主山及半而上》的二首诗。
其一:
鹤影山头飞乱叶,
篆烟阁面拂香云。
佛灯静夜光霄汉,
断续钟声天上闻。
其二
恰到中峰屐齿收,
非关老怯倦清游。
路逢险阻行行止,
何事身居最上头?
此刻此景正如张美含当年登大乘山一样,只能登到一半而回,虽略有遗憾,但很超然。美丽的风景在于心灵的感悟,而不在于视觉的震撼!
大乘山主峰
沿大路下山,行止一处木牌前细看,原来成语“枯木逢春”便出于此!木牌上记载: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著名僧人作家 道原寻禅问道,拜访大乘山。据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记载:“唐州大乘和尚问:枯木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稀有。”成语典故“枯木逢春”便出自于此。看来大乘山集人文历史、佛教禅宗为一体,早已闻名天下!
成语“枯木逢春”的出处
观罢大乘山,虽然大部人认为大乘山因大乘佛教兴起而得名,但我觉得并不尽然!从地理位置上说,大乘山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其北边的伏牛山系属秦岭支脉,在方城县境内呈西北—东南走向,而其南边的桐柏山也是西北—东南走向,而乘山正好位于这两座山脉之间,呈南北走向把这两座山承接起来。
山脉走向示意图
其次从地貌,地质构造,植被上究竟,乘山地貌具有南方山脉峻峭的特点,植被茂盛,多为南方阔叶树种。但其地质构造多为北方山系的玄武岩,集成了南北山脉特点,所以在古时候应该叫承山才对!随着佛教的兴起,在这里盖起了寺庙,因同音后世喊成了大乘山、小乘山。其真实名字与佛教根本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