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橘花花的橘可以(橘花花的橘组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橘花花的橘可以(橘花花的橘组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橘花花的橘可以(橘花花的橘组词)

「江津」

JiangJin

江津,因处长江之要津而得名,长江在这里绕了个急弯,蜿蜒出“几”字形半岛,江津站就伫立于半岛一隅。在暖阳的映照下,白色的小站与黄色的江面相得益彰。悠扬的鸣笛声隔空传来,一列列火车驶过小站,却不停靠。

“现在每天有25列货车经过。”江津站党总支书记陈钢介绍,车站只有1对“慢火车”停靠,旅客寥寥无几。

从车站站台往货场走去,陈旧的站房、龟裂的水泥路、斑驳的围墙,岁月痕迹尽显。货场外堆放了不少玉米和化肥,“这是当地一家企业从外地采购的货物。”货运员温德胜说,车站货物到达量比以前少了很多。温德胜在江津站工作了31年,一直是货运员,他给记者讲述了江津站往昔的奔腾岁月。

上世纪90年代,江津站的货运格外繁忙。“粮食和化肥是最常见的货物。”在众多货物中,最让温德胜津津乐道的当属江津老白干。

据《江津县志》记载,酿酒业是江津最古老的食品加工业,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民国时期,当地有一位叫樊志洪的先生,自创了一套酿酒制曲工艺,使酒大为增色,江津老白干一时名声大噪,时人都说“好酒不过老白干”。

据温德胜回忆,酒厂离车站只有1公里,酒的对外运输全靠铁路。“有时搬运工装货时不小心打碎酒瓶,溢出来的酒味香得很!”他笑着回味,“江津老白干品牌响、销路广,发送量最大的时候,车站1个月能装二三十车,主要发往成都、西昌,最远甚至发往青海格尔木。”

酒香沸沸,为回忆添香。“板板车拉进来的酒堆满货场时,酒香能弥漫整个车站。”江津老白干的话题也勾起了江津站装卸队队长吴长春的回忆,“90年代运输得最多,那个时候便宜,1瓶才3块钱。”

“大家都爱喝老白干!”职工的一句话道出了江津老白干曾经的受欢迎程度。内江工务段江津巡养工区工长王勇说,过去过年聚餐时桌上一定有一瓶老白干。

那时,车站候车厅有个小卖部,每当有列车停靠时,就有一台人气颇高的小推车穿梭于旅客间,车上码放着老白干、米花糖等江津特产。“那个时候坐车的人多,买东西的人也多。”尽管不在“窗口”单位,但王勇对此也记忆犹新。

酒厂与车站的业务往来多,职工间慢慢也熟络起来,还促成了不少姻缘佳话。重庆电务段江津信号工区梁斌与妻子就是因“酒”结缘。1990年,他的妻子来车站办理老白干的运输业务,正巧遇到梁斌值班,两人便认识了。“第一次见她印象很好,就要了联系方式。”梁斌回忆,两人相处了1年多后就组建了家庭。

江津米花糖也是职工们怀念的美味之一。米花糖是江津的传统小吃,据说有100余年的历史,是重庆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零食,一度也是车站货运的“常客”。米花糖有“玫瑰”“荷花”等几家品牌,在车站职工看来,数“玫瑰”牌的最为香甜酥脆。“以前米花糖是用纸包着的,我们上夜班,饿了就用开水泡着吃。”温德胜笑言,这是江津人的传统吃法。

职工们走亲访友,常给亲友小孩买的零食也是米花糖。“车站小卖部就有米花糖卖,我们在那里买还有内部价。”重庆供电段油溪接触网运行工区接触网工龙方好说,“现在人都讲究低糖饮食,吃米花糖的就少了。”但曾经的味道已留存于职工们的记忆中。

“江津柑橘也了不得,最火爆时一年要拉1000多车出去,80年代还远销前苏联。”吴长春说,当年柑橘从江津站出发,一直运输到黑龙江牡丹江,再转运到前苏联。“记得1989年时,我跟了一次车‘护送’柑橘去北方。北方气温低,柑橘就用棉絮、草垛包裹保温。”

如今,美酒与美食都已盛名不再,但小站曾经的一帧帧画面却永远烙印在了职工心里。

工务、电务、供电等单位的工区与车站一街之隔,不留意很难发现。“我扛过木枕。”“以前一打雷,通讯设备就容易出故障。”“现在供电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设备单位的职工们细数着往事和变迁。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后,设备维护单位也应运而生。悠悠岁月里,他们各自坚守着,共同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过往皆为序章,未来值得期许。如今的江津站略显冷清,但这种景况有望改观。眼下,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改造完成后,江津站将实现双线运输,成为沿江旅游观光线的重要一站,届时可望再续热闹与繁华。

更多橘花花的橘可以(橘花花的橘组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