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目录
我也来说个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真相的信息吧!
原作者: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团队
原出处:《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谣言》长期以来,农业农村部依托舆情监测和风险交流两大手段,做到侦测谣言“耳清目明”,处置风险“雷厉风行”,科普宣传“长治久安”。2020年,受农业农村部监管司委托,部质标中心舆情监测团队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特别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谣言的传播监测与风险防控。总体上看,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谣言的出现频率和传播热度较往年处于低位,截至11月底,共监测到相关谣言54种(同类合并后),内容上主要涉及三种类型:一是农产品容易沾染病毒,吃了会感染;二是食用某些农产品可以预防(治疗)新冠肺炎;三是部分“激素”类谣言老谣新炒。
综合上述谣言的危害程度、传播情况,经专家研判、院士点评,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与科学辟谣平台联合发布了《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谣言》。
1、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忏悔书?
谣言概述:2020年2月,一篇题为《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的涉疫情文章突然爆红网络,文章以华南海鲜市场所谓市场经营户的口吻爆料市场内存在大量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据统计,这篇粗制滥造的谣言帖,收获了千万次的阅读量,一些人对其中渲染的水产经营乱象深表担忧,甚至连水产品都不敢吃了。经确认,谣言中的所谓“事发地”和“当事人”均和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2016年端午前后网络中即出现类似传言,当时所谓的忏悔人是“宁波余姚人徐翠芹”。据查,当时宁波余姚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相关市场进行了检查,并未发现网传情况,且当地市场并未查到叫“徐翠芹”的经营户。2017年上半年,网络中再次出现类似“忏悔书”传言,只是作者便成为福州仓山人郑国强,其余表述内容基本相同。解放日报等媒体及时对传言进行了澄清,并邀请有关专家就黄鳝、虾蟹等水产品使用避孕药问题进行了科普解读。本次谣言接疫情热度蓄意“张冠李戴”“老谣新炒”,公安机关已及时出手,一举揪出该谣言背后的平均年龄仅19岁的“网络水军”团伙。
2、樱桃大个全靠膨大剂?
谣言概述:2020年6月,网传一段关于大樱桃的视频,视频中说,市面上的大樱桃99%都使用了膨大剂,大樱桃使用膨大剂后果个翻番、果核无仁、早熟(可提前约半个月上市)。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樱桃的果实大小与品种有关。目前生产上主栽的大樱桃品种,平均单果重大多在6克至12克,一些品种的最大果重均在13克以上,谣言视频所说的“12克、13克是大樱桃的果实生长极限”并不成立。目前,在我国露地樱桃园不使用膨大剂,只有个别大棚樱桃园使用膨大剂,以提高座果率和增大果个。而且,膨大剂不是催熟剂,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进而增大果个,而不是促进果实成熟。樱桃上使用的膨大剂都是微毒或低毒的,不会对樱桃产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
3、98%的黄瓜都是用了药?
谣言概述:2020年中旬,网络传言98%的黄瓜都是用了药,黄瓜尖儿有突起就是打药的;黄瓜刺儿多且密集就是用了激素。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黄瓜尖儿有突起现象的确可能使用了如2,4-滴和氯吡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应正确认识植物生长调剂的作用和风险。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对黄瓜中的2,4-滴和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慢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146%和0.005%以下。因此,食用施用过2,4-滴或氯吡脲的黄瓜是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都是低剂量使用,如果使用不当易出现畸形果,甚至出现相反作用,因此在果蔬产品中残留极低,对消费者来说食用安全风险很低。此外,黄瓜果实带刺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黄瓜新鲜程度的一个外观表征。但黄瓜果实是否带刺、带刺多少,主要取决于黄瓜的品种特性,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4、让钟南山院士哭泣的速生鸡?
谣言概述:2020年初,微博、微信及多家短视频平台中大量出现一则关于“速生鸡”的视频。上述视频多在标题中冠以钟南山院士的名义进行传播。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本次谣言传播所用视频系2012年12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内容,部分自媒体账号在传播中有意删减了新闻的头尾,并冠以诸如《刚刚钟南山最新发布消息!鸡肉!鸡肉!难怪病痛越来越多!》《钟南山:“速生鸡”!难怪得病的百姓越来越多!》等类似耸人听闻的标题。实际上,视频内容与钟南山院士并无任何关系。部分消费者对肉鸡的生长速度还停留在传统土鸡生长速度的认知阶段,认为肉鸡就应该养殖半年甚至一年才能长大出栏。因此,对现代肉鸡40天能长到1.5-2.5 公斤难以置信。
5、瓜蒂突起的西瓜是催熟的?
谣言概述:2020年,网络中多次流传“市售西瓜是催熟的”“瓜蒂突起的西瓜就是用药了”的说法。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当前,市售西瓜绝大多数是自然成熟,设施、地域等栽培调控可实现西瓜周年自然成熟上市;自然成熟的西瓜甜,催熟西瓜酸,无催熟的必要性。在先尝后买的市场背景下,催熟西瓜是瓜农自毁销路的做法。西瓜的外形、瓜蒂是否突起属于西瓜品种特征形态,除少量受发育中各种条件影响的畸形外,正常的西瓜都有其品种特征形态。将个别畸形西瓜说成普遍现象,并通过媒体广为传播,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即使催熟西瓜使用乙烯利,抑制内源生长素的合成,促进果实成熟,也未见有改变西瓜形态的报道。
6、我们吃的是“假大米”?
谣言概述:2020年2月,一条《“塑料大米”的制作过程,我们吃的是“假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疯传。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 “塑料大米”是近几年的“老谣言”,已被多次辟谣。视频中是在制作塑料颗粒,方便运输,并不是在制作假大米。而且,塑料的价格比大米也要高上许多,造假者不存在以塑料颗粒替代大米的动机。
7、皮红肉青的番茄是打药所致?
谣言概述:2020年6月,网络传言西红柿囊肉分离是打药了,颜色泛红但较硬就是打药的。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囊肉分离”“皮红肉青”反映的是番茄的成熟度,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番茄呈现红色是番茄红素积累的结果,伴随着番茄的逐渐成熟,番茄红素由外向内逐渐累积。未完全成熟的番茄才表现出“囊肉分离”“皮红肉青”的现象。番茄果实有果皮薄、含汁液多、怕挤压的特点,如果采摘完全成熟的番茄,在运输过程中内部组织变软、容易破裂。为了保证一定的货架期,长途运输的番茄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成熟度低,青的部分较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催熟未成熟的青番茄,青番茄会不断着色,在未完全进入成熟阶段而成为“囊肉分离”“皮红肉青”番茄。
8、湖北农产品感染“新冠病毒”?
谣言概述: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关湖北农产品安全性的质疑很多,甚至有传言称“湖北大米不能吃了”,茶叶、柑橘也先后中招。3月初,《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湖北农产品存在大量滞销情况,一些消费者担心来自湖北的农产品会携带病毒不敢购买。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新冠肺炎并非食源性疾病,无论是湖北农产品,还是其他食品本身都不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携带者或是传染源。和大多数病毒一样,新冠病毒也是需要借助宿主才能复制和自我繁殖。农产品本身并不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主要宿主。此外,目前证明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及其他哺乳纲的动物,为恒温动物,对淡水鱼类等变温动物的感染几率很小。
9、水果打甜蜜素?
谣言概述:2020年6月,一则声称“水果发甜因为打了甜蜜素”“无籽葡萄蘸了避孕药”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经分析,上述视频系2016年前后“柑橘打甜蜜素”“避孕药葡萄”两段谣言视频拼接而成。造谣者将两段视频前后拼接,模糊时间和地点信息,并在视频结尾插入煽动性语言,形成了恶性传播。事实上,在种植环节给水果“打甜蜜素”,这种操作基本不可能,因为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这使得它很难穿透水果表皮的蜡质层。现在,很多水果吃起来确实比过去要甜了,这是通过一代一代农业科技人员选育的结果,并不是说甜味水果就被添加了甜味剂。此外,由于植物体内缺乏相应的受体以及信号途径,作为动物激素的避孕药无法被植物识别和起效,也就根本无法给植物“避孕”。
10、墨绿的 *** 全因施肥过量?
谣言概述:2020年,有网民发帖称“近期买到的 *** 绿得发黑,不敢吃,是不是化肥施多了”。
传播热度:★★☆
真相解读:对绿叶菜来说,叶子绿得发黑才是营养价值高的状态。绿叶颜色越深说明叶绿素越多,合成的养分越多,营养价值越高。 *** 是一年四季可以种的蔬菜,耐寒性很强,有春 *** 、夏 *** 、秋 *** 和冬 *** 。冬 *** 是在入冬之前播种,冬天休眠,春天收获的。为了提高它的抗冻性, *** 休眠之前的确要施肥补营养,但这是帮助 *** 越冬所必需的措施,其效果就是让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充分肥大,加强光合作用,以便 *** 积累营养。植物和人一样,“身体强壮”才能抵抗严寒。大棚蔬菜、水培蔬菜的叶片颜色往往会偏浅,原因之一是光照不足,叶绿素不够多。
最新发布的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1085 播放 · 4 赞同视频您的点赞、喜欢、收藏、关注是我回答的动力之源!
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农业生物技术:全球 71 国家/地区转基因作物应用情况
国内种业TOP 10榜单揭晓
杂交水稻,尤其是超级稻的营养价值和传统水稻比是否有所下降?
农业生物技术:龙粳系列——“十三五”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这3个超级稻品种你吃过?
RNAi技术的3种应用使其有望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未来之星
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有什么具体区别?
关于转基因事实真相的十四问
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应用情况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三五”10项重大标志性成果
哪个省份农业产业链比较完善?这份重磅名单告诉你答案
聚焦2018—2020全球农业领域前沿研究
卷土重来?沙漠蝗灾继续威胁着非洲之角和也门的粮食安全
4大国际农化巨头仅先正达集团保持快速增长
为什么中国大豆主要靠进口?
袁隆平团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何以再破产量纪录?
百草枯禁用情况及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