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 *** 送出的国礼景泰蓝,到底有多神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 *** 送出的国礼景泰蓝,到底有多神秘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 送出的国礼景泰蓝,到底有多神秘

国礼既是人民友谊的使者,也是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见证。日前访问哈萨克斯坦, *** 主席给托卡耶夫总统带来了几件国礼,其中就有名为《中哈友好》的景泰蓝内画尊。这件礼品以中国传统礼器“尊”为器型,融合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和内画工艺。事实上,作为国礼,景泰蓝多次出现在外事场合。 *** 曾这样介绍景泰蓝:“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当代文明,也体现着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互鉴、兼容并蓄、共同进步。”那么,景泰蓝的名字从何而来?它到底有几个老家?它又是怎样炼成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做景泰蓝:和朋朋哥哥一起逛北京》一书中找到你想要的标准答案。

在北京的一些皇家建筑的宫殿里,比如故宫的太和殿、香山的勤政殿、颐和园的玉澜堂等地方,我们常常能看见一种以蓝色为主、花纹繁复的工艺品,包括皇帝宝座前面的香炉、仙鹤,后宫寝殿桌子上花瓶、首饰盒。这就是景泰蓝。在民间,近些年随着市场收藏行情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业界流传的这句话足以证明景泰蓝作品在收藏家眼中的地位。比如2010年秋拍,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5亿港元落槌,创下了景泰蓝的世界拍卖纪录。

“春和景明、泰然自若、青出于蓝”,这些词儿十分确切地将景泰蓝的华丽与典雅融合起来。青铜器的气势、丝绸织锦的色彩、瓷器一般明亮润泽的质感……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繁复的制作工艺上,包括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0余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

景泰蓝曾是明、清两代宫廷名贵重器,当年宫廷专设生产景泰蓝的机构,明代由内务府监造局掌管,清代宫廷造办处内专门设有“珐琅作”,专司景泰蓝制作。景泰蓝就此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了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而距北京咫尺之遥的大厂 *** 自治县还被誉为“中国景泰蓝之乡”。可以说,景泰蓝的发展历程早已经将传统京味儿融入了自身的血液当中。如今,景泰蓝制作工艺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景泰蓝:和朋朋哥哥一起逛北京》就介绍了关于景泰蓝的那些历史故事。

朋朋哥哥(张鹏),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青少年阅读推广人。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自2003年起为孩子讲述博物馆知识,出版博物馆主题童书、翻译绘本多部,影响百万家庭。《做景泰蓝》共分为《景泰蓝的历史》《景泰蓝的制作》《多彩的景泰蓝》《紫禁城外的景泰蓝》《那些老北京的手艺》五章,内容包括《景泰蓝到底有几个老家?》《原来景泰蓝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景泰蓝是怎样炼成的?》《几十种色彩,最重要的颜色是什么?》《锅碗瓢盆,如何使用要知道》《富丽堂皇的京绣》《毫厘之间的壶中天地》等17篇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章。在轻松的文字中,读者将和朋朋哥哥一起坐上事件之船,追溯景泰蓝的历史源头,走进景泰蓝的制作工厂,认识多彩、神秘的景泰蓝,还有那些隐藏在北京大街小巷里好玩的老手艺。

和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瓷器相比,景泰蓝显得短暂而年轻。鲜为人知的是,景泰蓝其实不是一个“正经”的名字。据《做景泰蓝》透露,景泰蓝只是一个方便我们记住的俗称,它真正的名字叫铜胎掐丝珐琅。这6个字里,隐藏着景泰蓝的神秘身世。首先,什么是铜胎?铜胎是指用铜做出最原始的胎体。而掐丝是指用特定的工具,把铜丝掐成花纹的形状,粘在铜胎上面。珐琅又是什么呢?珐琅这个词语是在隋唐时期,根据拂菻国(指东罗马帝国)的读音翻译来的,也叫作“佛郎”“法蓝”。珐琅是一种有颜色的釉料。景泰蓝美丽的颜色,就是珐琅经过高温烧制之后呈现出来的。总结下来,景泰蓝是一种以铜来做胎体,把铜丝掐成花纹粘在铜胎上,并用珐琅上色的工艺品。

从珐琅这个音译词就可以看出来,景泰蓝的本源并非来自中国。那么,它到底来自哪里呢?《做景泰蓝》对此作了解读:“古埃及就已经有了珐琅工艺,不过古埃及人不是用金属来掐丝,而是在金属上挖出一个个凹槽,然后在不同的凹槽里,填上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料。因此,古埃及的这项珐琅工艺,并不完全是掐丝珐琅,而是掐丝珐琅工艺的前身。你们可能要问了:那什么时候才有了真正的掐丝珐琅呢?在今天的塞浦路斯的尼科西 *** 物馆,收藏着6枚古老的戒指。这些戒指诞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希腊,在戒指的里面,白色、粉色和绿色被金属丝分隔在了不同的区域,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掐丝珐琅技艺。随着时间推移,掐丝珐琅技艺从希腊往东,发展到了东罗马帝国。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就已经有了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身份牌和教堂里的装饰画。到了12世纪,掐丝珐琅技艺传到了西亚 *** *** 国家。13世纪未期,蒙古大军来到西亚,他们每到一座城市唯独留下工匠的性命,并将这些有专业技能的工匠带回去,专门为蒙古的贵族制作豪华的生活日用品。在这些工匠当中,就有擅长掐丝珐琅的工匠。后来,掐丝珐琅的技术和主要原料被蒙古军队带到了中国,景泰蓝也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

不过,关于景泰蓝的起源,目前并没有完全确定的说法,只是普遍认为,景泰蓝来自西方。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景泰蓝起源于中国。《做景泰蓝》中记载: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珐琅釉料。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越王勾践使用过的剑上,就有珐琅釉料。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着一面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这面镜子的背面有6大、6小共12片花瓣。花瓣和花瓣之间,是凸起的黄金线条,线条把不同的颜色分隔开来。这种方法,和景泰蓝的“掐丝珐琅”十分相像。有学者认为这面镜子是唐代的文物,因此,也就有了景泰蓝这项工艺起源于唐代的说法了。

明清时期,因为造型端庄、色彩华美,铜胎掐丝珐琅备受皇帝喜爱,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对景泰蓝非常痴迷。来自帝王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景泰蓝在中国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铜胎掐丝珐琅因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又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就演变成了“景泰蓝”这个名字。需要注意的是,“景泰蓝”和“珐琅”补是一回事。凡在金属上烧制珐琅釉料的统称为珐琅;而景泰蓝则是其中应用铜胎,且经过了掐丝、点蓝、磨光等主要工序的一种,也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仅有六百余年历史,但景泰蓝因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而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集大成者。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尤为复杂,从起形到最后完成,需要多个步骤,有些步骤还需要多次重复,对人的耐心与细致有着极大的考验。因此,制作一件景泰蓝至少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正因为它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漫长的制作工期,景泰蓝在古代是极其珍贵的工艺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景泰蓝一直都是皇权和地位的象征,只有至高无上的天子才有权力使用它。清朝灭亡之后,景泰蓝遇到了发展危机。《做景泰蓝》写道:“幸好有林徽因女士组成的景泰蓝抢救小组,才将景泰蓝的生命延续了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景泰蓝不止一次作为国礼被送给外国领导人,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在景泰蓝的发展历程里,北京—直是景泰蓝的重要生产地。作为曾经的皇城、今天的首都,北京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这里已经发展数百年的景泰蓝将传统京味儿融入了自身的血液当中。”

总之,景泰蓝工艺历经不同的历史时期,并受社会形态、经济、文化的影响,景泰蓝艺术品也打上了不同的历史印迹,呈现出不同或特定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这项珍奇技艺自传入至今,在中国经历了融合、盛世、低谷、重生、发展,直至到如今的巅峰,成为了连接中国与国际、展现中华民族风范的国之重器。(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更多 *** 送出的国礼景泰蓝,到底有多神秘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